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升学宴

楼主
不一样的升学宴
[P]  昨天参加了同学家的升学宴,我认为这是我参加的史上最牛的升学宴了。预备了一百桌,同时在三个饭店举行。同学夫妻俩忙里忙外,就是在百忙之中也不忘照顾我们这些老同学,给我们安排进饭店的雅间。这阵容和气派,我想就是身居要职,也没有几个这么排场。今年正逢中央整治贪污腐败,官员们还有几个敢大操大办,只有他们这些底层部门的小干部,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P][P]  我们小镇里的人是很注重教育的,每年都有许多孩子考上大学,今年还没有进入八月份,就开始参加升学宴,升学宴在这里是非常隆重的事情。丈夫没有时间,女儿不乐意去,我几乎在每个双号都要参加升学宴。村子里要是有人家举行升学宴,几乎全村人都去庆贺,场面非常宏大,吃完一拨,接着放另一拨,有些人家一直吃到下午才散席,都要摆几十桌宴席。[/P][P]  徐同学家在卧龙乡,我们为了参加他儿子的升学宴,集体租了车,开车走了两个小时才到那里。他家儿子是复读生,去年考了五百多分已经够重本线,可是觉得学校不好,复读了。今年重本线分数提高了,孩子成绩只够普本,也只能接受,举行了升学宴。在开席前,他家的孩子站在台前说了一段话,他的话却被满屋子人的私语声淹没了。不过我能猜出他说了些什么:大概是说自己这些年有多不容易,今天终于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圆了自己的梦。诸如此类的话吧?升学的孩子几乎是千篇一律说此类的感言。不过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参加女儿的初中老师杨淑云家女儿的升学宴。[/P][P]  杨老师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在女儿上初中的时候没少为女儿的学习成绩操心。杨老师是北京师大毕业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分配到了这么偏僻的一个乡镇教初中语文,是女儿从初一到初三的班主任。杨老师的女儿比我们女儿大一岁,本来去年就参加了高考,不过成绩不理想,复读了。今年考上了哈尔滨科技大学,本来打算八月二十八号举办升学宴,但是考虑到二十八号有些同学都该去就读了,所以改在二十四号举办了。[/P][P]  因为生意忙,我是打车去的木棋村。我去的时候十点多钟,杨老师夫妻在外面迎接我们这些来宾。她丈夫孟老师还跟每一位来宾握手,非常热情。进屋落座我才感到冷落得很,满客厅只有几个桌上有人,都是他们的同事,像我们乡村的人几乎没有,我只是想统共才十来桌,可能老师都挺忙的,一定是等到摆宴席的时候才会来。我们就在桌位上静静的等待,可是直到宴席开始也没有等到桌位满员,只得把那几个桌子空出来,不过可以看出两位老师很高兴,他们和女儿热情地邀请我们这些来宾入席,她女儿还给我们唱了一首歌英文版的《泰坦尼克》主题歌。可以看出女儿很有才气。[/P][P]  升学宴结束,杨老师夫妇出来送我们,依然很热情。有些老师看到我,很不解的问:“你跟她家有什么交情呢?”我说:“女儿上初中的时候,杨老师是我们女儿的班主任,没少跟我们女儿操心。” 她们非常感慨地说:“像你们这样有良心的人现在太少了。哪里还有感恩老师的人呢!”[/P][P]  走出饭店不远,就有另一家举办升学宴的人家,街道都被汽车堵满了。升学宴在学校饭厅举行,场面和阵势不下百桌,跟杨老师家的升学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家的主人居然是乡村一霸,所以许多人都赶来捧场。镇里的校长和大多数老师都来乡村霸主家里捧场。好像现在有几句民谣是这么说的:“村级干部是打出来的,乡镇干部是喝出来的,县级干部是送出来的,省级干部是生出来的。”真的是这样的。好人竞选村干部村里人没几个人去投票,要是乡村霸主出来竞选村干部,全村人不用招呼,全都去。我就是恨,现在人为什么美丑不分,善恶不明。[/P][P]  我不禁感慨,我们这里都很重视教育,可是看到这种场景,不禁让人心酸。杨老师孟老师夫妇,在木棋村教学多少年了,教出的初中毕业生不下千人,哪怕有十分之一来老师家捧捧场,也不会冷清至此,于是觉得现在的人重教但不尊师。[/P]
1楼
社会道德状况与价值取向令人担忧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562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