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放心奶”

[日期:2008-11-19 09:47:53] [字体: ]
    昨天看电视,突然发现了伊利的广告。出现伊利的广告不奇怪,奇怪的是广告的内容惊现“放心奶”三字,称伊利是放心奶,请大家认清“放心奶”标志。
    不知怎么的,一看到“放心奶”三个字,我马上想到了先前的“免检产品”来。正是因为有了“免检产品”这块金字招牌骗得消费者去买,结果只有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消费者才发现自己上了当,不仅被黑心的商家骗了,更被国家的检验机构忽悠了。于是,免检制度成了众矢之的,终于“寿终正寝”。
    ——可是,眼下又曝出一个“放心奶”来!我不知道,这“放心奶”三字到底是谁封的。在此国人对政府机构胡乱封赏深恶痛绝之际,我看是没有一个机构敢轻易对一个奶制品封为“放心奶”,在食品监督管理局被诟病的这个敏感时刻我也断言它绝不会这样做,除非它愿意成为矛盾的焦点。那么,就只有可能是伊利自封的了。可是,在奶制品企业信誉扫地的今天,自封“放心奶”,而且堂而皇之放在广告里,放在产品上,我就不知道是谁赋予它的权利,而消费者又是否会认账。
    “放心奶”是靠消费者用良心用他们的购买行动来证明的,可是,在消费者的知情权被严重漠视的今天,有哪个消费者敢说自己喜欢的奶制品品牌是放心奶呢?商家出于社会良知,应该也可能用“放心奶”来要求自己生产与销售的每个工序,可是,当它在消费者面前打出这三个字的广告招牌的时候它的目的就并不是用来要求自己要是引导消费者了,说白了,仅从这一点来看,商家并不是在花心思怎么样来监督自己的产品提高质量而是怎么样吸引消费者来买自己的产品!
也许,在出现了这场奶制品风波后,近期生产的产品在三聚氰胺含量上能符合国家的标准。可是商家的趋利性让我很难相信,在这样的风声过后,还会那么严格坚持标准,对每一个工序都严格要求,而一旦打上了放心奶的标志,日后它的产品不达标时,是不是又一次把消费者当成白痴来欺骗呢?同样呢,我们国家总是喜欢在出现问题后采取激烈的风暴式的行动,可是,风暴过后一切照旧。所以安全生产一出现事故就检查督促强调,风声一过过不了多久准会因为相同的原因又发生这样的事故,于是循环往复,安全事故不断因为相同的原因发生。食品安全同样如此。以前不是又劣质奶粉引发的大头婴儿事件吗?可是企业处理了,人处理了,问题似乎解决了,但问题的根源却没有消除,所以才会有今日的三聚氰胺事件。虽然我们每次在活动时强调在活动过后要建立长效机制,可是这样的话永远停留在口头,在文件上,真正的长效机制几乎不存在。为了一项工作就临时拉几个人设置一个机构,事情一结束,人就被弄走,机构就成了空壳子的摆设,日后再找个借口干脆把机构给一撤了事,一直等到下一次出问题,周而复始。
    所以,放心奶,真的很难让人放心!即便现在是安全可靠了,说不定哪天又会出个别的问题来。也许下一次不是三聚氰胺而是别的说明东西,或者甚至不是奶而是别的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总会出现问题的,只不过是不知道出现在说明时候,说明地方。所以中国因为不重视安全生产而发生的矿难以及习惯的瞒报屡见不鲜,就说地铁施工导致地面塌陷,不是前不久北京发生过后最近杭州又发生了吗?而且还死伤了不少人!
阅读:748次  

复制 】 【 打印 】 【 关闭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本栏目的文章均系站长原创,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谨供阅读。欢迎发表评论和提出宝贵意见。如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站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