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声望+23
    • 魅力86
    • 金币1519
    • 经验41123
    • 文章1880
    • 注册2004-04-13
    [转帖]灯下读词人
    [ALIGN=center][SIZE=3]五官医学院06口腔本科班   鲁倩[/SIZE][/ALIGN][ALIGN=left][SIZE=3]    [/SIZE][SIZE=3]暗夜里,室友都已早早睡下了。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索性下床,轻轻扭亮台灯,为自己泡上一杯淡淡的清茶,于昏黄的灯下,慢慢翻开弃置于书桌一隅已是蒙尘的《唐诗宋词》。[/SIZE]
    [SIZE=3]   [/SIZE][SIZE=3]“旧时月色”,姜夔在《暗香》里写到。高中时读姜夔的词,不知道为什么,对他莫名的不喜欢。后来和好友说起时,发现她居然也有类似的感觉。今晚再看他的《暗香》,轻轻的一句“旧时月色”,便让我陷入一段迷惘。“旧时”月色?月色有新旧之分吗?这四个字仿佛把宋朝的月亮都留住了。张爱玲说:“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惘。”陈旧而迷惘,大概就是张爱玲心中的旧时月色吧。今晚,我看着这四个字一声一声的敲在夜空,又是一段迷惘。[/SIZE][SIZE=3]
          再看最初学的那首词,《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软软的笔调,即使在怀古的时候。我现在越来越相信,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对他的笔力有很大的影响。姜夔一生落魄,又带着旧式文人的清高风雅,因此他的词在我读来却是缺乏一种穿透力,大多是浅吟低唱。不同的人笔下,月亮也呈现了不一样的形貌。姜夔看到的,是“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清白的月色,仿佛又一段“旧时”景象。[/SIZE][SIZE=3]
          发现自己最近一直在改变态度。先前时不喜欢杜甫的悲苦之声,每回看到他的诗就撇撇嘴说:“噢,那个擅长诉苦的老头儿。”后来有幸阅览他的诗集,了解他的生平,才被其置自身困苦于度外,而一心忧国忧民的胸襟所感。工部一生穷苦落魄,郁郁不得志,但他一心天下百姓的疾苦,于笔墨间倾吐,便成了他笔底气象万般的波澜。深深感到了羞惭。之前的我,仿佛站在泰山脚下,对着旁边一块粗粝的小石子说:“噢,这就是泰山呀!不过如此嘛。”及至开始登山时,才深愧自己的浅薄无知。今晚读姜夔的诗,似乎又上演了类似的滑稽。也许是旧景不再,而人亦非当时的心情,也许是没有诗人的阅历,还不能读出词中言而不尽的意味罢!所幸我还年轻,可以给自己改正的机会。[/SIZE]
    [SIZE=3]      [/SIZE][SIZE=3]却是很少有如此如水的心境去品味诗词了,清净的心生生被纷繁杂乱的琐事占去,难得孤灯下,香茗相伴,邂逅一首好词,真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了。[/SIZE][/ALIGN]
    [ 此贴最后由若冰在2009-5-12 15:41:43编辑过 ]
    [img]http://www.ruobing66.com/bbs/images/upload/2006/2.gif[/im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188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