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与退

[日期:2006-05-11 06:42:59] [字体: ]
    无论是在人生道路上,还是具体的工作生活中,无论是面对重大抉择的时候,还是面对日常琐事,无论是处理个人事务,还是处理人际关系,人往往首先是立足于一个“进”字,进攻、进取、进发、往往是自己喜欢的姿态,也是被他人肯定的态度。也就是说,很少有人喜欢或愿意选择停滞不前的,这样往往和懦弱、胆怯、没有理想、意志不坚定、缺乏进取心、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联系在一起,被人瞧不起,自己也觉得窝囊。当然,如果一个人只知道退让、退避、退却就更是等而下之了,更是自己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别人也更要鄙视你。践踏你了。
    可是,虽然人们不乐意退,有些时候还是非退不可,这样起码可以保全自己现有的利益、现在的基础,而且有再图将来的资本。因此,就有人安慰道: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有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其实,在一个人不能进的时候,还有个地方,有个空间可以让自己退回来,真的是件很荣幸的事情,也是一种值得欣慰的局面。你可以在这个不如现状但至少可以容留的地方做你的梦,做你的计划,做你的准备,以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所以,最最可怕的是不能进却也无处退。我们有很多的词语来描述这种情形:进退两难、进退失据、进退维谷,以及诸如此类没有“进”“退”二字却表述同样意思的词。一个人,如果到了这样的地步,面临这样的情景,真的是生不如死了。
    为什么人会有这样的时候呢?比较典型的是在战场上前有阻截,后有追兵;二是人在深山前有饿狼,后有猛虎。一个人能到这种地步,往往是环境所致或形势所逼,可有时候实在是自作自受。这里且不说形势或环境的情况,只说说自身的原因。说到自身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不计后果、不留后路的瞎撞蛮干,盲目冒进,极端自信和自大。在战争中背水一战或者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但那是迫不得已的冒险,背水一战或者能求得一线生机,而不战就非死即降或者求降亦不可得。但人生路上你若不计后果不留余地则可能求死不得,求生不能。其次是有人既想当妓女,有想立牌坊,结果妓女不敢明目张胆地当,牌坊也立不成,这叫两头落空。也有这样的人,想左右逢源,对立的双方都不得罪,都想讨好,两面三刀,挑拨离间,结果双方都识破了他的把戏,都想置之死地而后快,他自然就进退不得了。对于这样的人,应该叫活该,是不值得我议论的。可是往往有这样一类人,性格过于耿直,为人过于实诚,没有社会经验,不懂人情世故,说话由着自己的原则,做事凭着自己的兴趣,谁也不用心计去防,以为人人像自己光明磊落,结果得罪了人还不知,被人暗算了还懵懵懂懂,发展下去,往往就把自己弄到进退不能的地步了,一点回旋的空间都没有。这样的人真的叫可怜可悲,却也是自讨苦吃,当然是后悔不迭,也无暇挽救了。
    所以,人不得不在进之前或进中途时时考虑不能进的时候,不时停停步伐做下修整调养,或者干脆主动后撤,给自己进可攻退可守的空间,切不可因了意气、为了野心而不顾一切冒险出击,让自己最终进也不能退也不得。
    在这件事情上,阿扁是个生动的反面例子。一次“兴扬之旅”弄得自己狼狈不堪,留下国际大笑话。他的结局我们自是可以拭目以待,估计就是这种进退失据、无地自容的境地,想来也是一种报应吧?
阅读:1975次  

复制 】 【 打印 】 【 关闭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本栏目的文章均系站长原创,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谨供阅读。欢迎发表评论和提出宝贵意见。如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站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