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我第二次参加学校中老年自行车队的周末单车行活动了,但对于这个车队来说是第三次活动。为什么我只参加了两次呢?下面我马上要说到。
和车队同伴一起的活动,让我感到非常高兴与满足。
说起来“中老年自行车队”这个名字还和我有些关系呢。那是这个车队举行完第一次活动以后,队中的周处长和我谈起了上个周末的那次活动,6位爱好骑自行车的50岁以上的同事相约骑单车到学校周边度周末,上午出去,中午在外面吃饭,下午回家。听了周处长的话,我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觉他们的活动很有意义,既锻炼了身体,也为周末增添了生活的乐趣。于是我满怀兴致问起了车队的组成人员与当天活动的情况。看我兴趣如此高,周处长就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我当然是求之不得了。周处长告诉我这个周末将前往通山,届时将于早晨8时在住宅小区门口整队出发。马上周处长说我还不能算老年,所以车队也不能再叫老年车队,要改叫中老年车队了。稍后,我见到车队另一位成员刘部长时,也问起车队的情况和想加入的意图,刘部长爽快地答应了,并要了我的电话,说到时候好联系。他还说他们打算向学校要10套校服,以后可以穿着校服出行。
3月14日,前往通山的头天晚上,我从周处长手上领到了校服。当时我对穿着只有学生才穿的校服有点不以为然,但是既然是我们车队的“队服”,我还是很高兴的。同时,他还通知我要带上相机,而这点我也想到了。稍后。刘部长也正式通知我次日前往通山,早晨8点在大门前集合。
第二天,到8时,队员已经陆续到达,整齐的“队服”使车队显得倍加精神,也更有团队色彩。这时,突然发现细心的刘部长还做了面小旗,旗帜上写着“咸宁学院中老年自行车队”。旗子绑在王主任的车上,他成为车队的领队。至于刘部长,因为在第一次出行的成员里最为年轻就担任了队长的角色,负责组织、联络工作与相关事宜。这时我自告奋勇担任秘书,为车队做些服务工作,而他们也称呼我为秘书长。此时,我的相机也发挥了作用。我们排好队列,请人给我们照了一张合影。
让我惊喜的是,在车队到达桂花镇前的一段小坡上休息时,刘部长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小卡片,原来是他制作的车队成员联系卡,而此时我才发现在我之后车队又增加了一名成员,他就是人事处的汪处长。他特地买了新车,而且被公认为是最好的车,成了大家以后要换车就得仿效的模范车、样板车。因为他的加入是在刘部长做好卡片后,所以只好委屈他,名字只能写在背面。同时买了新车的还有设备处的陈处长,他还买了新旅游鞋呢。从旗子和卡片的制作上我看到了刘部长的细心,也更深地感受到了车队的团队精神。还有一件让我没有想到的事情是,那些同伴都拿出自己携带的东西和大家分享。我没有经验,除了自己喝的水就带了几个橘子准备饿了的时候吃。所以我一面吃着他们的东西一面想下次一定要带些吃的和大家分享,而那几个橘子不够分,我也就不好自己拿出来吃了。在后来的几次休息中,我们还是继续分享着大家的食物。
这次行程让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穿校服是多么正确的决定。穿着校服的8个人行走在温泉和通山的街道上,行走在之间的路途上,我们不时引起人们的瞩目和评说,我想这也是对学校一次极好的宣传啊,既扩大了学校的影响,也展示了学校老教工和全体教师的良好形象,自然也展示了学校的良好形象。
除了这些,通山行给我最深的体会有三点。一是这是我第一次骑车走这么远,也是第一次骑车走这么长的路。二是我的车在到达通山县城后扎了钉子爆胎了。幸好在街上,而且是到了目的地,很快就补好了,也没有影响后面的行程。三是路上有两个很长的坡道,所以我们只好推行。当然,大家在路上也聊到了第一次的活动情况。我才从他们口中知道了那些我没有亲身经历的故事。
这次行程中我们还对以后的行程和车队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大有将活动进行到底的意思。孙处长表现得很积极,此时,便有人提出让他做后勤部长,孙坚持要做队长助理,因为助理属于领导班子成员,而部长是二级单位负责人,大家便答应让他进班子。
至于我在车队的作用就是带着我的相机在路上给大家照了几张合影。有一次是在通山和咸安交界处,我们分别背后两县(区)照了一张合影。后来我把合影上写上字,连同出发前的那张给每人洗了一套,算为我们的活动留作纪念。周处长很高兴,说看来把我吸收进来是对的,而听了这话我自然也很高兴。
昨天,也就是车队的第三次活动,我参加的第二次活动是到赤壁。赤壁之行来返不少于120公里,大家感觉应该到了行程的极限,以后在短期内不应超过这个距离。
赤壁之行也有几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刘部长的车在官塘至中伙铺的中途爆胎了。这次他可没有我幸运。不过,这也没有难倒我们。刘部长带了修理工具,周处长带了气筒,更有董书记、王主任是修车的高手,汪处长等人包括我也在旁边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书生补胎”。没有想到吧?这些文化人也会做这样的事情。车很快补好了,我们迅速上路。开始我还是不放心,担心没有补好,不住地问刘部长感觉怎样,看车轮的反应。后来发现自己的担心竟然是多余的,也就有了份自豪感。虽然不是我的功劳,但也是车队的荣耀啊。由于补胎耽误了时间,后面的路程我们就加快了速度。
二是我错过了几次拍摄的好机会。这次去赤壁我们特地经过中心校区和文苑小区,并在主校门前合影。在汀泗前往官塘的路上,有个打着赤膊的青年人蹬着特制车篷的三轮车,车篷顶上插着国旗,车蓬上写着送百岁老奶奶上北京看奥运的字样。当时我就想到这是难得的好题材,拍下来一定很有意义。可是我没有停下来,怕落在大家后面太远。接着,我马上后悔起来,想再掉头回去就更远离车队了,于是只好作罢。一路上我不断想着这事儿,不断地后悔。还有就是当时修车的场面我也没有拍下来,这次是当时没有想到,只顾帮忙了。后来才想,这也是我们行程中有趣的情节和情趣啊,当初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要是拍了,发在我的网站,该是多么生动有趣啊。我就想,下面我们中途休息吃东西的时候一定拍下来,做也是我们行程中的快乐的情节呀。谁知我还是忘记了,直到休息完毕上路后才想起又错过了一次机会。不过,我们在赤壁还是照了一张。我们站在市区的桥头,左边是我们站立的桥,右边是铁路桥,背后是山,下面是陆水河。
这次的领队是孙处长,原因是王主任换了车子不能插队旗了。本来他也没有带旗子的,但大家认为还是应该带,他又专门回去取。孙处长不年轻但气盛,车况也比较好,常常尽情发挥冲得很快。这下苦了陈处长,他虽然买的是新车,可是估计没有调整好,踩起来比较费劲,特别是遇到上坡就被远远摔在后面。而王主任也不知何故常常成了陈处长的“难兄难弟”。而我很自信地在大家队形比较整齐时走在最后压阵,队伍被拉开后在第一第二集团间衔接,一旦两个集团相距太远,我就冲到前面让他们慢一点或者干脆停下来等等。我想,这也许就叫“得心应手”、“收放自如”吧?
就在我为此得意的时候,发生了令我难堪的事情。回途的最后一次休息在师专校区,此后就是市区的街道了。车行约两公里,进入淦河大道与银泉大道的联结路,我却发现自己不行了,越来越落后了,而脚没有劲力,感觉肚子特别饿。原来经过一天的劳累,加上中午吃得比较少,我已经饿了,体力不支了。这时,真想尽快回家立即倒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可是我怎么也快不起来,感觉回家的路特别地长。此时也特别佩服那些老同志。我想以后一方面要加强锻炼,另一方面一定要记住中午要吃饱,这可是半点也不能含糊的。最后,凭着我顽强的毅力与坚定的决心,在咸宁大道上加快了步伐,终于在到达学苑小区门口前我赶上了队伍。而此时我的体力也完全透支。在大门口,我下了车,直到家楼下的车库都是艰难地推行着。一到家,就不停地吃能找到的食物,橘子、苹果、瓜子,喝水。身体也感到疼痛。好在今天早晨起来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所以虽然累,也觉得很充实,很快乐,因而也很满意,并愉快地期待着下一次的出行。
接下来我们的车队还会继续走下去。既然是鄂南行,我们下一步还会去嘉鱼,稍后如果大家体力能接受,我们也会去崇阳与通城。因为通城较远,来回需要两天时间,所以必须中午在崇阳休息,下午去通城,晚上在通城住一晚上,所以崇阳、通城之行也许一并进行比较好。我们还会就近走走,多一些时间休息,钓钓鱼,打打牌什么的。鉴于这次赤壁行大家比较累,有的建议修整,但多数还是主张不要间断,可以就近走走。
现在车队是8个人。我们也不打算再扩大了,除非有人强烈要求加入而且能胜任这样的行程的消耗,而且最多也不会超过10个人。
以后我们的车队还会有更多的故事,因为我们有很多的想法等着实现,我也会有更多的感受,到时候再告诉大家吧。
2008年3月24日第一稿
2008年3月25日修改

车队在赤壁市区陆水桥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