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0
    • 魅力11
    • 金币156
    • 经验251
    • 文章62
    • 注册2006-12-13
    发扬自我塑造,追求个性修养的完美
    —演讲稿—
                                                 发扬自我塑造,追求个性修养的完美
                                 
    各位同学们:
          今天这节课,我打算随便和你们聊聊。不过,有一点不同,是你们听我说,自己心领神会就够了。如果你们认为我说的还有些道理,就认真听下去,若实在不感兴趣,或是觉得我是在胡说八道,你们理解不了,就用双手捂住耳朵伏在课桌上睡觉也行。不过我相信,只要你们把我的话听进去了,还是能得些教益的。    
          且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本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还是要我们之间存在着某些共性,这样才能想到共同的道理上去。我有一个兄弟,还是一个小孩子,现在正读小学二年级,我这次寒假回家,一时心血来潮,要教他读书,把他培养成一个先天的才子。他听了也高兴,愿意照着我说的做。我当时也考虑到了他所在的知识层面的问题,害怕有些东西他接受不了,但又反过来想,给他一点强度,说不定对他后来真正是有好处的。张爱玲八岁时还不一样就能读《红楼梦》?我那次回家带了一本《中国文学史》,便将它拿过来翻,不经意看到《诗经》上的一篇《秦风·蒹葭》,自认为很有价值,便叫他拿去抄写,然后我再教他读,最后再让他试着背诵。我兄弟当时是连字都不认识几个,不用说一个字一个字地摹仿着抄写是很吃力的了。他开始还有些兴趣,后来渐渐支撑不住,便想撒手不干了。我当时是不允许的,我这人的个性,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比较严格的,别人能做到的事,我都要求自己能够做到;我能做到的事,别人要学我,我就希望他们真正学得像。可怜我的小弟,在我的逼迫下,也无可奈何,因为在家里他一向对我有些畏惧,只有忍耐着继续学,那眼泪却似冰雹一般地禁不住大颗大颗往下落,我在旁看着又觉可怜又在心里叹息。却不想他还在行为上以示对我的反抗,将笔在桌子上敲得“啪啪”地响,本子也扔得老远,当时他本已有些不顺我的意,见此,我顿时便真正是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烟生”,忍不住教训了他几下,让他受了些皮肉之苦。他也更不得了了,叫喊着在父母面前告了我的状,接着当然便是我受苦了。
          这件事说出来有些可笑,我当时气的是他学习态度不好,但我冷静下来想,却是我太急燥了,真正没有处理好与人沟通这个问题。
          还有一次,是我们俩都比较无聊时,我便自告奋勇给他讲故事,但我这人又实在没有幽默感,临时造不出来,便把平时书上看的讲给他听。说《儒林外史》中有一个情节写严监生的,一个有名的吝啬鬼形象,到他病荒卧在床上即将寿终时,很多人来看他,但他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旁人便问他是不是还有什么亲人未见,他只是摇头,问他是不是有两笔银子未吩咐明白,他还是摇头,仍然把两个指头伸着。众人都讧乱着问,但始终没明白他的意思。这时经常在他身边侍侯他的一位妇人摩了一下眼泪,走上前对他说:“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这个故事应该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深意的。不知道是我的讲述能力太差,还是他接受的问题,待我说完了,他还在那儿发愣,我便告诉他“我讲完了”,他方才反应过来“哦”了一声,也不见其它什么反应。然后我又问他:“好不好笑?”他便很干涩地“呵呵”笑了两声。其实我知道他是没有听明白的。后来他向其他小朋友张牙舞爪地讲述我说给他的故事时,说有个人就快死了,但一直伸着两根手指,别人问他什么他都说不是,仍然把指头伸着,他是只知道那人伸着两个指头好笑。所以,后来我越来越没有信心和小孩子交往了,总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很会讨小孩子欢心的人。
          前段时间央视正在热播“百家讲坛”这个节目,我也慕名去关注了几次,却大多还是令我失望。我近几年不是很喜欢看电视,尤其是文艺节目。我给自己总结了三不看:与我无关的不看,我不感兴趣的不看,讲得不好我也不看。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对我有些意见,说我也不过如此,这也不看那也不看的,要求倒蛮高。的确,若要我上去讲,我肯定还讲不出来这些,但我能这样向大家解释:虽然我并不能做得像他们那样,但我可以对他们进行评价,就好比我们并不要求人人都能写东西,这也不可能,但我们可以说喜欢某本书或是不喜欢某本书,在阅读上可能会很挑剔。这就叫众口难调,无论是对我们还是对方,应该都不造成什么影响。
          一次我打开电视,看到一个叫金正昆的教授正在讲什么“道德与礼仪”方面的课,他讲得很有意思,也很生动,我一时被吸引住了,便全部看了过去。他其中讲了一个例子,很有意思,说在他居住的那个小区有一家土菜馆,菜炒得很好但里面的服务员可能没有受过专门培训,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去吃饭,菜上齐了,一位服务小姐上来问他们:“你们要饭吗?”金教授便忍不住道:“小姐,我并不是洪七公,我们也不是他老人家的门下。”然后那服务员一脸茫然地问:“洪七公是谁?”当时将这件事说出来,下面的学生都忍不住笑。金教授就告诉我们:在与人交流时,我们一定要看对象,不然,他就不能与你很好地过招。好比我现在站在前面讲,还有老师在下面当听众,他们听得肯定是最认真的,因为课后他们还得做评价。如果说我看到他们都在下面又是咂嘴又是皱眉的,一脸愁苦相,那我的课就真讲不下去了,我也要识相一点早点溜下去。
          这里让我想起了《东邪西毒》,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电影。我记得其中有个情节,是张学友扮演的洪七公刚出场时,一副落拓相,他赤着一双脚,踏在水里使着一把快剑“唰唰”地将几人杀掉后,由张国荣扮演的欧阳峰看他蹲在墙角,很饥饿的样子,知道他的剑法了得,是一个可被利用的对象,便端给他一碗饭。当时的洪七公捧过饭碗便狼吞虎咽地吃着,这时欧阳峰问他:“你知道为什么我请你吃饭吗?”洪七仍然一副狼吞虎咽的样子,欧阳峰道:“因为我知道你肚子饿。”这是一句废话,我第一次听到这句台词时觉得很可笑,后来仔细回味,才意识到这正是欧阳峰的高明处。他渐渐地入了主题,调动了洪七的兴趣,“其实我留意你很久啦!你这种人我见得多了, 懂一点武功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可以横行天下,其实走江湖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会武功,有很多事不能做,你不想耕田,又不耻于打劫,更不想抛头露面在街头卖艺,你怎么生活?武功高强也得吃饭的。有一种职业很适合你,既可以帮你赚点银两,又可以行侠仗义,你可以考虑一下。不过要快点,你知道,肚子很快又会饿了。”就这样,一段时间内,洪七成了欧阳峰赚钱的工具。正是欧阳峰作为一个杀人的人,他理解这类人的心情,知道怎样抓住对方的弱点,所以最终令洪七臣服。
          米兰·昆德拉很推崇一句犹太谚语:“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这看起来是一句很荒谬又很富哲理的话,其实当人的意识达到一种境界,他的灵魂和整个躯体就可以同世间所有的一切进行沟通了。就像武侠小说中“剑”学的最高境界:剑即是人,人即是剑;剑能驭人,人亦驭剑。世间的一切本是和谐统一的,现代的人类,沟通越来越难,但人类最终的追求和发展趋势,还是要归结到原始的状态中去。
          不过这里我要补充几句,前面那句犹太谚语其实是被我误解了的,他的本意并不是这样,而是说人们愈思索,真理便会离他们越远,所以上帝就会发笑,这里是蕴涵了更高深的学问,我就不多做解释了。而我仅仅是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的。不过话说回来,我引用这句话并不一定就要引用它的意思,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种解释也是合理的。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你。我刚看到这条短信时也很惊讶,随着便是激动,因为这句话确实将我的心声表达出来了。我看了这条短信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将它又原样转发给了我女友。她一看到这条短信,很像我平时说话的口吻,以为是我为她专门编写的,当时真是感动得要命。后来我告诉她,这是系统发给我,我转发的,他方才知道是这么回事,便一点都不感动了。这也说明了我不是一个很会博取少女芳心的人。
          其实,我一向不认为我是一个在大多数人眼里很有福气的人。我这人可能还有些志趣,所以总是让自己闲不下来,注定了一辈子是劳苦奋斗的命。但有闲暇无聊时,便真是生不如死,感到我这人活着真是没有意义。我对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比较感兴趣,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非理性的意志,世界由盲目的意志统治着,人生永远受意志的驱使,追逐无法满足的欲望,因而人生注定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人要完全享受,那他的生命就失去了价值,心灵是一片空虚,活着等于白活。若是还有些雄心壮志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不愿自己像烟尘一样风里来风里去,那他就必须要迎接苦难了。虽说工作、奋斗、成就也能带给人喜悦,但它们都是先由痛苦和挣扎得来的。所以人生来就是要遭受磨练的。成功的人生就是一个苦难的历程,在塑造自己的同时,又给别人带来好处。文学作品中很多都反映了这样的主题,古时就有人提出了“浮生若梦”、“及时行乐”,也是有他们的道理的。现代社会第三产业这么发达,而且还有继续飞跃发展的趋势,那全是人类为了忘怀生命的苦难搞出来的,想通过肉体的快感使人的灵魂得到暂时的安宁和欣慰,以摆脱现代生活的烦躁与无聊,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让自我麻痹和沉沦的表现。
          当然,我这种观点肯定会遭到不少人反驳的,这也是人思想意识上的差异所致,没有什么绝对之分。若能乐观正视人生,也没什么不好,这一点我还需要向你们学习。
          说到正题上,其实你只要细心捉摸,人类要想生活得幸福,心安理得,灵魂安宁,就必须得满足上述三个因素。“有希望”说的是心态,“有事做”说的是行为,“能爱你”我将它理解为情感和思想。生活圆满如此,至少他们是不会觉得枯燥了,对后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就是有意义的。至少,他行使了一个人应有的价值。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关于创造力的问题。我若要人解释一下这个词的意思,可能你们会感到很困难,你们最好的借口就是“只可意味,不可言传”。其实作为我们这类正待试刃的年轻人,无论在各个方面应该都存着一定的优势,这对我们的心态及其它方面是一种慰藉。我以前在一篇杂文中写道:“我崇尚福楼拜,他要求创作要精雕细琢,而且他也的确这样做了。可能有些人想早曰成名,不屑于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一部作品上,或是有的人本身已上了一定年龄,若是太追求一部作品的质量,那他有生之年害怕会看不到辉煌了,因为一部好的作品,从创作到结束,再到被社会认可,本身也需要一段时间。但我们不同,我能够自豪地说:‘我还年轻,我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去磨炼和消耗。年轻就是一种资本。所以我要写作,还有机会写出好的作品来。我不用着急,也不用心慌。’”
          关于创造力,我想引用一段王小波的话。他说,创造力是人生命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生命非常短暂,人类一旦丧失了创造力,就相当于失去了生命。有的人活到了三十岁,有人活到了四十岁,有的人根本就没活过。这后一类人通常就是拥有创造力但从来不用,也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那些只懂享受不知道奋斗的人。海明威在六十岁上感到自己丧失了创造力,就用猎枪将脑袋轰掉;川端康成在七十岁上发现自己没有了创造力,就叼上了煤气管。一个富有良知的人,深深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我想,我们现在正是饱含着创造力的,我们对生活的希望没有消失。
          这里我要说一下王小波。我这人可能小时侯武侠小说看得多了,所以骨子里有种仗义,喜欢为人抱不平。我听到周围有很多人对他的评价不是很好。一次在教室里,我旁边坐着一位女生,她见我正翻着王小波的书看得入神,便有些嘲讽似地对我说:“他的书你都看,这人简直是性爱专家,写的书和黄色小说无异。”我当时有些惊呆了,便问她:“你看过他哪些文章呢?”她很坦然地说:“他的书我当然没有看了,是别人告诉我的。”我当时就再没言语了。
          我以前经常向人提起这么一件事,那是我去年寒假坐火车回家时,时至深夜,车上的人都感到很无聊,也有些累了,一些人便摆好姿势闭目养神,也有的凑在一起聊天。我正在晕沉沉地打着瞌睡,突然听到背后有一男声道:“其实《红楼梦》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就是这儿栽几丛草,那儿种几株花。”我听了顿时精神来了大半,心想他这个观点倒是蛮新奇的,便竖着耳朵仔细地听,以为他定有什么高论的。这时他旁边有人问他:“你看过《红楼梦》吗?”那人也很坦白,咳咳两声,音容不改道:“这些名著电视上都播过很多遍了,我看过电视剧就不用看书了。”他这句话说出来不打紧,周围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了声音。那人开始嗓音还挺大,以为自己的见识了得,却不想到头来丢了脸,也沉默了许久。
          我讲这件事就是告诉大家,学问的事一点也马虎不得,只是道听途说或是感觉怎么样,自己不去亲身感受就下定义,未免太轻浮了些,这样难免会贻笑大方之家。
          其实王小波的书很多还是值得看的,他的书首先是有趣。如果要我列举几位中国文学史上极富浪漫情调的作家,当然有庄子,有屈原,还有李白,在近代,我认为还有一位武侠小说家古龙。王小波我虽然并未将他列入其中,但这人还是很富有浪漫气质的。
          大多数人喜欢他写的《黄金时代》,我最喜欢的却是他收在《青铜时代》里的三个长篇。《万寿寺》很具有现代主义的一些写作特征,而且想象丰富。《寻找无双》让人极易想到西方的一部经典戏剧《等待戈多》,人类始终在为着某些目标努力,但他们往往又是茫然和不知所措的。而我最最喜欢的,还是那篇《红拂夜奔》,尤其是写到李卫公的发明,真让人叫绝。他说李卫公发明过一个开平方的机器,那东西是一个木头盒子,上面立了好几排木杆,密密麻麻,这一点像个烤羊肉串的机器。一侧上又有一根木头摇把,这一点又像个老式的留声机。你把右起第二根木杆按下去,就表示要开2的平方。转一下摇把,翘起一根木杆,表示2的平方根是1。摇两下,立起四根木杆,表示2的平方根是1、4。再摇一下,又立起一根木杆,表示2的平方根是1、41。这样,越来越精确,看起来非常有趣,也很有新意,但你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可能了,知道他是在胡诌。在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这种让人说不明白却又很逗趣的东西,不知不觉就混淆了人的视听,令人情不自禁地就着迷起来。他在后文又写李卫公证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和费尔马定理,其间还伴随了一系列怪诞的事件,让人啼笑皆非。
          这让我想起了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个短篇小说《在流放地》,他描述那台处决死刑犯的刑具,说上面安了一个耙子,一个人犯了什么罪,将他投在里面,耙子上的针尖就会在他身上慢慢地刻出他的罪状和戒律,还会在字周围绣上美妙的图案,直到很长时间后,那人才会慢慢死去。读者看了,会不经意对这台刑具发生兴趣。人们首先忘记了它的残酷,而要欣赏起这个天才的发明,但即使你再怎么细心地看文章中作者的描述,你也搞不明白这台机器到底是怎么回事。若要作者自己来说,他也会说不情的,因为这也只是他一时莫名其妙的设想。所以,我们就要开始感叹起这些作家的天赋,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的确与众不同。而我们的王小波就是这么一位能将荒诞和幽默融为一体的作家,从天命的角度来说,王小波英年早逝,那是天妒英才,上天也在忌妒他。
          这两年我看了不少好书,尤其是明清小说。无论是被列入的名著,还是稗官野史,再或是禁毁书籍,只要学校图书馆有的,市场上能找到的,我基本都看过,真正对它发生了兴趣。其它文学类的书虽然相对少一些,但也可观,这对我是一笔不可比拟的资本。我一个表哥,是一名小学教师,我不知道他文采究竟怎么样,因为我从未看见他写过什么东西,但他这人有些喜欢故弄风雅,家里藏的书倒是不少。我中学时到他家里去玩,他便摆出一副架势,经常用小觑的口气对我说:“现在的学生不能只听课堂上的,还得多看看这些名著,这才是养性养脑的。”虽然他这么说,而且喜欢在我面前炫耀,其实他自己究竟看过几本书还难说。今年寒假我到他家去,我在他书架旁转了一圈,回来告诉他:你收藏的这些名著我基本都看过。然后我又告诉他我写了多少东西,发表了哪些,一些短篇还获过奖。以后他就再不向我提这事了,而且好象和我有仇似的,每次我提起,他都故意显得极为冷漠,总是想方设法地又转到其它话题上去。这时,我也就不好再死缠着说下去了,不然,他的自尊心会被伤害得更深。
          作为搞文学的,多看点书当然是有好处的。依我的经验,我觉得我是在三类书上得了益处。第一类是我刚才说过的明清小说,它主要是用来炼字,也就是语言。众所周知,语言对文学创作何等重要。一个人将语言关过了,那他的作家梦慢慢地就会现出曙光来了。明清小说的语言非常精炼入神的,看多了,感受多了,那人在语言上的修养自然便会脱胎换骨。五四时期及近代不少经典作品,在语言上就沿袭了明清小说精炼这个特点;第二类是外国文学,这类作品我看的虽然相对少一些,但一些非常有名的我还是看过。我对外国文学一直提不起很大兴趣,主要因为我外语不好,不能看原著,看的都是翻译本,翻译的东西在语言上那是没有什么可观性了。看外国文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大大拓宽了我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手法。因为文学创作除了一个“写什么”的问题,还有一个“怎么写”的问题。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外国好似飓风一般地发展。中国当代不少实力派作家都在将这些表现手法引入作品中,所以当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很多都不那么让人看得懂了,人们无奈了就去看些低俗的青春小说、网络小说。这便是中国文坛一个很严峻的现实。表现手法怎么用,怎样才能达到适度,这些都是人值得考虑的问题。当然,我现在还不敢尝试使用这些表现手法,这也关系到一个人能力和水平的问题。我是刚学会写字就这么张扬,拿出去别人一定会笑话;我说的第三类书是一些大部头著作,尤其是关于家国的巨著。这类书我可以向大家介绍几部,像《红楼梦》、《金瓶梅》、《京华烟云》、《金粉世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都是。这些书看起来很烦琐,真正在考验读者的耐性。一个没有耐性的人是看不下去这些书的,说不定他一辈子也没有看完过一部,像这类人要他做些其它需要耐性的事真是很难说了。作者在描述这些情节时虽然力求细致,但也在尽量让它变得生动有趣。这些作家能坚持着写下去,在心态和能力上可说都是非常优异的。就凭这一点,他们也算得上了不起的大人物。搞文学创作,我们除了能力上的修养外,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心浮气燥,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看这类作品就是要我们达到这种修养。当然,好处肯定是不只这一点的,它们在结构上的优势也足以感悟众多人。尤其是写长篇,怎样把握整个结构,这也是一个修养的过程。而且这类书往往语言精美,描写细致,虽然创作不多,但往往经人创作出来很可能就被誉为经典。当然,我的前提是一定要出自一个有良知的作家手里。
          我认为文学创作有三种境界,也就是三个必经的步骤:首先是写自己,这是中小学生创作的阶段,也是最低级的阶段。喜欢写一些关于自己心理情感的东西,抒发自己的感情;第二个阶段便是写别人,写超越自己以外的东西。你除了要了解自己,还要能了解别人;或是你认为不能了解自己,但一定要了解别人。这在创作上是一个很大的飞跃,要达到这一步还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一个不对文学做深入探究的人只会停留在第一个阶段上。一个人的创作如果达到了第二个层面,说明这个人还有些文人气质,那他的创作渐渐就会现出端倪了;第三个境界就是能将自己和别人结合起来写,既了解自己,又能设身处地地看别人。甚至将别人写得就像你一样生动,或是作者本身隐没了,在作品中已经成了第三者,也就是“别人”,或是已经超越了作品成了观众。一个人的创作能达到这种境界,他通常也就是作家行里的角色了。所以看一个人的创作水平,文学功底怎么样,除了语言、作品结构是一种参考,也能从他作品的内容上模糊判定。说到这里,你们就可以衡量一下自己是个什么水平了。我是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第二种境界,但还不能很好地融会第三种境界,所以在作品中处理自己和别人的感情时有些拿捏不准,显得主次不分,这也极可能造成人物性格刻画上的不鲜明。但我不会放弃,还会继续努力的。
          其实文学创作还有没有更高的境界,我不得而知,也不能随意设想,因为那句老话,我水平毕竟有限。真不会真有什么所谓的神来之笔吧?人的情感和上天一沟通,思维便受上天的控制,手中的笔也会受上天不停地驱使,这样便创作出了惊世的作品。如果是这样,那还有什么天理,很多事就说不清了。我从来不信什么神,我知道一个作家,只有付出他辛勤的耕耘才能实现他的价值。
          前面我说到了巴金的《激流三步曲》,我一向都是将这三部小说看作一个整体的,若分开了,便不足以体现他老人家的手段,太短了我看着也没趣味。其实这部小说我初看时并不觉得怎样,看完全篇,惟一让我感动的就是写“鸣凤之死”那个情节。因为巴金本是从写爱情小说开始的,像《爱情三部曲》便是,所以他老人家写出的爱情故事那是经久不衰的。当然,我们不能看得这么肤浅,它的价值还在于它表现的内容。这就涉及到我下面要讲到的内容,也是我所认为的:文是以批判为宗。文学的最高尚的功能,就是要能揭露和批判社会人情,从而引起世事的关注,进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然而,在这一点上,并不是每一位搞创作的人都能做到的,这个人除了要有批判精神,最起码的,他还得有点良知。这已涉及到一个文人素质的问题了,就叫做“文人的良知”。
          我以前结识过一些文人,他们都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虽说个别的比较正派,但一些无赖文人就很难让人想象了。以前我和一位作家走得比较近,他开始时给我的印象真是和蔼可亲,还邀我到他家吃过几次饭。当然,不是因为我吃过他的饭,便对他另眼相看。后来我们渐渐熟了,他便经常带我一起到一些什么歌舞厅、夜总会去厮混,虽说每次都是我捡便宜,但我作为一名阳光男儿,进这些地方我是非常不适应的,也是不愿去尝试的。后来我见识到他的可怕,所以就下定决心再不跟他联系。
          以前我们老师讲文学课,经常提到几个词眼,什么道德,什么理智,什么良知。上面提到的那类文人就是缺乏一点良知。可能他们还喜欢喊出一些雄壮的口号,自己摆出一副权威至尊的模样,可就是忘了自身的修养。他们号召拯驹烩个,拯救那个,其实他们自己才需要救治。
          这个社会还有一类人非常值得重视,那就是为官为政的。他们中虽也不乏正直清白之士,但大多还是很令人心寒的。他们经常干的是投机倒把、贿赂献媚、耀武扬威等耍手段弄权术的事,整天这儿一请那儿一席的,大吃大喝,云里来雾里去,早忘了天空是什么颜色的。要说他们有多深的修养,那是扯蛋,就是他们这沉沦的表现,即使存着这份心也无暇付诸行动,因为环境很难让他们改变。很多好生生的人,一旦入了官场,那气势就全然改变了,看他们那副趾高气扬的模样,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他们早丧失了道德,几乎六亲不认了。
          我要说到我一个堂哥,他是九几年西南科大毕业,他女朋友和他在大学里一起生活了几年,可说即使没有情,也还有些义吧!我堂哥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在他们学校算得上一个风云人物,所以后来一毕业,便分配到一个市里,当市长的秘书,还管着几个县的土地。他女朋友当然也不赖,入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每个月的薪水是五、六千,所以他们理应是非常圆满的。却不想不多久,就是本市的一个当大官的千金将我堂哥看上了,托人去说媒。她家的确是相当显赫的,不仅有权有势,家里的资产也有不少。盖了一幢漂亮的小别墅,还买了轿车,如果我堂哥能应允,那是受益不浅的。不仅以后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有这么一位岳丈提拔,以后在事业上也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他便动心了,也是他心里的权利欲在做祟,便不加考虑地应允了,意欲抛弃前者,弄得我本来的堂姐还得写一张状纸找他打官司。
          这事在我们那儿传得沸沸扬扬,那些人都还极为赞赏我的堂哥,说他的做法明智。后来在背地里我对我父亲说:像他这种人是天生的适合做官,忘情忘义,宗庙不分,若要他换成其它行业,那便是一个既缺乏道德又缺乏良知的人,是会遭到人们唾弃的。我父亲是一个土农民形象,但思想还是开明的,极力赞同我这个观点,而且从此对我是刮目相看。
          我一直认为我不是一个适合做官的人,因为我这人的善恶观念太强了,不屑于看到他们那副在背地里捣鬼的丑恶嘴脸。从这一点来说,我还能不带羞涩地说我是一个富有良知的人。
          以前我和一位诗人交好,一次我心血来潮,想学着写格律诗,便向他请教。他竟然对我说:“有些事还是要照一定规矩来的,等你以后有时间了再慢慢向我请教吧!”我们当然能听懂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虽然他或许只是跟我开玩笑,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的自尊心已经受到严重伤害了。所以后来我没有问他,是我硬着性子在学校图书馆借了几本这方面的书自学会了。现在我只要花个十来分钟,一首四言律诗也就成了,虽然说不上经典,但也的的确确是一首诗。因为我对古诗的词汇和意象掌握得还有些少。
          说到这里,我得为我的演讲内容做一次总结了,以此来结束我的演讲。如果说你们根本没听明白我讲了些什么,只是沉迷于听故事,那我今天的工作就是白费了。所以这次总结就很必要。
          前面一部分,我说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后面的内容涉及到人的修养。总之,都是关于个人怎样生存的问题。我有很多热爱文学的朋友,开始大家因为同一种爱好聚在一起时,因为氛围非常浓厚,所以大家的热情都是勃勃然。后来这种氛围有些消褪了,他们的热情也就渐渐不见了,这可说他们是缺乏一种修养,时常存着侥幸心理,事事都想着别人带头,没有一种自觉自造的心态。我前面提到过,在文化界我结识过不少人,其中也有媒体、报刊杂志社的,有时候聊起,他们就向我许诺:你以后需要什么证书或是盖什么章印,拿来我为你办就是了。开始我对这事还有些兴趣,后来我发现还是他们那句话说得有理,作为搞文学的,徒拿一堆证书也不能说明什么,只有把你写的东西变成了铅字,你作品的质量也的确不错,那才是最具说服力的。当然,不只是文学,其它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一切形式都是虚假的,是不足信的,只有自己的能力才是真实的。我做好了事情,别人看着满意,这就是我的手段。
          好了,回到最后的结论,也是我一直主张的:发扬自我塑造,追求个性修养的完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中人,原名张茂彬。出生于四川一个小山村,现就读于咸宁学院中文系,博览群书,尤好明清小说,有负天之志。每以文人的良知自省,提倡“文以批判为宗”。
          现在校文学社编辑部和网络部负责,咸宁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记者,湖南《第二课堂》杂志社特约通讯员,咸宁市咸安区文联主办《星星文学》杂志(原《向阳湖》杂志)特约采编员,书生网络公司签约作者,“红袖添香文学网”驻站作者。组织和成立了咸宁人民广播电台驻咸宁学院记者站,并出任第一任站长,组织参加了由咸广及市作协举办的“2006中国向阳湖文学采风”活动。于2006年荣获“优秀校园记者”称号,被选为咸广《都市传媒》杂志及《校园文集》编辑,简历收入“都市传媒网·名家专栏”(http://dscm.xnren.cn/)中。
          中学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短篇小说《重逢》于高一时获“第二届‘蓓蕾杯’征文大赛”优秀奖;散文《蓦然回首》于2005年3月获由四川省教育厅及三勒浆药业集团举办的“‘三勒浆杯’我的精彩高三征文”二等奖,收入《四川省招生考试报》及《华西都市报》中;散文《印象》收入“中国诗词学会”、“美港国际合作促进会”及“世界诗人俱乐部”编《中国诗歌·散文文集2006》,由国家图书馆收藏;短篇小说《名剑愁》在中国作家之路·桂乡笔会暨《星星文学》创刊十周年庆典和“新动作”当代文学艺术作品大展、“天涯杯”文坛艺苑联谊赛中获一等奖;另有部分作品在各类刊物上发表。
          现著有长篇武侠小说《雪狼剑》,参加了由“中华书局”及“红袖添香文学网”举办的“2006新武侠大赛”,已授权于“书生网”;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长篇小说《东邪西毒》,发表在“红袖添香文学网”上;即将定稿的社会批判小说《蜀山教案》,经作者不懈辛勤耕耘,字数达二十多万,正寻求出版。


          在红袖添香文学网站拥有个人文集http://shuzhongren.hongxiu.cn/。
          另有个人文学网站http://shuzhongren.lingd.net/〈领地站〉及http://zhmb.heima.com/〈黑马站〉。
          个人文学论坛http://shuzhongren.book.topzj.com/〈topzj站〉及shuzhongren.uu1001.com/〈1001站〉
          联系作者请联系:手机:13367152027
                                   QQ:182471196
                                   Email:zhangmaobin@tom.com / shuzhongren@163.com

     



    蜀中人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0
      • 魅力11
      • 金币156
      • 经验251
      • 文章62
      • 注册2006-12-13
      这里面有很多我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启发
      蜀中人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0
        • 魅力11
        • 金币156
        • 经验251
        • 文章62
        • 注册2006-12-13
        说实话,我那部长篇小说只两周左右就可以结束了.为了试讲,我暂时停止了我小说的创作,花了几天时间写了这篇演讲稿,还不错,希望大家能喜欢
        蜀中人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0
          • 魅力11
          • 金币156
          • 经验251
          • 文章62
          • 注册2006-12-13
          蜀中人 近照
          蜀中人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门派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79
          • 魅力243
          • 金币121
          • 经验194900
          • 文章7343
          • 注册2004-04-09
          “发扬自我塑造”不通顺啊
          欢迎大家光临本论坛!
          [img]http://www.ruobing66.com/bbs/images/Upload/2006/3.gif[/img]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0
            • 魅力11
            • 金币156
            • 经验251
            • 文章62
            • 注册2006-12-13
            有人向我提过这个问题,但我实在想不出来好的,若是反过来理解,把“自我塑造”当名词用,也可以的
            蜀中人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门派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79
            • 魅力243
            • 金币121
            • 经验194900
            • 文章7343
            • 注册2004-04-09
            再当名字也不能和发扬搭配!
            欢迎大家光临本论坛!
            [img]http://www.ruobing66.com/bbs/images/Upload/2006/3.gif[/img]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8
              • 魅力695
              • 金币1467
              • 经验6624
              • 文章464
              • 注册2005-10-17
              估计我会打瞌睡。。。貌似结构好乱,像7.00开始的学术报告厅活动。
              stop。。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8
                • 魅力695
                • 金币1467
                • 经验6624
                • 文章464
                • 注册2005-10-17
                “红袖添香文学网”驻站作者,有个ID就算是了。不用什么都搬出来。这些东西都是虚拟无聊的名誉而已,想要,一抓一大把。
                stop。。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8
                  • 魅力695
                  • 金币1467
                  • 经验6624
                  • 文章464
                  • 注册2005-10-17
                  “塑造自我,追求个性修养的完美”,可以吗?
                  stop。。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914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