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6
    • 魅力2
    • 金币81
    • 经验392
    • 文章18
    • 注册2007-04-24
    [转帖]谈“年味”
                                              谈“年味”
        年复一年的春节,是民俗文化得以集中展示的日子,也因为各种隆重仪式的举行,而成为我们追忆历史、颂扬民族精神的庄严时刻。在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特别设置了这个全民族的节日,史称“蜡祭”。到汉唐时代,蜡祭的活动仍十分隆重,要持续七八天。春节的另一个来源是古代历法上规定的“元日”,所谓“四时之首”。南朝人宗.1、禀《荆楚岁时记》纪录民间元日的风俗,如:不论长幼,均正衣冠,按亲友的秩序互相拜贺,食饮强身健体的补品等。逐渐,元日这一天成为了民间“过年”的正日子,但是在它前后的数日中,所有神圣的仪式以及亲友之间加强交际的习俗,都烘托了节日庄重而又喜庆的气氛。这就渐渐形成了人们重视过年的传统,也就是我们所关心的“年味”。
       近20几年来,我国全体人民的生活方式开始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就人际关系来说,城市中越来越重视个人间的实际交往,特别是年轻一辈对亲属与邻里的关怀有所淡化,所以“常回家看看”的歌声就异常的感人。春节为我们提供了弥补遗憾的机会,因为那浓浓的亲情和归家的感觉本是对“年味”最厚重的体验。
       以往的过年,还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周围的景象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从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门神、福字、年画、窗花,悬挂的“挂钱儿”、灯笼到街面和庙市上摆放的各式各样的年货,从小孩子穿上整洁的衣服,满街乱跑放鞭炮到成年人的舞狮耍龙、夜晚的礼花、戏曲表演等,都营造着欢乐的节日气氛。这中间,饱含着人们期盼幸福的心理,也表达着集体团结向上的精神。所有这些,不仅是平日里难以见到的,而且与平日的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状态。可是现在,反差已经不那么明显了,似乎每一天都可以看见熙熙攘攘、五彩缤纷的景象。这是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和社会交往的活跃造成的。节日和平常日子的消费已没有太大的区别,人们满足地说“现在天天像过年”。可真到了过年,却又觉得太平淡、太乏味了。
       其实,过年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消费的满足和热闹的氛围,还有那些充满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如节日装饰、特殊食品、礼节行为、吉祥用语等。由于这些符号的提供,就使得人们在春节期间,能够耳濡目染地重温民族文化的传统和感受民族的精神。从这一点来说,尽可能地保留一些传统过年的习俗也是十分必要的。
                   
    晨风暮雨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197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