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声望+23
    • 魅力86
    • 金币1519
    • 经验41123
    • 文章1880
    • 注册2004-04-13
    [转帖]一支被污染的甲氨蝶呤可致人瘫痪 双倍赔偿才8元
      法制日报记者 陈晶晶

      1月23日,因使用齐二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而导致中毒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中的唯一幸存者任贞朝最终没能等来法院的判决,在广东中山三院去世。
      代理任贞朝索赔案的律师陈北元心情无比沉重,而另一件事情也让他轻松不起来,他同时还代理的另一起轰动全国的“甲氨蝶呤”药害事件也同时陷入索赔僵局。

      药厂拒绝谈判  受害者索赔陷入僵局

      据介绍,一支5mg的甲氨蝶呤注射剂的市场最高零售价不超过4元钱,但一支不足4元钱的受污染甲氨蝶呤,却可能使一名病人从此瘫痪,生活无法自理。
      “现在药厂方面已经拒绝再和我谈判。”作为甲氨蝶呤药害事件受害人律师代表的陈北元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受害人及其家属目前正处于难以满意的赔偿与高额医疗费的双重焦虑之中。
      陈北元向记者展示了一份药厂向受害患者提出的赔偿合同。他告诉记者,自2007年12月国家有关部门宣布事件处理结果后,药厂分别向受害患者提出过赔偿条件,赔偿金额在30万元到60万元不等,但要求“一次性解决所有纠纷,互不追究”。
      “不少患者及其家属对赔偿项目和金额有意见,尤其是患者瘫痪以后的后续治疗、康复和护理费用等,一些受害患者还只是五六岁的孩子。”陈北元说,“受害人不愿意签订药厂的合同,药厂又拒绝再谈判,现在就僵着。”

      “齐二药”事件时就有律师上书

      早在2006年5月,听到有关部门已着手理赔“齐二药”假药事件受害者的消息后,陈北元就和其他几位律师经讨论后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扩大惩罚性赔偿的使用范围和标准,希望通过惩罚性赔偿立法,遏制假药劣药泛滥成灾。
      “如果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当消费者不幸遭遇产品不安全事件时,高额的惩罚性赔偿可以使消费者所遭受的精神与物质损失得到足够抚慰,这样的惩罚也足以使经营者以儆效尤。”陈北元说。
      陈北元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统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很多时候已无法真正补偿受害者的全部损失,尤其是质量缺陷药品造成的侵权损害案件。受害者不仅要忍受身心伤痛,还要耗费财力精力应付诉讼,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侵权损害赔偿的数额太小,不法行为人所获取的总价值会远远大于获得赔偿的受害人权利的价值,这显然会使整个社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一支被污染的甲氨蝶呤可致人瘫痪  双倍赔偿才8元

      这个观点得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吴景明教授的赞同。吴景明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谓的“惩罚性赔偿”不过是消费者比较熟悉的“双倍返还”,并且是交易额的双倍返还。比如甲氨蝶呤事件里,一支甲氨蝶呤本身的交易额不超过4元钱,即使双倍返还也才不超过8元钱。显然,这与所谓的“惩罚”相差甚远。
      “国外一些制订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国家,其立法根源也是在‘惩’,而不是在‘罚’。”吴景明说,“中国的立法应该改变消费领域不法者违法成本太低的现状。”
      不过,是否应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民法学界还一直存有争议。吴景明分析说,反对者的声音主要是担心惩罚性赔偿制度破坏了民法一贯强调的“公平”原则。有多少损害就做出多少赔偿,这样“一对一”才符合公平的价值取向,而“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则都是对公平原则的破坏。
      “但消费领域比较特殊,即并非每一个受到了侵权损害的消费者都会主动寻求赔偿,因此即使违法者对某一位消费者进行了惩罚性赔偿,对于所有受害消费者而言,它的赔偿反而是公平的。这个观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吴景明说。

      惩罚性赔偿制度发展方向也是“从严”的

      正在参加食品安全法修订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则告诉记者,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中,已经引入了对质量缺陷食品进行“十倍价款赔偿”的法条。
      “这相对于消法中的两倍返还,显然又进了一步。草案虽然还没有最终修订通过,但至少这个草案体现出了当前立法者的立法倾向。”刘俊海分析说,“食品尚且如此,药品就更加应该建立严格的损害赔偿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消费领域,尤其食品药品领域惩罚性赔偿立法的呼声很高,几位受访学者也一致强调说,惩罚性赔偿制度一定是“从严”的,启动惩罚性赔偿需要严格的认定,包括主观故意欺诈、恶意违约等不同情形,防止这种极端措施被滥用。
      “即使是美国,惩罚性赔偿也不是每个消费者想采用就采用的。通常比较知名的惩罚性赔偿案例,都经过漫长而严格的程序。”吴景明说。
                                                       法制日报北京1月24日讯

      
    [img]http://www.ruobing66.com/bbs/images/upload/2006/2.gif[/img]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声望+23
      • 魅力86
      • 金币1519
      • 经验41123
      • 文章1880
      • 注册2004-04-13
      相关链接

        鞘内注射是防治中枢神经性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将药物从脊椎尾部注入体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腰穿”。甲氨蝶呤则是治疗白血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可用于治疗脑膜白血病和脑膜转移瘤。

          新闻背景


        甲氨蝶呤事件经过

        2007年6月以来全国发生多起白血病患者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后,出现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据患者们自发统计,全国至少有193名白血病患者遭遇了这种情况,分别出现在上海、广西、安徽、北京等九个省市区。
        2007年7月6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陆续收到广西、上海等地部分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患者共同使用了标示为上海医药(12.69,0.50,4.10%)(集团)有限公司华联制药厂生产的注射用甲氨蝶呤(批号为070403A、070403B,规格5mg)。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监局决定暂停上述批号产品的销售和使用。
        2007年7月30日上海华联制药厂070405B、070502B两个批号注射用甲氨蝶呤(5mg)被暂停用于鞘内注射。
        2007年8月北京、安徽、河北、河南等地医院有关使用上海华联药品发生不良事件的报告,陆续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此时,发生不良事件的药品已涉及上海华联甲氨蝶呤、盐酸阿糖胞苷两种注射剂。
        2007年8月31日国家药监局和卫生部决定,暂停上海华联制药厂生产的注射用甲氨蝶呤和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用于鞘内注射。
        2007年9月5日上海华联制药厂注射用甲氨蝶呤和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被暂停。
        2007年9月14日药监、卫生部门的联合专家组查明,上海华联制药厂在生产部分批号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过程中,混入了硫酸长春新碱。随后,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立即查封了该厂有关生产车间,全力查找具体原因。上海市公安机关也已介入调查。
        2007年12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吴浈表示,公安部门对此事件正在侦破,受害者赔付工作已经启动。
        2007年12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有关部门对上海甲氨蝶呤药物损害事件的处理结果:上海华联制药厂因生产数批次劣药甲氨蝶呤及阿糖胞苷,导致全国上百位白血病患者下肢伤残,最近已被依法吊销生产药品的资格,即该厂所持有的《药品生产许可证》。
      [img]http://www.ruobing66.com/bbs/images/upload/2006/2.gif[/im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2.1753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