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直以来都把做美食当作自己的第二职业,做一桌美食,是毕生最高的追求。于是在有了自己的小家后,就开始尝试着做各种自己曾未做过的美食。学会了煎、烤、炸、炒、焖、蒸、卤、煮。而最近颇有心得的,是另一种几乎没有人会当作烹饪方法的方法——浸。
说来“浸”这种方法,最早来自卤菜。过年了,中国不论南北东西,家家户户都会卤上一些卤菜。记得物质贫乏的年代,母亲也会从牙缝里挤出一些钱,让父亲买些牛肉卤上一盘子,到了过年拌上香菜,花生米,就是最受欢迎的一道必吃得干干净净的凉菜。而姑父的卤猪头也是亲戚圈里叫得响的。随着后来的日子越来越好,母亲过年卤锅越来越大,卤的东西越来越多,牛肉、猪耳朵、猪口条、牛肚、鸡爪、鸡肫、鸡腿……用母亲的话说,都可以做一桌卤菜宴啦。
而我也学着母亲会在过年时卤上一些家人爱的卤菜。总记得母亲家的卤菜锅在炉子上嘟嘟嘟几个小时候,母亲就会关火,把热气腾腾锅里的东西悉数分门别类装在超级大的竹簸箕里。最开始,我也学着母亲这样,卤好、关火、捞卤食物,但每次总觉得味道是附在食物的表层,进入得不够。直到有一天,自己有点事,卤好后,把火一关,就干别的事去了,没及时捞起来。过了一个中午,才想起卤好的美食还浸在卤水里没有捞起来。等我慌忙火急地把浸泡的卤汁里的各类美食捞起来,尝上一口,才发现那味道竟然全都进去了。特别是那几个用来蹭油的卤鸡蛋,连蛋黄都是流着香香的卤汁,味道那叫一个美啊!后来,和朋友交流做卤菜的心得,骄傲自己摸索出来的“浸”方法时,她笑我还要自己摸索?抖音里都是这样教的。哈哈,好吧,我那时摸索出来时,好像抖音还没有横空出世吧!不管怎么说,我坚定地觉得自己摸索出来的“浸”方法做的卤菜更香更味美!
昨天晚上看完电影回家已经快十点了,才发现家门口有一袋我在拼多多拼来的新鲜花生,虽然自己平时很懒,但遇到美食一切都可以变得勤快起来。花生从地里扯出来不久,上面的泥土不少,第一步就淘洗花生啦。整整三大盆水过后,还是浑浊的。先不管这些啦,还是习惯性开始花生分类,就是把好看的饱满的有两粒米的花生放一起,用来阴干,给先生做零食。剩下的不漂亮的,单粒花生米的,有些嫩的,捡起放在锅里,加上水、八角、桂皮、香叶、盐,煮盐水花生。
想来我家昨夜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夜厨房”:一口不锈钢锅,在煤气灶红蓝色的火舌舔舐下,咕咕咕地煮着,冒出来的热气,让整个一楼都弥漫着五香的味道。煮啊,煮啊,看看时间已经快十一点半了,熬不得了,把火打小,捞了一颗试试,哎,熟是熟了,可寡淡的,没有一点盐味。怎么办?突然想起卤菜时用到的“浸”,于是,把火关上,把盖子盖好,让花生在盐水里开始“浸”之旅吧!
早晨洗完口的第一件事,就是品尝浸了一个晚上的花生味道。哈哈,真好,盐味、五香味都进去了。我的五香盐水花生成功了。
“浸”没有猛火之火力,也没有炖之声势,但,它就是那样不声不响地悄悄地把你“浸”着,把自己想要渗进去的味道全渗进去。现在想来,“浸”的功效该是何其之大啊。而在我们每一个人成长中遇到的环境育人又何其不是一种“浸”呢?
初入职时的学校,校风严谨,老师上进、对待学生、教学认真负责,让每一个浸在其间的年轻人不得不埋头努力,认真学习,生怕落后。于是,每一个浸在其间的年轻老师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到现在都成了真正意义的教学骨干,业务尖兵。可在我们周围,又有那么一些单位,管理松散,人心浮动,那去了这样单位的年轻人,他可能学会的就是另外一套欺上瞒下,溜须拍马之“本领”了。而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我们能指望他们挑起重担,为社会贡献力量吗?
再小到我们每个班的班级管理,又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热爱教学,积极和家长互动,对孩子们成长的点滴都记挂在心上,班风纯正,就算是有一两个调皮份子也会被良好的班风所感染,开始上进努力。可如果一个老师不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不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班级怎么会成长为优秀班级,怎么可能培养出一群优秀的学子?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看看自己的周围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在自己的内心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不偏不歪,学做真正意义上向上向善的人。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好“浸”,那该多好啊![/P][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