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户的乐趣
| [日期:2007-10-11 08:31:19] |
[字体:大 中 小] |
不久前看了一篇文章,好像是某一期《读者》上的。大意是说某地地方政府部门组织低保户游西湖赏十里荷香,组织者自然以为他们会感恩不已,谁知一位农民说没有什么好玩的。组织者不相信,农民说他家门口的荷塘面积还大,还美。他常常把桌子摆出来,边赏荷花边就着点心喝酒。于是,作者对此大发感慨,说一位农民竟然有这样的生活乐趣,虽然生活贫困,要求却是这么低,生活态度这么乐观。 也许我转述不准确,因为我手边没有找到书,但是大意错不了。我记得当时我看了以后不禁哑然说笑。当然不是为一个农民,虽然生活如此贫困,竟然不切实际,也不好好想想怎么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却在这里附庸风雅。我笑的是作者,竟然从这件事里发出这样的感慨来。难道农民就不该有点生活乐趣了?难道低保户就只能一天到晚愁眉苦脸了?难道他心目中的农民形象就应该天天辛苦劳作上午忙了回家匆匆扒几口饭接着下田干累了晚上到头就睡? 也许,在很多人心目中,农民就是这样子,而且也应当是这样子,特别是那些不熟悉农村,不了解农村生活,只是从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了解农民的人更是这么认为,而且他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其实,现实中的农民并不是这样,即便是那些低保户。他们日子是艰苦的,劳动是辛苦的,但他们也有梦想,也有快乐,从微小的生活琐事中,他们也能找到快乐:有子孙孝顺的快乐,有粮食丰收的快乐,有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有和邻居串门的快乐;他们也有幽默感,也会讲笑话,听者说者都会开怀大笑;还会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际风云。他们没有太多的欲望,所以也没有太多的烦恼和忧愁。就我所致,许多家境贫寒的人其实过得很开朗,而倒是那些有钱人不快乐的居多,因为他们要操心担心的事情太多,心太累。 其实,低保户游西湖这件事倒让我觉得有些地方政府的形式主义和不正确的政绩观。中央政策要求关心低保户,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地方就做做样子,也算是贯彻了中央的精神了,而不是想些实际的有效的招数,拿出硬措施来帮助他们,给他们找到改变生活处境的措施,切实提高他们的收入。当然,要这样做难度很大,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没有好的项目很难凑效,就无法提升他们的政绩,就无法通过媒体宣传扩大影响力,为升迁提供资本,而组织低保户游西湖,可以组织媒体进行宣传,达到扩大影响的目的,效果很快就出来了,至于低保户的困难解决了没有,不会他们所关注的,反正为官一任,接下来的难题交给下任政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