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之旅

[日期:2024-07-13 11:56:13] [字体: ]
    一条偶尔断断续续走过的骑行路线,一直让我萦绕于心不能释怀,总想再完整地走一次,却总是没有合适的机缘。想这人生的愿望,每每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凑齐了,才能兑现的。有缘才能了愿。对于这条线,在我看来,那大概是要一个人去骑比较好的,——其实两个人也不是不可以,但因为一来我没连贯地全程骑过的,有多长要多久是否通畅,都没有概念,所以不敢贸然邀约他人,怕结果是将他人拉入陷阱,最终也让自己陷于不义的境地;其次,我推测着,也不是短短两三个小时能走完的,没有充裕的时间,也不敢轻率尝试。因了平日里各种自身的身外的原因,一直无法成行,只能一次次地刚拿起又不得不放下,于是也只能一次次在心里记起又放弃,于是也只能一直惦记着。
    好不容易暑假了,除了因为送孩子上补习课的羁绊,另一件事也让我无法自拔,——这些天,《我们的湖科》几乎点据了我日常全部的时间。别的人分派的或请托的事可以拒绝或至少能暂缓,或者懒散地断断续续地用零碎的时间来做,但“额滴神”安排的任务就无法辞谢了,即便是别的事还可以找理由谢绝,但于此事是断然无法推托而且要尽心尽力尽快完成的,因为为着这事为着当初的婉拒,已经至少两次在公开场合或私下里被她“捡过嘴”(通城话,类似于旧事重提,且是带着不满不悦的抱怨与奚落的意味,只是不知道是否是这三个字?),再要拒绝了,怕是要更加地不悦再次被“捡过嘴”甚而至于更加严厉的“报复”了。好在六大本近两百万字的皇皇巨著中给我的四本里,我已看完比较厚实的三本且偏薄的那本也已然开始了,这进度与力度也还过得去,就终于决定要把这个心愿给了了,免得总在心中时不时要冒出来搅扰下我的心绪,在不甘不悦中耿耿于怀。让额滴神不悦既非我意,让自己不悦也决非我愿。只是不知我这善意的略显炫耀的调侃是否会有有心人士传入她耳边,又让她觉得不悦呢?故此我必须申明,于斯神,我是不敢也不会有丝毫的不敬之心与抱怨之意,因为神是用来敬奉与信任的,对于执行神的旨意哪怕是暗示(神谕)我是再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不服从,从此必得剜心相授且全力以赴的。
    幽深静谧恬美,又带着一点点沧桑素雅古朴与神秘的味道。这是我对这条线路的印象,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境界,而这也是我对此念念不忘又每每想要重温的原因。我甚至觉得,那蜿蜒的曾经丰盈而如今几近干涸的渠道似乎是追寻生命之源的sperm,带着长长的尾巴去奔赴一段命中注定的神圣的旅程,而与渠上相依而生、相伴而行,时而绿荫如盖、时而绿地相拥的那条路,则是带我去探索人生的真谛、追寻原始的梦想的朝圣之路、回归之路。这就是让我萦绕于心不能释怀却没有完整地骑行过的那条阳武干渠,而今天也终于能开启了我的探寻之旅。
    清晨,佩戴着特地从雪域高原请来的,寓意世界起源与人生祈愿的九眼天珠,吹着夏日轻柔的清风,呼吸着郊外清新甜美的空气,踩着音乐的节律,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或迅捷或悠闲,我骑行在泉都大道美丽的路上。或许,这正是江南独行侠应有的逍遥游模式?大约6:45分,行进近17公里后,来到阳武干渠桥,进入了我今天正式的追寻之旅——骑行阳武干渠咸安段的起点。泉都大道阳武干渠桥西侧的路因为骑行过多次,比较熟稔了,我心心念念的零零碎碎骑行的是往东直至马桥境内麻塘附近的那段。
    行进约一公里后,到达万秀村,发现自己可能被前面的货车误导了,竟然离开了当初骑过的渠道。于是,跨越乡道继续沿着前方渠道走。却见路上满是落叶,还有一堆砍伐杉树后留下的树枝;头上或是倒伏的竹枝,或是伸出的茅花,看得出许久没有人行车往了,不禁让人有一种探寻古墓的阴森沉寂的感觉,一下子便紧张起来。大约三公里后,又过桥越过一条乡道,沿渠道的路面便成了沥青路,一位老者蹲在路边水塘旁,心情才轻松起来。正欣喜中,不到二百米沥青路面没了,前头是一条满地黄泥、车辙深陷的坡路,正有人艰难地推行摩托车过来,而一辆试图上来的小车尝试了几次未成功后便退了回去。问骑车人这样的路面多远,回答“不远,就能看见的这小段”。但我想,走过去会陷很深,鞋怕都陷进去拔不出来了,会弄坏了;骑过去又极有可能会滑倒。只好退回来,打开导航定了附近一个我熟悉的目的地随着导航的指引走在那条刚越过那条陌生的乡路上。感觉从这里会通往一条熟悉的乡路,另一个路口也是可以上干渠的。约三公里多,果然上了那条熟悉的路,看到了熟悉的老好桥和干渠,便继续了骑渠探索之行。
    看着路上不时出现的泥巴,把路遮挡过半,甚至伸向路中间让骑行时不得不低头才能通过的灌木与芭茅,心想这路也好久无人车通过了吧。正要埋怨,抬头发现渠道另一侧还有一条新修的水泥路,大喜。走到桥头,赶忙过去,行进在新铺的路面,速度快了起来,心情也好了起来,且发现两条路并行渠道两侧向前延伸。约三公里后,过351国道了,继续往前走。却下起了小雨。
同样,干渠两侧都有路在延伸,我行进的这一侧,脚下的路已成了沥青路面。正庆幸中,突然发现干渠不见了,回头早,也没有找到,只好继续沿沥青路骑行。来到一个叫毛九彬的村子,指示前方去往马家庄。如此,我的探索不就半途而废了?想到干渠路上的泥泞、路边遮挡的灌木,又下着小雨,心想,就好好珍惜脚下的沥青路吧。
    只是,这段路似乎没印象,但感觉大方向应该是去高桥,便也不甚着急。只见一会儿上山坡,两侧一片片的茶山,一会儿进平畴,两侧一块块稻田,既然路好,也乐得继续逍遥。就是没有延续干渠之行,颇有些遗憾。然后到了叫陈祠村,一个似乎陌生又有些印记的地方,进入另一条乡道,只好再次借助导航。导航提示右转,心中一喜:莫不是去往杨畈到双溪的那条路?路的尽头,果然就是杨畈,原来我上了横沟到高桥的公路了,这段追寻之旅便也正式终结,回归了熟悉的寻常路。
    至此,心也宽松起来。只要骑行着,就是快乐的,如果是有挑战性的不熟悉的路,又通向未知的地方,更是增添了刺激了。然而,我仍是心有不甘,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挑战一次。因为我知道,沿着我未继续的干渠道,是可以通向麻塘方向的。这也是我出发前预设的路线。如此,走通从泉都大道到麻塘附近的阳武干渠,要等下一次了。只是,我还有疑惑:从泉都大道进干渠,似乎哪个地方有个岔路口,因为那条熟悉的从黄祠到袁铺的乡路上,有两个位置都能见到渠道,相距有两公里左右,我曾从老好桥往泉都大道方向走过,也从泉都大道往万秀村方面走过,靠近泉都大道的一段是相同的,但也有一段是不一样的,应该是在一个地方分出了两条渠道,一条是我半途而废的那条,一条是我后面走的那条。那么分岔口又在哪呢?今天让我半途而废的那条渠道又通向何方呢?看来,这条干渠还真是个神秘莫测有探索价值的存在,要解除这个疑惑,也要等下一次再来探寻了。
    杨畈,有一条葱郁阴翳的网红大道。大路两侧是高大的枝桠交汇的水杉,道旁是水渠,水渠一侧就是水杉,另一侧则是蓊郁的垂柳相随。一路一水、一静一动、一苍莽一明快,都是绝好的景致,树木葱茏,流水淙淙,少不了也会激起内心的欢快与爱怜,拍照留记也是议不可少的了。
    雨下大了,沿着公路匆忙赶路回家。再择一个好日子,一个人,或者约个伴,重拾阳武干渠的别样骑行,探寻并享受别样的骑行情趣。在探索与追寻中,有骑行的快乐,生活的快意,有对自然的感受,对人生的感悟……

                                                                                     2024.7.13

阅读:209次  

复制 】 【 打印 】 【 关闭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本栏目的文章均系站长原创,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谨供阅读。欢迎发表评论和提出宝贵意见。如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站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