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3
    • 魅力1
    • 金币2353
    • 经验11296
    • 文章535
    • 注册2004-05-28
    蔡永伟:地名乱象大整治
    [P]  中国最近又掀起一场整治地名的行动,各地先后列明居民区、建筑物和道路等不规范地名的清单,并积极予以清理,以期营造有序的地名环境。[/P][P]  例如,海南省上个星期三(12日)发布《关于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的公示》,有84个地名查出不规范的情况,包括维多利亚花园、珊瑚宫殿、夏威夷海岸等。[/P][P]  此前一天,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也发布19个不规范地名公示表,包含龙记国会山小区、圣地亚哥小区、贞观首府小区等。更早以前,广东、浙江、四川等地也开展不规范地名的整治行动。[/P][P][P] [/P][/P][P]  根据媒体梳理,这些不规范的地名主要呈现“大、洋、怪、重”的特点。[/P][P]  所谓“大”,指的是地名在含义、类型和规模等方面刻意夸大,或地名超出其指代地理实体实际的现象,比如没有花园的叫“花园”,没有广场的叫“广场”。[/P][P]  “洋”指的是地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的现象,一般情况是盲目使用外语词及其汉字音译形式命名,以及用外文拼写地名,例如塞纳公馆小区、英皇之都小区。[/P][P]  “怪”则是指盲目追求怪诞离奇,地名含义不清、逻辑混乱、低级庸俗、繁简混搭、中西混用或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等现象,比如御府花园小区、瑞泰卡地亚小区。[/P][P]  至于“重”,指的是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多个地名重名或同音等现象。[/P][P]  这样的地名乱象让人摸不着头脑,网上就有段子说:我上午开车出去逛了一圈,路过多瑙花园、维多利亚小镇、戛纳湾、曼哈顿广场、泰晤士小镇、诺丁山,你猜我在哪个城市?[/P][P]  但在调侃之余,人们也应该理性地探讨地名乱象究竟如何而来。近期大部分需要改名的地方都被指“崇洋媚外”,分析普遍认为,这主要是房地产发展商受到眼前商业与经济利益驱使所致。而这背后更根本的原因是,一般民众对“大、洋、怪、重”的地名尤其是看来“高大上”的洋地名情有独钟。[/P][P]  这也显示这些年来吹起的崇洋风仍然不见停歇。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毕竟,地名除了蕴含一个社会的基本公共与地理信息,也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彰显的是一个地方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基因,并且承载着民众的归属感。[/P][P]  有专家警告,纵容地名乱象的后果,轻则误导民众,损害一个地方的形象,重则破坏传统,影响居民的文化认同乃至城市文脉的保护与传承。[/P][P]  这个问题并非这几年才出现。官方早在2004年便启动“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研究课题,旨在提高地名文化保护意识,遏制崇洋媚外、乱起名、乱改名等乱象。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地名乱象屡禁不绝,而且越演越烈。[/P][P]  民政部三年前为此专门推出措施加强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工作,去年底又与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携手合作遏制地名乱象。[/P][P]  对于官方的举动,不少人予以支持,认为整治行动标志着城市治理正在走向规范化。但也有人反对,担心“一刀切”的清理工作将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因为地名牵扯户口本、房产证等方面,一旦更改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P][P]  运动式的地名乱象整治工作无疑将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既然如此,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加强事前监管。这又不禁让人质疑,现在被指有问题的这些那些地名,当初究竟又是如何通过官方审核的?[/P]
    爱一个人好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797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