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left][SIZE=4] 春种、夏耕、秋收、冬藏,这本是自然规律。但是,耕耘未必都有收获。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例举,但却是现实。[/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前几天驾车在北方疯跑了半个多月,除了独领塞外风光,最大的收获则是对大自然的感悟。人们常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来形容那些不劳而获者,但事实上,由于劳动的分工不同,四体勤快整天忙得焦头烂额的城里人,也很少有人分清什么是“五谷”。即便是见过“五谷”,吃过五谷,亦未必了解五谷(种耕、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生长过程。当然,有朋友会说,不了解汽车动力原理一样可以驾驭汽车,故而也没必要去了解食物的生产加工过程。这话说的没错,不过,如果我们有机会了解一下谷物生长和农民耕作谷物的艰辛,对我们的盘中餐也许会有新的体味。[/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北方(尤其是西北)大部分耕地为“望天收”(也就是说收与不收主要靠老天眷顾),除少部分“水浇地”外,占比例很大的丘陵和山坡地就是有水也难“浇”上,更何况干旱和缺水正是这里的老百姓一年四季最发愁的事情。[/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如果春天遭遇干旱,一些早熟谷物就会错过最佳耕种时间,而晚熟谷物大都是非高产物种(例如荞麦、莜麦),就算春天到来风调雨顺,那也仅仅是个“好开头”而已。夏季的干旱才最要命,就算是春调夏顺,所耕谷物开花结果,也还要看“风”和“雹”给不给面子了。像玉米、高粱、大豆这些抗风抗雹能力较强的谷物尚好,可是如果快下架的瓜果梨桃以及荞麦、莜麦、谷子、黍子、蘼子等容易飘落粮食被风雹看中,那一年的希望就会在瞬间泡汤。 一旦遭遇这样的不幸,说颗粒无收可能有些言过其实,但是辛辛苦苦“种了一坡,拉回一车,打一簸箕,煮了一锅”的凄惨景象随处可见。[/SIZE][/ALIGN][ALIGN=left][SIZE=4] 秋天,人们总期待收获,盼望收获,可是,收获来的并不容易。种地如此,人生又何不是如此呢![/SIZE][/AL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