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十二
进入80年代中后期,中国乐坛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只要你的内容是健康向上的,人们已经不在乎你的曲调是大是小、是高是底,音质是刚是柔、是粗是细.霎时间,有如旋流瀑堤,野马脱缰,新词、新曲、新歌手,如同雨后春笋,日新月异.迎着春天的花雨,迈着改革的步伐, 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歌声给生活带来的快乐.
大浪淘沙.时至今日,昙花一现者早已销声匿迹,功力欠缺者也已折戟沉沙.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实在是寥寥无几.越是这样,就越发显示了他们的实力和底蕴,人们也就越发热爱和珍惜他们. 蔡国庆就是这样一位倍受青睐的佼佼者.尽管他从一出道就毁誉参半, 在“白马王子”和“梦中情人”的桂冠下始终蒙受着“女里女气”的阴影.但是,无论是作为一名歌星还是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 他都是成功的.无端的猜测和一些不实之词,常常像秋风一样令人不寒而栗, 但他始终以一个男人的胆量和气魄,捍卫着自己那片不曾污染的心灵碧空,以他坚强而有力的臂膀,宽广博大的胸怀,在拥抱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在背负着诸多的误解乃至羞辱,但是,他对自己所推崇的事业和追求无怨无悔 .这也是为什么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他矫健的身影,听到他清纯爽朗的歌声的原因所在.
我与蔡国庆相识纯属偶然。那是1999年夏,电视连续剧《海瑞罢官》正在浙江横店影视城拍摄,我因故来到剧组。听说蔡国庆在剧组饰演男二号,我很是不以为然。因为有关他负面传闻听了不少,心中便对他有些反感。几天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了大规模轰炸,并不顾国际法准则,野蛮地把炸弹投向了我驻南大使馆,造成我驻馆人员伤亡。顿时,举国愤怒,声讨声响彻大江南北。由于事发突然,许多人对当时采取的克制态度不理解,在人员中发生争辩。当时《海瑞罢官》剧组也是如此,有人主张强烈谴责,有人主张忍耐克制,各抒己见。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剧组反应最强烈的恰恰是平时书生一样文静的蔡国庆。有一次他与几个主张克制的演员争论时甚至有点暴跳如雷。他说:“你们整天说我像个娘们,我看你们连娘们都不如。人家都骑到咱们脖子上拉屎了,还他娘的忍个屁!”他的话使所有在场的人目瞪口呆。我们暂且不论蔡国庆情急之下正确与否,但就他那股子虎虎生生阳刚之气,着实令人刮目相看。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对他产生了敬意,觉得他特爷们。有关蔡国庆戚戚美美的童年往事更是令人感慨……
一夜之间,再也听不见舒伯特的小夜曲了,当爸爸妈妈从“五七干校”回到四合院的时候 ,他们竟然没有认出从小胡同内跑进院子里的小泥猴, 正是他们朝思暮想的宝贝儿子.
与同时代年龄的孩子相比,蔡国庆的童年是在悲喜交错中度过的.他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四合院里 ,父亲是满族八旗后裔,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回族伊斯兰教徒.现在有一种说法,即,不同文化和民族融合孕育出来的后代 ,往往会融会父母的优点于一身,成长为出类拔萃的骄子.这种说法有多大的科学性咱们暂且不说,单就蔡国庆而言,父亲的音乐舞蹈才华与母亲高深的宗教文化修养,以及父亲英俊潇洒的气质和母亲温柔善良的品格,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蔡国庆的父亲蔡仲秋,是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一名男中音歌唱演员.祖上三代,没有一个是搞文艺的. 他对上帝赐予自己的音乐福祉十分珍惜,并竭尽全力要把它传授给自己的宝贝儿子.因此,在国庆咿呀学语的时候,爸爸便采取耳濡目染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国庆对音乐的感知.小孩子爱哭爱闹,可是说来也怪, 只要爸爸的钢琴一响,歌喉一展,国庆的哭声便会戛然而止,久而久之,爸爸的琴声和歌声就成了国庆幼小心灵中涌动最深的旋律.特别是每晚入睡前, 爸爸总是吟唱着舒伯特的小夜曲陪伴国庆进入梦乡.然而,突然有一天,睡梦前不再有爸爸吟唱的舒伯特的小夜曲了,国庆这个闹呀.爷爷奶奶左拍右哄,国庆就是不睡.突然,他仿佛明白了什么,“哇”的一声又哭起来, 边哭边撕心裂肺地呼唤着“爸爸―――妈妈―――”.这一年国庆才四岁. 爸爸妈妈被外放到大西北的“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 从此,他的生活中没有了钢琴、舞靴、指挥棒和潇洒漂亮的叔叔阿姨了,有的只是奶奶的芭蕉扇,爷爷的旱烟袋和一大群嘎里嘎气的小朋友.
国庆说:这段生活变故,对我后来的影响很大.在我身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气质.一种是比较洋气的,一种就是很地道北京的.洋气的来自早期家庭的艺术氛围和西洋化的教育.由于生长在歌剧舞剧院这样的环境中,每天听到的音乐,听到的歌曲、歌剧,以及每天见到的叔叔阿姨,他们带给我的无一不是美感.就外表来说,那些叔叔阿姨也是非常潇洒漂亮的,这些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家庭的美好对我的影响那就更大了,住在中国歌剧舞剧院漂亮的苏式建筑楼房里,屋内窗明几净,一架大大的钢琴摆放在客厅中央,即雅致又大方,经常有叔叔阿姨来家里,有弹钢琴的,有拉小提琴的,这时爸爸便放开歌喉一抒心曲.而第一个鼓掌的往往是妈妈 .妈妈马恩荣是北京地毯厂的一名版样设计师,她对音乐虽然没有深究过,但感知力很强,她最动人的一点是她懂得如何欣赏别人. 因此,许多来家里的叔叔阿姨都成了妈妈这个外行人的要好朋友.地道的北京人气质是在爷爷奶奶的四合院里形成的.这种气质的突出表现就是无拘无束和玩世不恭, 这也许是天子脚下的优越感在北京孩子身上留下的最大印痕.经历多见识广嘛,这是那些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天安门的千千万万小伙伴们永远都无法比的. 但是这种自高自大的心理优势,又是套在北京孩子们脖子上的一个无形枷锁, 那就是优越感弱化了应有的上进心.自从走入四合院,我便不再留恋音符,而是酷爱泥巴了.最大的文化享受也就是爷爷带我去听听京剧,奶奶带我去逛一逛大栅栏. 而大部分时间则是和小朋友们玩泥巴,打水仗.三年后,当爸爸妈妈被“解放”回到四合院的时候 ,他们竟然没有认出从小胡同内跑进院里的小泥猴,正是他们朝思暮想的宝贝儿子.
为了学习更多的东西,我的业余生活紧张的要命,几乎喘不过气来.但是今天看来,这些苦吃得都很值.
见到儿子像泥猴一样的那一时刻,蔡爸爸没有让自己的眼泪流出来.他抱起国庆,不停地端详着.心里在默默地对儿子道:孩子,像你这样的年龄,本该受到很好的教育, 可是爷爷奶奶都是普普通通的市民,他们对你无能为力,爸爸妈妈又鞭长莫及,爱莫能助.这种不幸不只发生在你一个人的身上,而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遭遇. 有许许多多的孩子连你的十分之一还不如呢.现在我们又回到了你的身边, 为了你的未来,也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爸爸妈妈即便是鞠躬尽瘁,也要把你培养成为对国家对民族有用之才.想到这里,蔡仲秋将儿子揽在怀里,终于忍不住痛哭起来.他抚摸着儿子皴得黑黑的小手, 想起国庆一岁多的一天晚上,家里来了一对俄罗斯夫妇时的情景.这对俄罗斯夫妇,男的叫斯皮科夫,女的叫梅伽琳,是蔡仲秋随团访问莫斯科时认识的.这对俄罗斯夫妇是莫斯科一家芭蕾舞团的舞蹈演员,婚后生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一天,蔡仲秋应邀到这对夫妇家作客,谈到孩子, 蔡仲秋道:“我也有一个和你们女儿一样大的儿子,长得十分可爱.”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临别时,这对俄罗斯夫妇将两盒巧克力糖和一个特别大的布娃娃送给蔡仲秋,说“这是送给你儿子的礼物.”一年后,这对俄罗斯夫妇随团演出来到北京,他们最想看一看的就是蔡仲秋“漂亮的儿子”. 当这对夫妇争抢着抱起小国庆时,用生硬的中国话连连夸赞说:“漂亮漂亮,想不到中国也有这么漂亮的小娃娃!” 斯皮科夫和梅伽琳夫妇向蔡仲秋夫妇建议,要他们从小培养孩子的乐感并尽早介入形体训练.如果蔡仲秋夫妇同意,待国庆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愿意把国庆接到莫斯科,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 一切费用都由他们夫妇承担.后来,随着中苏关心的紧张恶化,此事自然是不了了之了, 但是,把国庆培养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的愿望, 一直埋在蔡仲秋的心里.因此,尽管国内当时依然政治风云变幻,可是, 蔡仲秋已不敢有丝毫的懈殆, 他的歌唱生涯被人为地毁掉了,但他决不能让儿子再遭受相同的命运.不久,“四人帮”被粉碎,祖国的春天回来了, 蔡仲秋夫妇抱着儿子跑遍半个北京城,终于买回了一架国产星海牌钢琴.每天晚上,国庆弹奏着舒伯特的小夜曲陪伴父母畅谈未来.
国庆说:后来,为了学习更多的东西,我的业余生活紧张的要命,每天的课余时间,节假日,几乎没有休息过. 用爸爸的话说是把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学习声乐、舞蹈,背诵诗歌,朗诵台词,时间排得满满当当,让人喘不过气来, 但是今天看来,这些苦吃得都很值.
尽管生活依然十分清苦,但是事业上的成功,给全家的生活带来了无比快乐.从这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穷志不能短,生活不能没有追求.
宝石会璀璨,金子要发光.背起书包来到北京市西城区四根柏小学的第一年,蔡国庆的音乐天赋和文艺表演才能便像爆满的泉水一样流淌出来.很快,他成了学校的小骄子,北京市少年宫的小明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合唱团的台柱子,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艺术团的特邀小演员.尤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小喇叭 ”节目, 通过无线电波,把他讲述的一个又一个惟妙惟肖的动人故事, 传送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使千千万万的小朋友记住了一个少年的名字叫蔡国庆.
北京特殊的政治环境,为国庆展示才华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夫人的国宴上, 在迎接西哈努克亲王的献花仪式上,在人民大会堂一个又一个盛大的节日文艺表演舞台上,都留下了蔡国庆轻盈的身影和纯朴童真的美妙歌声.令国庆永远无法忘怀的是, 邓小平爷爷曾经坐在贵宾席上观看他的演出,李先念爷爷曾经亲切地将他抱在怀里亲吻他的面颊,康克清奶奶因病修养期间还让工作人员找来蔡国庆的歌曲磁带欣赏.国庆的歌声,国庆的表演,在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的同时, 也为他的母校争得许多荣誉.区里市里乃至全国的少儿歌唱比赛,光一二等奖国庆就为学校捧回十几个. 他自己不仅没有因为频繁演出而影响学习, 相反,荣誉感和上进心激励着他废寝忘食地研习功课, 小学一至五年级,国庆每年都被评为班里的三好学生.
然而,此时家庭的经济状况却呈恶化趋势.蔡国庆感慨地说:妈妈从“五七干校”回城后,便失去了工作.爸爸每月只有42元工资,还要交给爷爷奶奶一半作为他们的生活费.这时,家里又新添了一个弟弟,经济更加拮据,甚至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家里贫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原有的一些家当都在“**”时被抄走了.所以, 当我跟随爸爸妈妈从爷爷奶奶家重新回到原来的家里时 ,那才叫一贫如洗呢,连个洗脸盆都没有.爸爸倒是乐观,说什么“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妈妈一听可不高兴了:“没有碗和筷子,用手抓着吃饭?”爸爸自有理说:“ 别不知足了,家里的条件再差, 也比在农场好吧.” 妈妈这时就不再言语了.她不愿意回首那段历史.她常对我说:“ 在‘五七干校’时,按说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本该团结友爱,和平相处,可偏偏好人堆里也分成两派明争暗斗,互相攻击.”妈妈太善良了,她只知好善乐施, 不晓得江湖险恶.妈妈说:当一个人真正失去自由的时候,才懂得拥有自由的可贵.那个年代不论是在台上的还是在台下的, 事实上都没有什么自由可言,人人噤若寒蝉,生怕哪句话说得不当招来灾祸.更可怜的是大批知识分子,他们被扣上“臭老九”的帽子,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很多人的业务荒废了,甚至有的人走上了绝路,想起来让人不寒而栗.
国庆接着道:俗话说,患难夫妻最重情感.爸爸妈妈虽然有时也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辩几句,但两个人的情感却像酒一样越来越醇厚. 在培养我和弟弟上,真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不遗余力.用我爸爸的话说就是要把他们那代人未酬的壮志,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实现 .因此,尽管家里很贫困, 但是大家始终以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面对生活.工作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生活有条有理,秩序井然. 尤其是我在事业上的成功,给全家人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欢乐. 从这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穷志不能短,生活不能没有追求.
只要你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就不要在乎你身上的衣服是新是旧,你碗里的饭菜是好是赖,因为这些外在的东西很容易改变,而最不容易净化的是一个人的心灵.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一个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重要的是取决于孩子儿时所受到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对于此说, 蔡国庆感触最深.他说: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70年代后期, 北京流行一种叫“棉猴” 的外套 ,许多和我一起参加艺术团演出的小朋友都有,我也幻想着有那么一件外套穿在身上,一定特别的帅气.可是,购买一件30多元衣服, 对我们全家都是一件无法想象的奢侈事.我只是不停地在爸爸妈妈面前提那件衣服如何如何的好,却从未敢开口要求爸爸妈妈给我买一件.可是勤劳善良的妈妈忍不住了, 她将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十多元钱从衣柜里找出来,买来了棉花和布, 从邻居家借一件“棉猴”做样子,一针一线硬是给我缝制了一件“棉猴”, 可是妈妈手工制作的毕竟不能和外面买的相比,针角太大不说, 连棉花都绷露在外面了.披在身上一照镜子,抽抽巴几的难看死了,我不高兴地把它扔在了椅子上.谁知,我这个小小的举动,竟然使一向温和的父亲暴跳如雷起来,他一把将我推倒在床上,对照我的屁股就是两巴掌.这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挨爸爸的打.妈妈一面劝阻爸爸, 一面把我揽在怀里,无声地啜泣起来.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无知的孩子, 很少去关爱爸爸妈妈的感觉,换句话说,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直到挨了爸爸的打,自己还觉得很委屈呢.妈妈见我哭了,赶紧把我扶上床,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屁股.爸爸口气缓和了一些道:“只要你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就不要在乎你身上的衣服是新是旧,你碗里的饭菜是好是赖, 因为这些外在的东西很容易改变,而最不容易净化的是一个人的心灵.” 接着,爸爸又给我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要我学会勤俭节约, 并一字一句地给我讲解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爸爸告诉我说,一个人即使是有一天真的家财万贯了,也要学会勤俭,勤俭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美德,丧失了这种美德,你也就丧失了做人的最基本条件.同时更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因为你尊重别人,也就是在爱护自己.
这件事令蔡国庆终生不忘.他说:一个人的修养是多方面的,但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应该放在首位,尽管后来我成了名, 也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我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不奢侈,不浪费, 穿的吃的用的都很简单随意.也不再去和别人进行攀比, 因为我懂得了一个人的教养比什么都重要.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 你就会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入你的事业,因为当你站在舞台上的时候, 人们真正关心你的不是华丽的外表 ,而是你的谈吐和歌声能否真正打动他们,你的心灵能否与观众沟通和交流.
因为缺少所谓的“工农兵”气质,我与大学险些失之交臂.一套拳术,令在场的考官睁大了眼睛.
在国庆10岁的时候,中国唱片出版社就为他出了一张儿童歌曲唱片叫《周总理来到少年宫》.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国庆说:这以后,演出活动越来越频繁.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在人民大会堂与爸爸同台演出,当时演唱的曲目是“ 大寨路组歌 ”,我与李光曦先生的女儿李唐站在几百人合唱队前面,演唱组歌中的一段叫“小燕子”的歌曲.我的爸爸就站在我后面离我不远的合唱队里.队伍排列整齐前, 我回头看了一眼爸爸, 他满面红光,双目炯炯有神,深情地向我含了一下首, 我顿时精神倍增,真有一种父子兵上阵的感觉.演唱结束后, 乌兰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台与演员们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我和李唐被特意安排在乌兰夫爷爷两侧.如今,李唐小姐在美国发展,是一位很有成绩的华人歌唱家.
少小成名,使蔡国庆的眼前充满一片蔚蓝. 各专业文艺团体也开始关注这颗越来越璀璨的新星.这时,中央戏剧学院(当时叫“五七艺术大学”)表演系决定招收一个少年班,国庆在爸爸带领下走进了考场.声乐、台词、形体、小品,四门专业课门门过硬.尤其是国庆表演台词时朗诵的《雷锋之歌》,令在场的许多人潸然泪下.然而,国庆在初试后却差一点被淘汰 . 原因是有几位考官认为蔡国庆身上缺少“工农兵”气质.是啊,那时“样板戏”还在流行,儿童剧里的小演员哪个不是虎头虎脑,突然出现这么一位素质全面的“小白脸”, 大家一时不知如何取舍.有位老师实在不忍心国庆被淘汰,就建议说:“他没有‘工农兵’气质,以后可以让他饰演什么 ‘地主羔子’‘ 阔少爷’之类的角色啊.”当时就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那可不行,我们‘五七艺术大学’是为工农兵培养文艺骨干,怎么可以专门培养一个‘地主羔子’‘阔少爷’呢,这可是一个政治方向问题.” 此言一出,谁还敢再说别的.但就在这时,系里的一位领导说了话:“我看蔡国庆这孩子确实很有艺术天分,为了不埋没人才, 咱们不妨再给他一次机会,看他还有无别的才能?” 就这样,蔡国庆再次进入考场.表演个什么呢?国庆的父亲为了锻炼国庆的体质, 从小就把国庆送到武术学校习武,因此,到国庆八九岁时,已经掌握好几套拳术.再次进入考场,当监考老师问国庆你还会表演什么时,国庆不假思索地道:拳术.接下来,国庆在小小的考场上抬拳提腿,左冲右突,忽上忽下,及左而右, 挟风就势,虎虎有声,看得大家眼花缭乱,掌声如雷.
谈到这次考试,国庆感慨地说:尽管我被学校录取了,但是, 我从来没有想到,因为我的性格气质会给我的童年乃至未来带来那么多不公正的待遇,令人费解.我十分清楚地记得,在那次考试时, 我与别的孩子最大的不同就是我穿的格外整齐干净,这难道也是缺点吗?.从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导我要学会干净整洁,与人为善,谦虚谨慎,刻苦勤奋,至于什么是“工农兵气质”,我根本不懂.长大了我也不觉得爸爸妈妈的话有什么错,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我想发生在我身上的不幸不会再在其他孩子身上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