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飞雪
| [日期:2005-03-04 10:21:43] |
[字体:大 中 小] |
很难相信,都三月中旬了,前天还阳光明媚,稍显燥热,只是到了昨天才突然降温,有些寒意,晚上在人们的睡梦中竟悄悄地将片片雪花洒落地上,今天一早醒来,看到的竟是银妆素裹的一个白色世界。由于昨天下过雨,路上并没有多少积雪,可屋顶、草地却已被覆盖了厚厚的一层,树梢也是白绿相映,自成意趣。 在我印象中,在我们江南楚地,这样的时候下雪是第一次。虽然今年初雪比较多,接连着光顾了往年冬季也少雪的地域好几回,可这个时候还有雪的确让我惊讶。以前只是在《窦娥冤》里看见关老先生描述过因窦娥莫大的冤屈以至于盛夏飞雪,不过那毕竟是虚构;在中国民间好像也有这种说法。虽然我不否认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感应思想,但三月或者六月飞雪断然和人间冤情是没有任何牵连的。所以,我也不会考虑这人世间是不是有谁有什么冤屈没有或者无法得到申诉。——其实,人世间的冤情可以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的,但决不可能感动上苍,因为上苍是自然的,非人性的,有着自己特有的规律,人的活动违背了它,引发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它就会以自然灾害来惩罚人类。当然有些和人类的活动并没有任何关系,正如温带、热带、寒带,平原、高原、海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候特征,那种差别是很自然,很合理的。当然,这回的雪是奇怪的,可是,我相信气候学家也会为它找一个合理的解释。让现代的人们去相信窦娥式的冤情的解释是不可能了。 可是,我总是觉得那样的故事真的很感染人。因为,那代表了人们对被牺牲者的同情和对正义的呼唤,也反映了人们一种美好和善良的愿望。虽然很无奈,把希望寄托在渺茫的上苍,那毕竟代表了一种价值判断,一种期待。如果人们连最起码的要求正义的价值标准都没有,如果连渺茫的精神寄托和幻想都没有,怎样得到内心的平衡呢?社会上,现实中不能有的,便在天国里找,多么天真而可爱的人们啊! 其实,我们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天国,一个自己可以尽情表达感情和思想的地方,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只是,不同的人天国的景象不一样而已。比如我常常在自己的小说里构建自己的天国。 看这大雪,掩盖了世间原来的面貌,构筑着自己的理想天国,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不是很好吗?虽然太阳出来了,注定这三月的雪很快会在温暖和阳光中比冬季更快地融化,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天国在思想中,雪来到自然界不过是偶尔下凡的为天帝的传播福音的使者,让人感觉到天国真的存在,幻想总有实现的时候。 雪,让人想到窦娥真的有冤情,后来她平反了,就是证明。雪,也让人感到,任何时候不要放弃了理想和追求,哪怕现实再严酷,梦想毕竟有成为现实的可能,心中天国总会来到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