今天是没有安排教授讲课。上午是乘车去海淀区七一小学听课,下午是老师们的课例分享。
因为七一小学安排了听课,所以班主任老师强调七点半准时出发,不错,果然这回还真的按时出发了。七一小学原是海军司令部的直属小学,后划归到地方教育部门负责。这所学校最出名的当然是他们的“海娃艺术团”了,几乎每年的春晚都能看到“海娃”们地演出。不过,这次他们向我们展示的是他们学校正在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一共听了两节课,都是四年级的语文课,一节是由一位姓李的男老师上的北师大版的《花之咏》,一节是由一位六年级的姓张的女老师上的《和时间赛跑》。两节课都同时用到小组合作,只是第一节课从自始至终都采用的是任务法,把一节课分解成了几次任务,然后在任务中分为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来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从整堂课来看,我觉得孩子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经过的有序地训练了,四人一组,以此汇报,当有人需要补充时,有正在作答的孩子来邀请,补充的孩子会有礼貌地说道:“我来补充……”,而老师在期间只是起到了组织和适当引导,整个课堂上老师的话显得不是很多,也没有我们所说的大课中的那些华丽的过渡语,感人的小结语,有的只是很有针对性很真诚的赞许。我是很喜欢这节朴实无华的课,只是在结束后走上讲台看到老师的那一手字时,笑了,呵呵字写得实在是不好看,几乎没有一个字时规范的!难得在北京这个地方对老师的“三字”就没有要求么?第二节课的那位女老师应该更成熟些,课堂上的她说话干净利落,非常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每次的评价语和小结语,总让你感到是那么精准。同时《和时间赛跑》这课的上法还是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开课就直奔主题,从中心句入手,抛弃了往昔的那些杂碎的分析,而是在孩子以初读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到“我”为什么和时间赛跑?“我”又是怎么样和时间赛跑?从课文内容本身联系到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从而去体会时间一去不复返,从而知道珍惜时间,特别喜欢其中的一个小道具,一张长白纸,在老师的手中一条条地撕去代表逝去的昨天,真的让每一个人心中不由得感叹时间可贵!
下午的课例分享,是由学习班长安排的。共有六位老师上台分享了他们所写的课例,其中有两节是语文课例。老师们可能都很珍惜这样上台的机会,都做了PPT,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不是像我们的课例直奔主题,课是怎么上的,为啥要这样上,而是,会在切入课例前给大家讲上一大段有关教育学方面的理论性的话,咋一听还以为是在宣读论文,然后还会把自己所讲的课例的那篇课文非常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一听,说真的,读得真不错,感情充沛,语气合适。最后才会切入到自己的课例!呵呵,可能我自己没有用心去做这件事,所以自己不能讲出个一二三来,只能在台下倾听了!说真的,这次北师大学习,还是真的让我开拓了眼界,知道了我们湖北小学里其实牛人真还不少!
(后记:今天放学心情很好,就决定去王府井走走,上了地铁,转到了五号线,看到有雍和宫一站,听同事说很想去,于是临时决定先替她打个头站去看看。出了地铁口才知道原来雍和宫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原是雍正爷的府邸。花了25块买门票进了去,发现上香的人还很不少,很多香客提着一大袋香,见一个菩萨就跪拜一个菩萨,每次都是那么虔诚,真让人感动。雍和宫里其他的没有记住,只记住了在倒数第二重的房子里高高的立着一个大菩萨,看外面介绍才知道,这菩萨高18米,下面还有根深8米,是由一株白檀木雕刻而成的。天啊,真的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大的树,高26米,围度我看最少是5米以上。出了雍和宫过马路就到了国子监,时间实在太晚了,就在门口看了看,瞅瞅了介绍,权当到此一游。在雍和宫的后门处就是地坛公园。想到史铁生写的《我和地坛》一文,于是决定进去看看,我们外地人收门票,2块。公园里满是周围的居民,老人锻炼身体的,年轻人带小孩的,当然也有少数如我们般的游客。不过,说真的,我觉得地坛公园真的不错,里面的绿化非常好,还有很多古树,静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史铁生,心里竟也有了淡淡的忧伤!可惜的是,地坛中皇帝祭地的方泽坛没有开发,我们只能透过门缝瞧见一些景象。在夜幕中离开了地坛公园,赶去了王府井,街依旧是热闹的,人依旧是多的,可我的心似乎还没有从地坛公园的那份幽静中走出来,所以喧闹也就与我无关了。)[P] 2013年5月29日[/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