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最近的压力是来自高三党的儿子,可能是太注意在他的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无所谓”和“乐观”,也可能是整个睡眠时间的大量减少,整个人都不太好,有种从内到外的疲倦感。我知道,生活并不会因为高考的来临而改变轨迹,一切都照旧。儿子还在为每一次每一门考试的得失而痛苦纠结着,他年轻的面容总有些愁容,只有深夜里浴室里传来的有些近乎歇斯底里的歌唱声,才知道年轻的人需要奔跑,需要歌唱!教学依旧在进行,因为我已经找不到其他可以排除我压力的方式,唯有去工作。于是,在这几周里,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
四月的咸宁是水竹笋生长的旺盛期,周边的山野里到处都是抽笋人的身影。母亲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但她也加入了抽笋人的行列,于是,家里的地上堆了如小山一般的笋子,母亲带着手套不停的揉着笋头,剥着笋衣,一根根嫩绿的笋子就依次排列在一旁。突然有了一种想法,我何不就地取材把母亲抽的水竹笋拿到我们的教室里,给孩子们上一节《剥竹笋》的习作课。
说干就干,仔仔细细地数了140根竹笋,一定得保证每一个孩子有两根,还多的十根,是我用来教授用的。果然,孩子们很兴奋,对那一桶的竹笋很敢兴趣。课的设计不是很复杂,先是每个人发一根,用自己的理解去剥竹笋,教室里都是孩子们窸窸窣窣的声音,都是孩子们你瞅瞅我,我瞅瞅你的小脑袋,要知道这是很多孩子第一次剥竹笋,能不兴奋吗?每一个人都完成了自己第一次剥竹笋的经历,只是有的是长长的一根,有的是断了好几节的。我让孩子们观察自己的竹笋,发现笋尖是浅绿的,近乎嫩黄,而越到下绿色越深。停止了观察,我们来一次剥竹笋比赛把,三个姑娘一个男孩自告奋勇上来参加剥竹笋比赛。台上的孩子有些紧张,毕竟是当着这么多孩子的面剥竹笋,除了孙艺同学正常发挥外,其他的没有如期完成任务。观看的孩子也是指指点点,似乎自己很有水平。请大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孩子们说:孙艺的剥笋法和他们不一样,是从上往下剥的,而他们是从下往上一层笋衣一层笋衣的剥。真好,找到了我今天的教授的重点了。
该我亲自出马了,我拿起一根比较粗的笋子,先把笋衣的头部揉散,分成两份,然后把其中的一份用中指缠住,再顺着笋的方向往下卷,孩子们睁大了眼睛,都看着我表演剥笋,剥完后,笋子已经露出了绿绿的笋心,我再把另一边如法炮制,一根漂亮的竹笋剥好了,教室里响起了惊叹声。哈哈,看来常作农活,还是会有用武之地的。
孩子们已经跃跃欲试了,于是再发第二根笋子,孩子们模仿着我的方法,揉笋衣的头,然后卷着笋衣往下剥,成功了的高兴得跳起来,没有成功的,弄断了的,则是歪着脑袋,满脸不好意思。孩子们认真投入的画面是我最喜欢的!
接下来肯定是要写作文啦!先确定作文题目吧,对,就是简单明了直奔主题——《剥竹笋》!怎么写?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呗!怎么安排详略?你最感兴趣的就详写!怎么详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不就OK 啦!啥?全是陈老师灌输给他们的?No ,这是孩子们自己的回答,我只是板书一下而已!
还犹豫什么,开始吧,陈老师急切想读到你们精彩的作文![P] 2017-5-12[/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