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压岁钱的思考

[日期:2008-02-21 09:39:30] [字体: ]
    在我印象中,或者说我接触的人群中,一般是父母或亲朋给小孩子才给压岁钱的。至于这小孩子怎么个小法,则在当事人怎么理解了。在我看来,学龄前的儿童,小学生当然可以说是小孩儿,而对于初中生则有争议了。我上初中的女儿是得不到我们给的压岁钱的,有亲朋要给,我们就说: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必给了。如果说初中生还是争议人群的话,高中生则更不无争议了,至于大学生,恐怕谁也不会认为是小孩子,特别是一个大三的孩子,除非即为罕见的情况,当是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那是绝对不可能是小孩子了。当然,如果父母愿意给压岁钱也未尝不可,亲朋或者其他什么人出于种种目的愿意给,他本人愿意接受,即便不是小孩儿,则给压岁钱也不必外人说三道四。可是,这里有个特例,我却总是如鲠在喉,不得不吐。
这个特例是我在一篇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新闻。新闻是几天前看到的,这几天,这件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很不舒服。
    新闻说某大三女生因父母给的压岁钱没有在头年的基础上增加而拒绝接受,理由是这一年里GDP增长了,压岁钱至少也要按比例增长。做父亲的也不是等闲之辈,说去年的CPI也涨了。女儿当然也理由充足:我也是CPI的承担者,并进而指出可以给父亲思考的时间,但是迟给就得给滞纳金。最后的结局大家也会猜到,做父亲的肯定屈服了。
    看完新闻,一开始,我很气愤,世间竟然有这样的女儿,这样的大学生!不过,过后就笑自己,真的是庸人自扰,反而笑自己太冲动,想想这女孩儿也真了得,值得佩服,因为她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来争取自己的权利,真的是学以致用了。可是,这知识可是父母花了学费的,在那个父亲看来,他是不是有点冤啊?而且,谁又能找到依据说父母必须给儿女压岁钱,而且是那么大一个女儿呢?看来,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上,最终受伤的总是父母啊!
    说实在的,我简直不相信世间真有这样的事情,以为是记者道听途说,或者把笑谈当成正经,在文中至少有虚构的成分。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这记者态度也太不认真的,甚至可以说是缺乏新闻道德了。我想,这条新闻完全有可以是失实报道的。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的确是新闻界的丑闻和悲哀了。我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一来是这样的大学生的确出乎我的想象力之外,这事儿有点匪夷所思。另外,现在失实报道太多了,昨天就看了一条新闻,说那张在青藏铁路上,火车和藏羚羊同时出现的照片,当年还获了铜奖的,就是伪造的,用专业术语叫PS,也就是经过photoshop软件处理了的。所以记者造假不是不可能。
    可是,如果这报道果然是真的,我就觉得实在太悲哀了。此刻,我脑海似乎出现了一个嬉皮笑脸的无赖的形象。她说的那话简直是强盗逻辑嘛,哪里像个大学生的样子!我们教会了学生知识,学生却用来作为向父亲讨要压岁钱的理由,这也太侮辱了这知识的神圣吧?
    如果说假新闻是新闻界的悲哀,涉及的人群不多的话,那么一旦这是真新闻,那就是教育界的悲哀了,而这涉及到所有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曾经的受教育者和即将受教育者,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啊!我们做教育的人或者受教育的人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呢?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教育者或者我们受教育者需要什么?教给我们的受教育者什么?怎么教育我们的受教育者?
    接下来,我又想,如果一味指责我们的教育者和我们的教育对象似乎也不公平。看得出,不仅我们的那位大学生懂GDP和滞纳金,那位父亲也是能懂的,而且还知道CPI,可见他决非等闲之辈。这从他这两年能一直给那么大一个女儿数目不少而且最后能把按GDP增长的压岁钱和滞纳金都给女儿这件事情来看,他是不在乎那笔钱的,经济状况一定很好。是啊,如果经济状况不好肯定早就不会给那么大一个女儿压岁钱了,更不会容忍女儿的无理要求。可见,对那女儿,那父亲是何等地纵容了!而女儿成为这样一个无赖,自然是做父亲的纵容和娇惯的结果。可见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悲哀,更是家庭教育的悲剧了!
    如果这样,我倒宁愿那是一条假新闻,这样,我的内心也可以有些许安慰了。
阅读:941次  

复制 】 【 打印 】 【 关闭
·悼念父亲 2013-12-17 20:23:42
·在这个寂寞的日子里 2012-01-16 10:01:41
·拜金主义说明了什么? 2010-02-26 18:02:18
声明: 本栏目的文章均系站长原创,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谨供阅读。欢迎发表评论和提出宝贵意见。如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站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