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来,上秤发现自己竟然胖了三斤,于是整个人都不好了。努力回想了一下这些天,觉得还是晚餐惹的祸。看来,我只能再次杜绝吃晚餐了。好吧,昨晚熬了一小杯杂粮粥还是要吃的,把上次冰冻的鸡公饺子拿了两个出来,发现这冰冻了的过于饱满的美食,想彻底做熟,很成问题,最后还是借助微波炉才完成的。
今天课间操要发“查字典比赛”的奖,于是早早地去了孩子们做操的广场。天气很好,没有什么阳光,少许微风拂过,很舒服,于是站在我们班的队伍旁边和孩子们一起做广播体操,许久没有做了,动作忘得差不多,跟着领操的孩子做,不是左右方向弄错了,就是节奏跟不上,旁边的男孩见我手忙脚乱,偷着笑,可我还是厚着脸皮从第一节做到了最后一节整理运动。背上竟有些微汗,但舒展开了身体各个部分,感觉很舒服。发奖的过程很热烈,孩子们看到自己班上的孩子上台领奖,很是兴奋地拍手鼓掌喊着名字,台上领奖的孩子穿着漂亮的礼服,心情激动地接过颁奖老师发给他的奖状和奖品。然后站好,排成队,合影,于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留在了镜头里。
接下来的三四节课是我的语文课。先进行了听写,然后让实习老师拿到办公室里去批改,争取在今天眼保健操时发到孩子们的手中。而我接着上《手工作品》的口语交际课。说真的,这节口语交际课,上得颇失败,虽然小组交流时,孩子们说得很热闹,但,当我请同学上台进行全班分享时,孩子们总喜欢用“然后”这个词来推进自己的讲述,总不能根据黑板上老师提示的可以用“先……接着……然后……又……最后……”这样的语言,同时,也提示他们可以用“第一步、第二步”……这样的表达的方式,可他们一讲起来,就只有“然后”了。课后,我一个人站在教室门口的走廊里想,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是我的上课流程设置不科学,还是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一个手工制品的制作过程的陈述有些难度?哎,回头看看教室,倒是一片热闹,大家都在纷纷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准备评选出好的作品。看来,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啊!接下来的一节课,我带着孩子们把语文园地里的几个版块进行了学习,整个感觉比较舒服。“识字加油站”的学习,我们不仅弄明白了那些词组都是和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学习活动,还认识了构词结构,是一个动词加一件事,并请同学们举例说,孩子们兴趣非常浓厚,只是有一个女孩来了一个“拉BB”,让我很严肃地进行了批评,我告诉孩子们,应该说好玩儿,有趣,美好的事!而同音字的比较练习,前面三个都比较简单,难的是“带”和“戴”,只有通过组词进行区别,告诉孩子们“戴”一般“穿戴,在身上”,“带”是“拿着,装着”。中国的汉字真的是很难的哟。而“一边……一边”的造句,则是让孩子们自己想哪两件事可以同时做,就可以用“一边……一边”造句。这个提醒非常好,孩子们举手说出来的句子还真都是对的。好吧,我们现在好好把这类题型弄懂,期中考试,也不至于太丢分子。
最近一段日子,有些喜欢练毛笔字,原以为自己这么多年都没有练了,肯定都忘光了,第一次写,的确没有啥感觉,后来,写了几张后,觉得感觉好了些,又开始为选择什么样的字体而纠结,记得在实小的时候,练习的是欧体,后来改练了颜体。于是在电脑里把欧体、颜体、还有自己觉得看上去很舒服地赵孟頫的字都找了出来,都照着写了写,最后觉得还是练习颜体更适合我。于是上网买颜体字帖、毛笔、毡子、笔筒、笔架,蘸水盘,反正字还没有练起来,架势是弄得蛮大的。还不忘把可爱的小石美女拉着一起写。可当东西都来了,发现只需要一叠纸、一本字帖、一支毛笔、一瓶墨汁、一个蘸水盘就足矣了。而我们青年老师群里,老师们的毛笔字已经开始上交第三次作业了,感觉很多老师进步很大。我想这样的练习,总会激起有些老师对毛笔字的热爱。就像我们的钢笔字,就好一些年轻老师爱上了练钢笔字,现在再把她以前的作品拿来进行比较,那真是今非昔比了。真好,看着自己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看着年轻老师在自我磨砺,看着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我的语文课,我找到了我工作的意义!
今天下午听年轻老师说,有一种肥胖叫“过劳肥”,我想,我该不会就是这“过劳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