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魅力112
    • 金币4802
    • 经验7208
    • 文章1053
    • 注册2008-09-12
    书和老公概不外借
    [SIZE=4]2007-10-22 [/SIZE]
    [SIZE=4][/SIZE]
    [SIZE=4]      从喜欢读书开始买书,可惜生不逢时,书开始大幅涨价,涨到爱不释手却吭腰瘪肚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兑付。今天休息,一个人到上海的家乐福饱饱口福,一进超市,竟然看见货架摆满了图书,标签赫然书写:原价十六,现价三元八角。再看看书目,几乎都是名著。那还犹豫个啥,抄家呀!去除重复的和自己已经拥有的,抱起一大摞,一共十一本。急急忙忙喝了一杯软饮料,便匆匆而回。[/SIZE]
    [SIZE=4]      回到酒店,大致翻看一遍,喜上眉梢:都是正规印刷合法出版,也无缺页少尾,暗自庆幸。可是得意之余开始犯愁,酒店四壁图穷,毫无遮掩之处,这么多书该往哪里安置呢?朋友们或许认为雅琦在故弄,其实这书往哪里放,还真是我的一块心病。不为别的,就是咱爱书,还有更多的朋友也爱书。忧心的是,好借却很少有好还的,大都借去容易要回难,怎不让人心疼![/SIZE]
    [SIZE=4]      我这点小担忧当然算不得啥。为借书发愁也不是雅琦的“发明”。“藏书”一词从何时开始流传已经无从考证,而那个“藏”字,除了收藏,更有躲避之意。那个把王羲之的书法名作带入坟墓的唐太宗,可谓藏之至极,那是因为他是皇帝,没人敢去夺他所爱。而我们普通百姓就不一样了,书,在一般朋友眼里就是书,借借看看又有什么?不借,就会说你小气,不将义气,不够大器,可是一旦借了,就别再想物归原主了。其实,有去无回,也不能全怪借书人,说到底还是书本身魅力所致。不要说遇到嗜书如命的君子,就是碰上爱不释手的书迷,又怎会将到手的至爱舍弃?更何况古人早就惊窥:书中不但有黄金,还有颜如玉呢。[/SIZE]
    [SIZE=4]      这可苦了那些买书爱书人。记不起是那位先人了,总之大约也是为借出的书不能归还苦痛,于是写了一首小诗:“借人之书勿久留,莫学刘备借荆州,初言不守其信用,后人笑骂千载秋。”写这诗的人,不过发泄一下心中忧闷,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倒是我的一个朋友语惊四座,他说,他也曾经藏书,但还是藏无可藏之处,被朋友“借”走不少,后来,一生气,干脆写了这样一句贴在书橱:“书和老婆概不外借。”我一听,灵机一动,做小改动,便有了今天的“书和老公概不外借”趣目。博朋友一笑,嘻嘻嘻哈哈哈,祝福也饱含在笑话里。[/SIZE]
    晨风暮雨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