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在于你是不是愿意坚持下去,特别是不带有任何功利性地去坚持。我们都是凡人俗人,我们谁都不能免俗,但,如果能在纠结挣扎中,继续原来的梦想,继续前行,可能星星之火正在燃起。
第四单元是一位新老师备课,心里还是有些担心,毕竟我们这是在做一次改革性的实验,不同于往日在备课书上所看的备课,上周集体备课时的预备阶段,她的发言也的确是差强人意,几乎是照着教参上的理解照本宣科地念,好在同组的老师给予积极的建议和帮助,她听得也很认真,这周一当我拿到她发给我们的最后版本的教案,仔细看后,心里很是欣慰,新老师的成长真快。
第四单元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课文的,而《识字四》里的三组成语都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另外,课后的选读课文中的四篇几乎都与本组课文相关,再加上语文园地里的内容,本组课文如果整合得好,其实是可以做到“以一带二”甚至“以一带三”,实现“主题阅读”。正因为篇目多,关系较复杂,更要求备课老师研读整个单元里的所有文章,理清相关的联系,分配好小主题,找好相关联的课文。而我们年轻老师交上的教案,我觉得她做到了。
我们先来看看她设计的第一板块:《识字四》和《语文园地“读读记记”》、《坐井观天》。这个板块的整合是可以的,我将她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调整,先学习“读读记记”——十个数字成语。因为成语简单,特色明显,所以对于刚接触成语的孩子们来说很容易接受,在熟读背诵后,引出《识字四》里成语的学习, 在通过课前预习、课中交流成语意思后,转到《坐井观天》一课的学习,让孩子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学习,通过分角色朗读,猜想青蛙和小鸟的第四次对话,从而明道“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应该来说这个版块的设计是很合理的,三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有关联,同时设计很紧凑,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第二版块:《小柳树和小枣树》和选读课文《骆驼和羊》。本来这是第四个版块的,是我将内容调前到第二个版块,因为这两个故事讲得就是《识字四》里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的道理。这里面先简单通读《骆驼和羊》,让孩子们通过梳理骆驼和羊的长处短处,从而明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的道理,再学习《小柳树和小枣树》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板块:《风娃娃》、《酸的和甜的》、选读课文《鸡妈妈的新房子》、语文园地《骑驴》和口语交际。这一个版块的容量之大,几乎可以和一个单元的内容性媲美了。这四篇课文都是围绕着遇事要从实际出发,要开动脑筋。从小故事《骑驴》开始,让孩子们读完故事后讨论“应该听谁的”,从而感受到遇事没有主见,只知道听别人的话,是会闹笑话的。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后再进入到课文中的学习来。虽然一共有四篇课文,但根据各自课文类型的不同,设计好课时时间,其实,还是很轻松的。
第四个版块:《我要的是葫芦》、选读课文《 小鸟和牵牛花》和《三只白鹤》。这个版块中的两篇选读课文是我补充进去的,因为我觉得这三篇课文都在告诉我们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应该遵循他们自身的规律,去处理事情。
我们知道,我们的很多想法可能也不是很成熟,甚至有些地方还在犯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只要我们在实践,只要我们在尝试,在行动,那我们就在前行……[P] 2015-10-30[/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