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乡,我曾写过很多,比如军垦的白岩山,中学后面的水塔山,涓涓流淌的富水河,还有那独树一帜的军垦话,的确在很多的时候,故乡于我而言,就是军垦,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可能在外地待久的缘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觉得我应该告诉别人,我的故乡是阳新,那样可能会更多的人知道,而我的故乡!于是在很多的场合,我都会骄傲地告诉别人“我是阳新人!”但,最为尴尬的就是,如果真的碰上了一个阳新朋友,他会马上叽里呱啦地和我用阳新话唠嗑,而我几乎很难说出一长串的阳新本地话,只能蹦几句阳新短语,最后不得不又回归到普通话的交流上,真为自己没有语言天赋而惭愧!
阳新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我梦里的城,那里有可以改变我命运的重点中学,阳新师范,那里有我们军垦没有的电影院,大超市,大的菜市场!而忽略了,其实,我身边的乡镇都是阳新的一份子,而这些概念的行成,是在远离故乡后,才慢慢体会到的!
而我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总能在自己的记忆深处找几道属于我们阳新的美食,来寄托我对故乡的眷念!
最能想到的总会是印子粑!可能是这是一道与自己懵懂青春相关的食物,所以总会和那段纯真美好的回忆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连同那个已经很模糊的身影!印子粑,是我目前最爱的米粑类食物,尤为爱我们阳新本地做的,几乎是不放糯米的,就是用平常自己家吃饭的那种普通米,打碎蒸熟揉捏上印敲出晾干浸水,可煮可炸可煎可烤,无论那种做法总能满足爱它的食客!童年时总会被阳新本地的同学喊去帮他们敲印子粑,顺便把自己的小肚腩吃个浑圆,才回家![P] 而饺子,则是母亲从北方带的食物!母亲是安徽人,在我们的朋友圈里,母亲算是做面食的高手,包饺子,蒸包子,擀面条,烙饼,面疙瘩,都能信手拈来,母亲也因此获得了不少的赞誉,她也因此而自豪!直到有一天,我的新家对面的阿姨,她是这两年才从安徽宿松跟随儿子搬到咸宁的,看到母亲正在包饺子,然后进行了一长串地指导,如饺子皮太厚,应该是中间厚边上薄,擀面的手势不对,应该一手捏面皮一手擀皮,还有饺子的包法不对,应该呈月牙状,要立着……哈哈,可怜的母亲,那天在阿姨走后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接下来的包饺子啦!似乎,也从那天后,我们很少再吃到母亲包的手擀面饺子!但,饺子于我的记忆依旧是深的!因为在那个没有多少吃的年代,能吃上一顿饺子,是大大解馋的一件事,而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也常常是包饺子来款待,既方便又能获得客人的喜爱![/P][P] 而米粉则是我去了咸宁后常常念叨的一种阳新特有美食!记得印象中关于炒米粉的记忆应该来自我幼时的好友,她当时在白沙财政所上班,我去她那里玩儿,早晨她带我上街过早,我看到了自己有生以来最多的炒米粉,一个大铁锅里堆满了炒好的米粉,来了客人,就直接拿碗用锅铲铲上一碗,就可以立刻吃上!从此以后,白沙的炒米粉在我的美食记忆里留有一席之地!后来,成家了,母亲总会把阳新的米粉买上一大袋子给我带去,而我也总会提前一个晚上,用温水把米粉泡上,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可以炒上一碗!故乡的滋味在咸宁的晨光里蔓延开来!而这次再去白沙,再见白沙炒米粉时,已经是酒席上的一道菜肴,色泽更为诱人,见我如此喜欢,好客的友又上了一盘——白沙炒米粉![/P][P] 我总在想故乡为什么总会在不经意的那个瞬间闯进我的脑海里,我想那其实就是一份思念与记忆!
[P] 2018-8-11[/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