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门派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79
  • 魅力243
  • 金币121
  • 经验194978
  • 文章7343
  • 注册2004-04-09
2008:我有一支麦笛
[TABLE=transparent,0,0,98%,center,rgb(252, 252, 252),0,none][tr][TD][P][LINE-HEIGHT=21.6p]   今天早晨在校园晨练时,我做了一支麦笛,而且孩子似的吹了起来,好像回到了20多年前的那个童年的时代,在家乡的田野上,快活地边走边吹……
    说起这支麦笛,不能不说校园的麦子。如今校园长着大片大片的麦子,而且已经抽穗了,正请了村民在帮学校收割呢。
    我这么说,大家一定会奇怪,学校怎么会种麦子呢?这里面的确有来历。不过,我告诉大家,这里的麦子不是作为农作物的小麦,而是一种速生的绿化用的麦子,至于它的正式名称是什么,我却没有查到。去年底,教育部专家来学校评估,因为新校园在建设中,大片的黄土植草显然来不及,就只好种麦子了。专家走了,麦子却长得格外好。接着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久久没有融化,把麦子藏在里面,犹如盖了一床厚实的褥子。接着雪花了,春来了,温暖的阳光与融化的雪水滋润着麦子,麦子便疯长起来,路旁、河边、斜坡,校园处处是青翠的麦地,给校园增添了不少春色,让春色满园的校园显得更加美丽。如今小麦长得很高了,也在抽穗了。毕竟种麦子是应急之举,长期的绿化还不能指望它,而且它也很快要老了,会发黄、枯死,所以就要即时割掉了。
    早在半个多月前,麦子长杆的时候,我就想着童年在家乡时做麦笛的事情来。也掐了壮实的麦秆做麦笛,却一次也没有成功,好不懊恼。今天,试了两次,第二次便成功了,好不欢喜。于是,我一边在校园散步,一边吹响口中的麦笛。当然,我毕竟是40多岁的人了,不像20多年前,还不能做到旁若无人,吹之前要四处张望一番,一边吹也要一边往附近扫瞄,看有没有人在注意自己,所以是既想让别人听到这青脆的麦笛声,又怕别人看到吹麦笛的是一个40多岁的“老孩子”,所以便不能放肆地吹,也没有了童年的无忌与快活了。
    家乡是江南丘陵地带,田不多,地也不多,从农作物来讲主要还是种植水稻,地里一般种些油菜、红苕、大豆等,种小麦不多,因为这里小麦产量低,加上在食物结构中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所以现在农民基本上是不种了。不过,在我少儿时代,在实行集体耕种制的时候,还是有些小麦的。每年这个时候,我与上学的同伴一起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到了麦地,纷纷走过去,掐一支麦秆,做成麦笛。你一支我一支,不同的音高,不同的旋律,一齐吹响,俨然一支乡村小合唱。当然,也有上学放学不同步的,也有放牛娃加入这个行列,于是,或远或近,此起彼伏,路边山坳,就到处是麦笛声,一起演奏着田园丰收曲了。有时候是一个人走,觉得一支太单调,就做它两三支,一会儿吹吹这支,一会儿吹吹那支,或者同时放在嘴里吹响,“嘟——嘀——嘟嘀——”或长或短,或高昂或悠长,或清脆或宏亮,演绎着多人合奏的音乐效果,不亦快哉!
    此时,麦笛不只是麦笛,它是一幅田园风情画,恬静、欢快、祥和;是一幅童趣写意图,天真、快乐、淳朴。
    如今,虽然麦笛在口中,却不见了乡村的田野山坡,也不见孩提时的伙伴。麦笛不再是麦笛,它成了对家乡的思念,悠远、朴实、深沉;成了对童年时光的追忆,甜蜜、失落、幽怨。于是,淡淡的乡愁在心底蒸发,甜甜的记忆在嘴边回味……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把口中的麦笛吹了起来,听在耳畔的是单调的“嘟——”,萦绕在脑海的是悠扬的“嘟——嘀——嘟嘀——”
    ——啊,我的麦笛!
                                     2008.4.18
[/LINE-HEIGHT][/P][/td][/tr][tr][/tr][/TABLE]
欢迎大家光临本论坛!
[img]http://www.ruobing66.com/bbs/images/Upload/2006/3.gif[/im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719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