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门派
  • 职务区版主
  • 声望+15
  • 魅力42
  • 金币6459
  • 经验37226
  • 文章1577
  • 注册2005-01-13
[转帖]专家热议高招欺诈
                                                                  法制日报记者 张有义

心理学专家

陈旧的教育观念是上当受骗的根源

  记者:对于招生过程的欺诈,媒体不断宣传,有关部门也在严厉查处。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上当受骗呢?

  李枚瑾(公安大学心理学专家):教育资源紧张、不平衡,总体市场供大于求,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基础所在。虽然教育部门正在加大规范力度,但还是有空隙可钻。

  这如同购买火车票,客运紧张的情况下,正规售票点已经不能提供车票。但是急于出行的人们总会找到其他渠道购买到真的高价票,这就给人们一种心理暗示,即售票点以外的车票也是真的。此时,骗子们趁机而入,很多乘客便进入圈套,他们也很难防范。

  考生家长在孩子面临不能上大学这一局面时,往往不知所措,这个时候他们心理防范意识最薄弱。

  记者:现在就业渠道很多,为什么家长非要挤这“独木桥”呢?

  李枚瑾:高考制度已经走过三十年了,现在的很多家长就是从那时候走过来的。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面,已经很顽固地形成了“孩子不上大学就没出息”的意识。当一位在高考考场外陪考的父亲道出“12年的寒窗之苦就是为了这一天”的话语;当一位母亲为了能够给自己孩子提高被录取可能性而上演现代版“孟母三迁”,我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伤痛。

  我的同事家有两个孩子,一个从小就聪明,一个看上去就笨。前者考上了大学,后者只能到一家技校学厨师。但是最后,前者大学毕业了,现在仍扮演“吃老族”;而后者的厨艺被一家大使馆看中,现在月薪近万元。

  我不是在宣扬读书无用论,而是告诉“可怜的天下父母”,不要把孩子的终身幸福都和高考成败交织在一起。现在已经不是“高考成败论英雄”的年代了。

  当然,最好有朝一日,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被一视同仁,人们就会有可能将“高考”这件“大事”化为平常小事;有朝一日,学历教育真正成为人们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名牌大学毕业生卖猪肉、扫大街或做采购员不再成为新闻,高考———这条现在被很多人认定的成才唯一之路就不再会是唯一的了。

行政法专家

《考试法》应将招录纳入其中

  记者:目前教育部正在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据介绍重点是考试过程中的舞弊治理。考生招录工作好像不在适用范围之内,你有什么看法?

  杨建顺(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考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关系到一个很大人群的利益,国家在制定教育考试法时,应当进行全方位调研考察。

  平等、公正、公平、公开是这部法律制定的基本准则。

  首先是平等受教育权。取消高考的地域差别,取消不公平的招生名额调配,这些应当在考试法中有所体现。

  另外,除了对命题程序、考试环境、监管措施、评卷程序作出详细可操作性规范外,还应该对考试之后的招录程序作出最基本的规定,将里面的权利义务予以界定。

  因为如果考试法出台,对于学生而言,进大学前有教育法和考试法规范,入大学后有教育法保障,但在考试与进入大学校门之间,存在法律监管的空白。用法律来保障招录工作的顺利进行,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育学专家

高考招生制度在不断进步

  记者:你对现在的高考招录程序有何评价?

  文东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自从实行教育部的“阳光工程”以后,所有考生都是电脑投档,这个程序很严格,把某个未被录取考生的档案单独提出来是很难的,学校“点招”学生运作也很难,很多制度堵住了一些违规行为。

  事实上,各高校每年都会预留名额供不同系别之间调配,这种名额审核得很严格,按照程序来讲,一般不会出现作弊行为,但是也不排除有作弊的可能。

  其实,我国的高考制度延续下来,现在已经很规范了,在美国,名牌大学学校老师的校友子女上学都会享有优惠政策,为学校捐款也会享有优惠政策。去年,复旦大学打破以往的只能通过高考录取学生的办法,而是采用三轮面试选拔的方式,这种办法在国内还是首次,所有参与面试的评委在面试前半小时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想找关系疏通几乎不可能。

  这种考试形式的改革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力,不做分数线一刀切,打破了以往“高分低能”的现象。

  记者:招录工作有什么不足吗?

  文东茅:从制度上讲,现行高考制度对学生个体是不公平的。比如,一个总分差两分的学生,数学是满分,这个学生有专长,如果到大学继续学习,很可能就会成为数学方面的专家。现在的高考制度很复杂,分数决定录取与否很难考出个人能力来。

  这也是国家正在考虑的改革方向。

教育部官员

再次向考生家长发出特别警示

  什么是“阳光照录”?正规的招录程序有哪些?

  带着这些考生家长普遍关心的话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学生司和政研司的有关官员,以及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湖北省等地教育考试院的有关工作人员。

  教育部官员介绍说,今年高校招生将严格执行“六个公开”,公开内容包括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信息、群众咨询与投诉渠道、违规事件查处结果等。

  从上世纪末,现代化高科技手段被引入到高校招生管理,至今已发展到异地远程网上录取,克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了高校招生的公开、公平、公正。一个学生是否能录取或录取到什么专业,与投档规则有关。对符合学校投档要求的考生,省招办的计算机软件会自动录取。学生档案被投入高校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和审批程序。

  2005年,中国开始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目前,录取学生从各省市招生部门投档,到高校阅档、退档,再到公布录取结果,各个环节都可以及时通过查询得到信息。

  据部分省市教育考试院相关人士介绍,要避免上当受骗,考生及家长要明确以下几点:

  一、只有省级招办负责普通高校招生,其他任何机构都没有权力从事招生。而且,招生工作一律在网上进行,不存在任何其他途径的招生。

  二、招生计划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统一下达,各省再按照严格的原则和严密的程序,把招生计划一次性分派到各学校,由省招办集中向社会公布,所谓“小计划”根本不存在。

  三、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要仔细核对,并上网进行查询,如果查不到,那就是未被录取。

  四、近几年普通高校实施“阳光工程”,招生政策严格刚性,考生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分数够了谁都不用找,分数不够找谁都没用”,这已形成了社会的共识。
尽在已言中……
[img]http://www.ruobing66.com/bbs/images/tie.gif[/im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875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