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
| [日期:2006-08-09 15:20:02] |
[字体:大 中 小] |
这次去汉川开会,唯一的一次活动是去汈汊湖泛舟采莲。事先没有抱多大希望,情形也让人颇为遗憾。 早在20年前就听说了汈汊湖的名字,因为那时候有个异系同级而且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家就在汈汊湖畔,所以,对它也寄予了些许期待。只是若干年来同学也失去了联系,就一直没有机会见识它,也渐渐淡忘了。前些时候认识了一位汉川籍的学生,只是一直没有面对面说过话,倒是在网上交流较多,总之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出发前本来说好见面的,可是她的一句话伤害了我,便也不想再有什么联系了。 我就是带了这样的心绪去汉川,去游汈汊湖。 到湖边,哪里有什么游船?不过是渔民下湖的几条又旧又破的小木船。再看给我们撑船的,大多是些中年妇女。我们四人一条船,给我们撑船的妇女更是接近老年了,而且有些丑而黑,顿时让我兴趣索然了。 既然逼上梁山了,湖还是要游的。我的感觉是湖并不大,水也很脏,荷叶中夹杂着篙笆草,那规模那景象比起洪湖来不知道逊色多少,更是让我提不起一点兴致。渐渐往前,荷叶便多了起来,一枝枝莲蓬和一枝枝的荷花从荷叶里挺起,往前看,浩淼的碧绿的荷叶,沉实的莲蓬和清丽的荷花,不禁让我高兴起来,而且有些振奋了。我时而一张张地拍着莲花的各种形态的远景近景的照片,时而采着一枝枝莲蓬,时而剥开莲蓬吃着莲子。鲜嫩的莲子吃起来甘甜爽口,唇齿间溢出醉人的清香。初来时的失落竟然一扫而光。 当然,我们吃的莲子大多是那位妇女给我们采的。她时而撑船,时而采莲,给我的感觉是很能干。不过,这样的采莲女形象与我通过文学作品中还原到大脑里的采莲女的形象却相距甚远,不禁又有些遗憾。转而又一想:现在都什么时代,哪里有那种古时候的采莲女呢?如今那些年轻可爱的渔家姑娘也许再也不会做这种采莲的事情了呢!又觉到这女人倒也勤劳朴实,心里就有些原谅她的粗俗了。女人也和我们说些话,当她说我们上一条船要60元,而她们撑船的只能拿到6元钱时,还让我们生出同情来。 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我目瞪口呆的事情了。女人突然停下船,说她口干了,问我们能不能买瓶水给她喝。我们觉得这不成问题,自然答应了,只是船在水中央,我们去哪里给她买水呢?她便说上了岸就有。我们顿时明白了,她不过是找我们要钱。船上有同情心的老师就给了她5元钱,女人立马高兴起来。为了让自己得的5元钱显得正当一点,她和我们做起了交易,说:“按规定一条船只能带30个莲蓬上岸的,我让你们带50个!我们想,那5元钱就当我们买了20个吧,想到可以比别的人多带一些莲子,我们自然很高兴。有了钱,女人采莲的劲头更足了。只是,在心里我很有些瞧不起这女人了。不过,考虑到她的身份,也觉得无可厚非了。远远超过50个了,女人还在采。我们就有些担心,说多了也不能带啊?她说:你们带不走的就丢船上,我可以带回去。这样的说法,又让我对女人增加了一些坏印象。 上岸时,却发现并没有人数莲蓬。难道女人说的只许带30个的话竟然是谎言?所有的人都提着莲蓬上岸了,倒是有个女孩给我们发塑料袋,但是没有任何人提出要看我们有多少莲蓬。我终于觉得,不仅女人说的限量携带的话是假的,而且有可能她说的她们的报酬数也未必真实,她说那些话只是为了博得我们的同情好找借口向我们索取更多的报酬,就像她说讨水喝一样。看来,我们都上了她的当了。我突然想起在湖北很流行的对汉川人的那句评语来,如果用来指代这位女人,倒也是恰如其分的。 不过,莲子还是很好吃的,带回家,老婆孩子都喜欢。老婆说以前市场上买的都没有这么嫩的,一口气吃了几个莲蓬;女儿更说这是她有生一来吃过的最好吃的莲蓬了,甚至还想到了她的伙伴准备与她分享。看来,虽然有些不愉快的经历,此行还是有收获的。自己的失落也因为老婆和女儿的高兴而被冲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