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叹孟学农

[日期:2008-09-16 10:34:49] [字体: ]
    9月14日,是中国农历的中秋佳节。在这个全国人民万家团圆的喜庆日子里,最不幸的人莫过于那个叫孟学农的人了。
    孟学农是谁?我想关心时事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的。他就是9月14日引咎辞职的山西省省长。他辞职的原因就是9月8日发生的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特别重大溃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事故。
    如果仅仅是这次的辞职,还不值得我专门写文章为孟学农而叹。如果大家有点记忆的话,就会想到2003年的那场“非典”。1月份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的孟学农4月份就不得不因反应不当而引咎辞职。所以,这一次是便是他第二次引咎辞职了。此时距他2007年9月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省长才一年,如果从2008年1月正式就任省长算起才8个多月。难怪有人说他是史上最背的高管了。从2003年4月首都的行政一把手上辞职,到2003年9月起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到2007年调任山西行政长官,孟学农本来就属于京官外任,带有流放性质的。可是就是一个地方首长的职位都保不住,不能不让人叹息。
    其实,他能被启用,原来是不起眼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后来到成为媒体关注对象的地方省长,说明他还是有一定才干的,不然也不会让他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是,这回与2003年不一样,因为他已经59岁了,再也没有复出的机会了。在中国官场,熬到一个正部级可不容易,就孟学农本人而言,从1969年参加工作,到2003年升任北京市长奋斗了34年。可是,他还没有在任何一个独当一面的重要岗位上有所作为,却不能不饮恨辞职,因此,就不能不让人感叹了。
    一位省部级高官两次引咎辞职,在中国确实是非常罕见的,看来孟学农也够倒霉了。可是,仔细想想,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的。2003年的非典不用说了,虽然他就任时间才3个月,但对于这样的重大的罕见的突发事件,他没有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处置失当,他自然要承担责任。可是,如果让其他官员处理,我想也是极有可能犯这样的错误的。所以,他只能算倒霉,不过也不算太冤。至于这一回的溃坝事故,我看他不只是倒霉,而且有些冤了。他去山西才多久啊?对于这样一个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安全生产问题,导致他引咎辞职,恐怕不是很公平。孟学农两度因意外责任事故辞官罕见,并不是中国发生这样的重大事故不多。远的不说了,单说今年初的雪灾、不久后发生的山东列车脱轨事件到最近河北的三鹿毒奶粉事件,难道没有地方长官的责任,可是你你见过哪个省部长辞职了?这倒说明了一个问题:孟学农这小子比较老实本分,而且敢于担当。这样一来,在为他叹息的同时,我倒也有些赞叹了。这倒和他的名字挺吻合的。学农!当我刚听到这个名字时我就想,一位叫学农的人肯定不会有什么家庭背景,小时候不会有很优越的家庭条件,至少从父辈起就是个朴实的本分人。那时候他刚刚担任北京市的市长。这个叫学农的人成为首都北京这样一个在中国有标志性意义的直辖市的市长,的确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也是我们国家领导亲民、以人为本、重视三农的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可是,也许就是他名字般的实诚,也让他两次把引咎辞职作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起一切责任。所以,我在对他叹息、感叹之余才会有赞叹。
    其实,知道中国政权结构的人应该知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省(市)委书记才是地方的一把手,才是真正有决定权的人物,省长的行政权是在党委决策的基础上行使的,而且在党委中往往党委书记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省(市)长不能代替书记做决策,不能背离书记的思路,不能违逆书记的意志。很多事情事先都该书记考虑、指示,事后书记的肯定或者否定,赞同或者反对的意见与态度也是决定性的。对于重大决策的失误、重大工作的错误、重大事故的责任,恐怕也该书记来承担。可是,我们往往看到,承担责任的是行政一把手而不是党委一把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孟学农也是让人哀叹的。
    叹息、感叹、赞叹、哀叹,——这就是我为孟学农的四叹!
阅读:1921次  

复制 】 【 打印 】 【 关闭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本栏目的文章均系站长原创,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谨供阅读。欢迎发表评论和提出宝贵意见。如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站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