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惟行:秦陵兵马俑

楼主
黄惟行:秦陵兵马俑
[P]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后,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前后营建了37年之久。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官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炬,度不灭者久之。”[/P][P]  现已探明,秦始皇陵面积约56.25平方千米。陵园有两重城垣,呈长方形,内城周长4千米,外城6千米,陵冢原高115米,线高76米。陵冢以下为地宫,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以秦陵封土堆为中心,周围发现了600多座遗迹,在其中,兵马俑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P]  秦始皇兵马俑简称秦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经考古发掘,一共发现了三个俑坑,构成地下土木结构建筑,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内有陶质兵马俑8000件,战车百余乘,模拟古代军队编列,组成一个庞大的军事系统。[/P][P]  三座兵马俑中,一号最大,面积达14260平方米,共出土陶俑6000余件,为战车和步兵的混合编组长方形军阵。它由前锋、侧翼、后卫组成,俑坑东面有三排面向东方的武士俑,每排68件,共204件,构成军队的前锋。在南北两侧,各有一排面向南北的武士俑,构成军队的侧翼。在俑坑的西边,还有一列面向西边的武士俑,构成军队的后卫。俑坑的主体由38路纵队构成,全是步兵和骑兵。这个军阵体现了古代兵法中的“前后整齐,四方为绳”。[/P][P]  二号坑呈曲尺形,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齐全,是三个坑中最壮观的军阵。二号坑有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射俑为首次发现它还有10个斜地门道。[/P][P]  三号坑最小,只有500平方米。它是整个地下大军的指挥系统,出土了68个陶俑和4马1车,整体呈凹形。[/P][P]  兵马俑是如何制作的呢?秦俑的制作用了塑、堆、捏贴、刻、画等方法。造型完成后再烧制,烧完后绘彩,至此制作结束。[/P][P]  兵马俑的烧制成功,是我国制陶史上的一个创举。秦俑的烧制温度在950[b] [/b]℃~1050℃之间,它是空心的,所以火候很重要,一旦不到或太高都会前功尽弃。令考古工作者惊奇的是,经化学光谱分析,在兵器表面有一层10微米的铬盐氧化物,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这项技术在20世纪才被发现,而中国早在秦朝就发现并运用这种技术,是世界冶金史上光辉的一页。[/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938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