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
加入收藏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论坛
排行榜
最新帖子
管理团队
应用
风格
搜索
晨风暮雨
心无涯
原创写手区(3)
生活是圆
查看帖子
主题:
必须记录的一节课
暂无回复
上篇
返回版面
下篇
发表新主题
发起投票
回复此主题
1
复制本帖地址
若冰
2020-09-12 09:05:42
阅读:319次
回复
只看此人
楼主
门派
职务
总版主
声望
+79
魅力
243
金币
121
经验
194978
文章
7343
注册
2004-04-09
LeadBBS空间出售
必须记录的一节课
[P] 前面的话:自从腰间盘突出在身后,写东西都是很短,因为都是躺在床上用手机敲出来的。而且更多的时候只是记录一下心情,或者像简单播报一样,把自己教学中闪光的值得记录的东西草草写出来。心里满是愧疚,更责备自己的身体不争气。看了,很多时候,和什么抗争,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都是白搭。今天一上午三节课,说来,应该是很痛苦的,却不是如此,有的是兴奋,甚至是得意,为我的学生,为自己的课堂!所以,咬牙记录,不愿错过!
人教版第十册《5、古诗词三首》课堂记录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是我们本册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组里的研究课,由李洁老师进行了讲授,她主讲的是《清平乐 村居》,一节课以理解词的内容加小练笔,条理清晰,引导有序,听课老师纷纷称赞。我们班由于在进行第一次习作的讲授和修改,晚了两天上课。虽然课没有上,但思索并没有停止,这三首古诗词,我到底该怎么上,孩子们才会喜欢,才能真正走进那古时候农村儿童的生活,能从诗人那简单的几句话里体会出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感情。纠结中,先盲目地让孩子们回家背诵了这三首古诗,并更“变态”的让他们第二天默写三首古诗。
早晨,醒来很早,在想还是和以前那般按部就班上吧,一首一首地学吧,理解吧,想象画面吧。可心里真的是不甘心,总觉得自己有更好的想法,于是自己再一次把这三首古诗在脑海里过了一遍,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三首古诗,哪首我最喜欢?还别说真拿不住。第一首《牧童》生活的闲散与惬意是我最为向往的;《舟过安仁》里那两个小童,他们的调皮智慧是我最为欣赏的;《清平乐 村居》朗朗上口,画面感非常强,农村的闲适仿佛就在我的身边。是啊,我到底最喜欢哪首呢?突然脑洞大开,为什么不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来聊聊自己最喜欢哪首古诗,何不开场辩论会,大家都来议议自己的喜欢的原因。让他们通过这样读,这样的思,这样的议,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以及带给他们的感受。对,就这么办。
伴着铃声,走进教室,示意安静,拿出了书,从课题入手,复习了古诗与词的不同,回顾了我们曾经见过的词牌名,了解词牌名与题目的不同,同样也兼顾再次复习绝句与律诗的不同。
检查全班背诵情况,并请孩子们告诉老师,为什么这三首古诗词要放在一起学,从而归纳出——古代、农村、儿童生活,三个核心词。开始走入教学的核心——三首同样描写古代农村儿童生活的古诗词,放在你的面前,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教室里有些安静,是啊,当把自己当做主题时,思考变得很有意思,思考才会更主动。很快有人喊了起来“《清平乐 村居》”,有人反驳“《牧童》”,也有人不甘示弱“《舟过安仁》”……“喊叫,可不是英雄,那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的理由拿出来,告诉别人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或词,并且看能不能说服别人,也爱上你推荐的这首诗或词。”
四个不大不小的脑袋聚在了一起,开始了热烈的交流。每一个组都是那么投入,每一个人都是那么聚精会神,甚至有些组里的同学都把另一个同学的胳膊拉起来,想让对方同意自己的意见,把他揪到自己的阵营里。我参加了几个组的交流,孩子们的侃侃而谈让我知道,接下来的课一定会精彩纷呈。
示意小组讨论结束,我请孩子们一一举手告诉我自己喜欢哪首古诗词。还好,每首都有拥护者,只是《清平乐 村居》的人多一些罢了。另外两组有些气馁,我笑着鼓励他们“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第一节课下课前,我把每首的拥护者分为了三个组,并在座位上进行了调整,一个团队,就坐在一起,这样会更有团队战斗意识。同时,我也提醒他们,下课还可以进行交流,因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精彩的第二节课开始啦。孩子们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我把辩论的要求进行了简单交代:三个组,轮流发言,可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我为什么喜欢这首,这首好在哪儿。也可以注意听其他组发言,找出他们的漏洞,进行反击。
第一个发言的是《牧童》一诗的坚强拥护者,领袖级人物小丁同学,不愧是语文尖子生,她从古诗的“笛弄晚风三四声”入手,告诉大家,有着悠扬笛声,温柔的晚风,景色如此之美,怎么不让人喜欢?“不脱蓑衣卧月明”,告诉了我们牧童轻松闲适的生活,随性而惬意。听得大家啧啧称赞,这么多高大上的词语就从这小丫头片子的嘴里蹦出,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理解都不如她。
原以为她已经是答题的高峰,没有想到接下来还有很多很多的精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接不暇,掌声不断,好几个孩子的反问,讲述都让人不由得睁大了眼,不由得鼓起了掌。奖励加分也随之疯长,加一分,加两分,加三分,加四分,最后最多的加了五分。不是为师没有原则,是孩子们课堂上的精彩刹不住车,我只能加分加分再加分以鼓励,以表扬!
三个组,是你来我往,各不相让。《舟过安仁》的两大主力战将,小肖和枫丹同学,从两小儿他们的有趣行为继而告诉同学们,世界是属于懒人的,人类就是因为敢于奇思妙想,所以人们才从手摇的木舟坐上了现代的大轮船。更让人大笑不已的是小肖同学为了在气势上赢《牧童》一组,说道“看我们的诗歌,是两小童,而你们却是一牧童!在人数上,我们组就赢了你们!”没有想到,这下正中《清平乐 村居》一组的下怀,小徐同学站了起来,摇头晃脑,一副老学究的模样说道:“那要算人多,我们村居人数碾压你们两个组,我们这首词里,一共有五个人物!你们两个组加起来才三个!”全班人都笑开了花。不要以为孩子们的争论只是停留在这些表面上,其实,他们对诗词本身的理解也是让人惊叹不已。小杨同学举了很长时间的手,总算轮到她发言啦。那叫一个专家模样,从别的组的“惬意”入手,请同学们欣赏他们《村居》里惬意“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那一对吴地的老夫妻,端着酒杯,相互打趣,那是何等有情趣的场景啊,生活时何等惬意啊。小儿睡在地上剥莲蓬,又是何等的充满童趣啊。加之大哥锄豆溪东,二哥织鸡笼,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接着又由人到景,《牧童》里的“草铺横野六七里”固然很壮观,但“溪上青青草”也是江南秀美景色的写照,听得同学们一愣一愣的 ,还以为是一位大学教授在跟我们进行讲授。
还有好多好多的精彩过程,时髦的网络语也用上啦“老师,我要怼三组”,“这幅美景棒棒哒哟”,“哥儿就是这样随性”……只恨当时没有摄像机,把这精彩的过程,把精彩的回答记录下来。
或许,大家会问,陈老师,你呢?课堂上的你跑哪儿去啦?好吧,给你一个网络语吧,我啊,大部分时间都在一旁“歇菜”!只是偶尔会在其间加把火,挑个“是非”,让孩子们们“怼”得更精彩!
结果如何?这不需要结果,我呀,一副很是难做决定的模样,告诉同学:“这样你说过来,我怼过去,是没有结果的,我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古诗词故事撰写,看看哪个组撰写的故事最引人入胜,哪个组就为胜!”教室里小脑袋直点“可以,看谁的故事写得好,谁就胜!”
就这样撒手不管了吗?那可不是陈老师的风格。还有呢!最后一节音乐课,老师出公差,我就要了过来,以小组为单位,请各组骨干力量,进行小故事撰写的集中指导,今晚进行古诗词小故事撰写。我们最后就看哪个组评出的优秀小故事人数最多,就为冠军。
三个组,三个地方,围绕着他们认为的核心人物侃侃而谈,有记笔记的,有提意见的,有插嘴的,也有痴痴听讲的。让我不禁畅想,未来我们的作文是不是都可以由这些大咖们,来进行指导,陈老师可以偷懒,不讲不说啦!
哈哈,我这可真是得了大解放啊!歇菜几节课,却收获那么多!
对啦,等宝贝们的小故事出来了,再和大家分享,一定会佳作不断,惊喜连连的![/P][P] 2019-3-7[/P]
欢迎大家光临本论坛!
[img]http://www.ruobing66.com/bbs/images/Upload/2006/3.gif[/img]
发表新主题
发起投票
回复此主题
1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解析UBB代码
恢复上次发帖
当前保存
(无)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锁定帖子
回复短消息通知
Alt+S快速提交
Copyright
©
2003-2025 晨风暮雨 -
清空COOKIE
-
手机版
-
RSS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心无涯论坛:http://www.ruobing.site/bbs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3120 seconds with 8 querie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