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凉的秋夜,校园里人迹稀落,我隐匿在暗色里沿着操场边沿来回走动,看见几位大四的师姐在路灯扑开的光亮里说笑这什么,忽然想起前几天,几位师兄师姐来到我们班讲语文课的情景,我们按照外国文学老师事先要求把自己当成初二的学生,极尽哄闹之能事,结果看到他们露出的窘态,我们“窃喜”之余也开始闻到那股毕业的味道,心想,到那时候,每一步都要很塌实。前几天那位讲课的师姐,又出现在我面前了,依然青春,却多了一份成熟与自信,全然没有了前几天那种尴尬的情绪,忽然间,我感到许些惆怅又格外振奋起来。
时间嬗递,我也已经大三了,象是一个朝花夕拾的季节,我有时候会塞着音乐怀想一些过往的片刻瞬间。大一,那时的心情象蓝天一样简单,理想浮现在脑海里似风筝,感觉在放飞自己,手里抖动着那根岁月的彩线,那时候也总觉得毕业遥遥无期,常常睡得上课前没时间吃早餐,上完课就想着去玩,几位室友一起去食堂“AA”制,比谁吃得大米多;有节日的那天,室友会口口声声说晚上会有女孩想随,结果,我们充满希望地出去,充满孤独地回来。大二,常会对着清疏淡影构想那古老而年轻的故事,感动的时候却看到自己迟疑的步履,一旦果断却发觉自己还很幼稚,于是埋在灯荫里写诗,再伤心时会哭泣得象个孩子。孤单的时候在图书馆安静地看书,记录那些刊物上的征稿启事,然后,鼓励自己不停地写作。那些青涩的日子如橄榄样在我心里往复回转。
大三,终发觉落红难缀,却觉得多了一份淡定于平和。我好象懂事多了,不再一味地忧悒,不再下意识地去上网,不再轻易地浪费时间;会坚持每天吃早餐,会早早地来到教室上课,会没事的时候到楼下的操场去跑两圈,会把书收拾得整整漆齐齐,会记得给家人打电话,会按时听听广播。当感叹时间的逝殇速度时,我开始更加在乎每天有一个丰富的自己,时间我们无法塑造,我们只能塑造我们自身。当再感到孤单的时候我会变得更勇敢,会奋不顾身也也会小心翼翼。不再对自己的渺小感到难过,泰戈尔说:“小草呀,你足步虽小,却拥有足下土地。”于是也开心了许多。忽然会更爱惜那些好朋友,身旁的和遥远的,常常问问对方的近况。我高中可爱的女同桌“十一”又跑回家去了,弄的我也忽然想起家来,嘿嘿。给好朋友发个别致的短信过去:猜猜看,一堵墙对另一堵墙说什么?对方猜得一头雾水,急忙要我公布答案,我卖了好多的关子,最后回答:“拐角处见”啊,记得我说的话了吗?
打开我的读书笔记,又看了一遍第一页郝然写着那句左右铭,其语曰: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在这一片纷繁里,你要一直明白自己的目标,然后,坚持自己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