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INE-HEIGHT=26px][SIZE=14px][P][FACE=Times New Roman] 地铁里,一对来自四川的父子热烈的交谈着。[/SIZE][/P][P] [FACE=Times New Roman]小男孩很兴奋的看着窗外的隧道,问着:为什么我们可以在地下坐车?父亲有着微白的头发,笑得很随和,朝着儿子伸出了左手,掌心向上,再将地铁单程票放在掌心里,抬起了右手,掌心向下,正对着左手掌心,然后打起了比方:你看,这好比是我们原本住的地面(左手),可是呢,我们在城市的地下修了铁路(右手),所以你现在就是坐着地铁在城市的地底下跑呀。[/FACE][/P][P] [FACE=Times New Roman]于是,小男孩更加兴奋的站了起来,指着广告机:那为什么电视机不放动画片呀?父亲笑了,略带着担心:快点坐好,别摔跤了。等着小男孩坐在身边,父亲揽着他的肩:这不是电视机,是专门用来播放广告宣传片。[/FACE][/P][P] [FACE=Times New Roman]显然没明白“广告”的意思,小男孩一脸迷茫地接着问:那么,什么是广告?父亲依然笑着:就是告诉你哪里有好吃的东西、好玩的地方。小男孩又按捺不住的跳了起来指着正在播放的长隆欢乐世界的广告:我要去这里玩!父亲好脾气的应答:可以,当然带你去,只是你要听话,快点坐好了,别乱跑[/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P][P] [FACE=Times New Roman]我坐在他们的对面,默默地看着这一场对话,静静地望着这一对父子。[/FACE][/P][P] [FACE=Times New Roman]小时候,我应该也会像这个小男孩一样有着如此多、甚至有可能比他更多的“为什么”吧?那个时候,我的父亲应该也会像他的父亲一样这么耐心的回答吧?只是当我长大了,当我们身处的社会涌现出越来越丰富的新事物,当父亲需要从我这里寻知答案的时候,我又是怎样?[/FACE][/P][P] [FACE=Times New Roman]我始终记得,最初,父亲让我教他发手机短信,教着说着,父亲还是不会,我便不耐烦起来了:这都不会,你看你看,不是很简单的吗!算了算了,你又没什么事,学什么发短信,直接打电话给我就可以了。真是烦人!——父亲有点愠色,但不与我争辩,自顾拿着手机摸索着短信功能。而我,看着父亲带着老花镜的认真模样,后悔了当时的语气,但又不好意思再多说话,便转身去忙自己的事情,间或凑拢过去询问父亲学会了没,听着“差不多会用了”这六个字,我竟舒了一口气。后来,我的生日,父亲发来了一条短信,尽管只是简单的四个字,可是我的心里,却仿佛被什么塞住了一样,有点堵得慌,继而鼻子眼睛一起发酸。[/FACE][/P][P] [FACE=Times New Roman]也许在我们的成长岁月里,都会经历这种过程:从提问者变成了解答者,从依赖者变成了信赖者,从被爱者变成了去爱者。可是,为什么我们似乎天真就具备了提问的耐心、依赖的耐心、被爱的耐心?其中,那些被我们漠视了的,毫无玄机,一想便知。[/FACE][/P][/FACE][/LINE-HEIGHT][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