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满“三七”的前一天,老公请来了搬家公司的人,把母亲和父亲居住的楼上重新布置,力争把父亲留下来的种种痕迹消去一些,免得母亲触景生情。第二天,弟弟把母亲送回来时,我还是吓了一跳,母亲步履蹒跚,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望着她和父亲曾经呆了两年的房子,站在楼梯口泪水无声地流了下了,我和弟弟一时手足无措,都不知道说什么好,真的没有想到一直坚强乐观的母亲,这次真的被父亲的离去给击倒了,一下子好像老了好几岁。想来我们的伤痛和她比起来真的算不了什么。
其实,长久以来我和父亲要亲许多,可能是父亲读的书多些,见识要广些,性格和我更接近些,记得每年暑假回阳新,总是和我父亲在家里聊天,母亲在一旁听着,几乎插不上嘴。突然间,听我说话的人没有了,只有一个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母亲留在我身边,我的茫然也是可想而知的。
家里实在冷清,一大早母亲喊起了儿子后,就只剩下她一个人在楼上,我硬撑着起床上楼,发现她已经早早地小园子里的水都浇了,儿子的衣服也被她用手洗干净了。和她扯了些闲话,告诉她我想吃紫苏面饼,母亲又才忙碌起来,摘新鲜的紫苏,洗干净,切细,和进面里,扯成一个个小剂子,用小擀面杖擀平擀薄,放油下锅,很快厨房里就飘来了阵阵香味。我总会当着母亲的面大口大口地嚼着紫苏面饼,告诉她这是我最喜欢的早餐了,我恨不能把她做的美食带去给同事分享。母亲这时总时微笑着站在一旁望着我狼吞虎咽,叮嘱我吃慢点憋噎着。
其实,这几天母亲的腰疼病犯了,她每天上午都由弟弟送她去按摩,但无论怎样她都会准时准点赶回家给我们做饭。所以中午太阳再大,我瞌睡再多,我都往家里赶,我知道厨房里有母亲的忙碌需要我参与。每次回家母亲都把饭煮好了,并很高兴地告诉我:今天十一点我就把米泡上了,煮起来就松软些。母亲非常会炒豇豆和四季豆,这是我永远也炒不好的两样菜,所以,母亲每次炒好后就会告诉我她是怎么怎么炒的,而我依旧没有学会。其实,中午的幸福就是吃着母亲炒的父亲临终前种下的豇豆,看着我、母亲、儿子、老公围坐在一起。
我不知道母亲独处时,是不是还常常流泪,但我知道那种孤独和寂寞时时把母亲萦绕。记得昨天晚上回家,我问母亲外面那么凉快,怎么不去阳台上乘凉,母亲讪讪地来了句:“一个人,像个苕样地坐在那里!”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慰。母亲喜欢看各个卫视播放电视连续剧,而这恰恰是我最不喜欢的,可这几天下来,我也被她带进了山东台的《二婶》、中央八台的《空巢姥爷》的故事里。
生活就是如朋友说的那般,是一辆永不停止的车子,我们都这辆车的乘客,只是上车的早与晚而已。
父亲上车走了,我的世界里还有母亲……
且行且珍惜……[P] 2015-6-13[/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