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门派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79
  • 魅力243
  • 金币121
  • 经验194978
  • 文章7343
  • 注册2004-04-09
一篇古文,两个学期,三个剧本,一台课本剧表演
[P]  《晏子使楚》是我们第三单元的第二课,一篇非常古老的文章,记得三十多年前,我读小学的时候就学习了这篇课文,可遗憾的是故事的内容记忆不太清楚,却对淮南的橘子跑到淮北后结又小又苦的枳耿耿于怀,于是在心中留下了淮北不是个好地方的印象。
  这次我再次和孩子们来学习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很大的不一样,现在的陈老师已经中了“小古文”的毒,这不刚刚疯疯癫癫地变态般的进行了一节课学习四篇小古文的傻事,但,令人惊喜的是,变态老师交出的变态学生,孩子们真的就那么能干地完成了四篇古文的学习和背诵。于是,当《晏子使楚》摆在我面前时,我怎么会轻易放过。
  想起上学期我们一起学习《小古文100篇》时,学习过《晏子使楚》的前两个故事,于是,查阅资料,把《晏子使楚》的全篇古文都找了出来,并不管不顾地排版好,打印了66份出来。而其实,我并没有想好怎么上,但我知道,我肯定是绕不过“小古文”这个坎的。
  好啦,全文都打印出来了,孩子们人手一篇,先发下去吧,让孩子们贴在课文的后面,并安排了预习作业。而,我则开始抓耳挠腮地琢磨该怎么上了!
  还是和往常的备课一般,啥都不干地把课文读上两遍,觉得这真篇好课文,人物对话性格分明,故事进行脉络清晰,应该是属于那种一读就可以懂的文章。但,现在是要和古文版结合在一起上,怎么弄?一头雾水!还是先把古文版好好读读吧,这可不是一读就能懂的。果然,有些词,有些句子的理解,需要借助资料查询才能把握准确。那就勤动手,做笔记。古文来来去去读了好几遍,总算,能比较流畅了。现在想来,我还是要坚持让孩子们和我一起来经历着古文的学习,真不知道是帮他们学,还是借助他们来督促我提升古文。
  古文版一共三个自然段,并不是和我们课文那般,一个故事一个自然段,而是,第一自然段里讲了两个故事,不过这一段我们已经在上学期第二课堂学习了,这次学习,这部分肯定只能以复习推进,重点在后面。思虑许久,我尝试着两篇对比搅和着学习。
  预设是两节课。新课伊始,从课文入手,课文一共有几个人物,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那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里讲述的?这些问题已经难不倒咱们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文章内容的梳理。那我们的古文是怎么讲述的呢?孩子们从课文那些一读就明白的文字中跳到古文里,教室里安静了许多,节奏也慢了许多,但我却明显感到回答问题的人多了起来,大家其实更愿意挑战有难度的问题。很快,大家就发现了古文的段落设置不一样,前两次侮辱放在了一个自然段,后一个侮辱用了两个自然段。
  让孩子们齐声朗读了古文的第一自然段,请他们说说课文和古文有什么区别?孩子们纷纷表示,古文更简洁,而课文讲述更生动。由于此前已经学过古文,所以我们这个地方的学习安排为分角色朗诵。虽然,我们的古文不如现代文那样绘声绘色,但我们在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后,其实也是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言特色的。果然,昌宸同学楚王的瞧不起,交横跋扈读得是活灵活现,就好似一个霸气十足的王站在我们面前,子槿同学虽然是个女生,可读起晏子的话,那也是理直气壮,好一位刚正不阿的女大夫。孩子们还发现直接对话,更利于我们感受当时的情景。
  而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的古文学习,则是我们要啃的硬骨头。先请孩子们自己观察,古文和课文在同一个故事的讲述上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发现,古文里的第二自然段,课文里并没有提及。那我让孩子们猜猜第二自然段这个片段故事应该是发生在什么时候?这可有点难,没有想到有孩子立刻发现是所有故事的前面,因为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晏子将使楚”,说明是还未来前,那这段中出现来的单引号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是“话中有话”。而为了便于孩子们理解,我们采取了人物对话的方式进行学习,请一个同学当楚王,一个当大臣,进行对话,这样孩子们就明白了,哦,原来,是大臣在为楚王出计谋来侮辱晏子。同时,那里面有几个词也是我们没见过的,如“何坐”、“坐盗”也是进行了单独讲解。
  就这样第一节授课结束了。正好,想分解文章的背诵任务,当晚安排的背诵任务是,复习背诵第一自然段,完成第二自然段的背诵。
  第二天,检查背诵情况,上学期没有按要求完成背诵的孩子,这个学期依旧拖后腿,依旧没有完成作业。这也是我最为头疼的事,由于一部分孩子总不能跟上全班同学的节奏,而导致后期的学习越掉越远,班上的两极分化也日趋明显。
  还是继续古文第三节的学习,由于有了第二节的大臣出计谋打底,再看后面的实施就简单了许多,这里我采取的是演一演,让孩子们通过自己读,来用演再现课文的内容。孩子们很感兴趣,于是,又在课堂上萌发了我一个新的点子。在演的过程中,我们顺势理解了“避席”,并通过交流,了解到晏子甚聪慧,非常有讲话技巧,他不直接说是楚国治国无方,齐人才在楚国当贼,而是用的问句来反驳“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从古文的分角色朗读到角色扮演,孩子们用自己的读和自己的演,把这篇430字的古文给拿下了,说真的,现在想来,都觉得大家不容易,可反思在整个古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孩子学习兴趣反而更浓,举手的人更多,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我们学完后不久,就差不多能背诵完毕。最后全文的背诵情况检查,也是比较理想。问孩子们背诵《晏子使楚》难不难,他们竟然都异口同声地说“不难!”我又在想,我们现在课文的教授是出问题了吗?为什么孩子们的兴趣反不如古文来得有意思?
  现在就得揭开我的新点子了。那就是,我有了一个大胆有趣的想法。我们接下来的十二课是剧本——《半截蜡烛》,我带着同学从“剧本”的名词解释入手,从《半截蜡烛》这个剧本的构成了解入手,知道什么叫剧本?剧本有哪些构成?然后,请同学们从《晏子使楚》三个故事,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写一个剧本。周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选出组里最棒的剧本,并以此来编排节目,最后,最后,来一场课本剧表演吧!
  就这样,一篇经典古文《晏子使楚》,我们历时两个学期,完成了430个子整篇古文的学习,理解了课文内容,背诵了全文,并放手让孩子们去进行三个故事剧本的编写,准备呈现给大家一台精彩的课本剧表演。
  期待,孩子们精彩的剧本呈现!
  期待,孩子们精彩的课本剧表演![/P][P]  
  2019-3-25[/P][P][/P]
欢迎大家光临本论坛!
[img]http://www.ruobing66.com/bbs/images/Upload/2006/3.gif[/im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031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