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止是误会这么简单

[日期:2009-06-19 11:05:57] [字体: ]
    今天看了广州湾晴儿一篇标题为《误会》的博客,写的是一则因误会引发的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是一位美国人,悲剧的受害者是一只忠诚的狗。我还是把这个故事引述一下吧: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晴儿对这个悲剧做了点评:“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说实话,看了这个故事,我为小狗的冤死而惋惜,也为知道事情真相后的主人而叹息。晴儿说得对,误会是表面现象,引起悲剧的是引发误会的那些原因: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等等;误会导致的后果很严重,甚至无法补救。
    现实中,这样的事情真的很多,误会实在很害人,误会者和被误会者都是受害者。我赞同晴儿的看法,误会不只是误会那么简单,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要减少甚至避免因误会引发的悲剧,我们就必须寻找引起误会的原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晴儿分析了引起误会的一些原因,我认为这些都很正确,但是,我觉得还有遗漏的地方,下面我想针对一些情况做些分析。
    对那些我们不熟悉或者不了解的人或者物,发生误会,很容易理解,因为彼此缺少交往,缺乏了解,缺乏信任的基础。因为,我们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往往抱着怀疑的态度。这一点实在害死人。可是,有署名办法呢?我们很多人都受过轻信他人的当。可是,我仍然要说,我们都必须以善良的宽厚的、仁慈的心来对待一切人和物,你可以怀疑他,但是不要歧视他,你可以不信赖他,但是不要恶意地猜忌他。世间的坏人毕竟是少数,宁可自己因善良信任而被人欺骗,被伤害,但是不要去欺骗别人,去伤害别人。
    现实中,还有一种比较突出的情况是,被我们误会的人或者如故事中所说的动物,往往是我们熟悉的。他们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会发生一些或深或浅的关系,有的简直就是我们的朋友。可是,我们为什么还是会有误会呢?晴儿列举了一些原因,我想都很有道理。主人得出狗吃了他的孩子的结论,因而引起误会,直接的原因是“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要是一般人,也会像狗主人这样认为的。那么,他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是晴儿说的,他只是看到表象就引起联想,缺少思考。其实,现象是复杂的,引起某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很多,真正的原因可能并不是我们第一意识中想到的那个,而是其他。只要我们动脑筋去想想,决不会如此想当然。——所以,很多误会的发生,很多悲剧的发生,就在我们懒于思考,就知道想当然!那么我们为什么容易想当然呢?是我们很容易情绪冲动,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下,失去了冷静的头脑,丧失了理智。当然,前面说到,引起误会还有一个晴儿没有提及 的原因,那就是一个信任的问题。就是朋友,有时候,我们也不是完全信任对方的。我们有时候往往宁愿相信自己看到的现实,而不相信朋友的忠诚;宁愿相信他人的流言而不相信朋友的表白。如果我们真的很信任我们的朋友,相信他不会、不可能做某种事,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我们就不会猜疑朋友,而是想到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就会去调查事实的真相,而不是怪罪到朋友,就不会发生误会,从而导致无法挽救的悲剧。所以,如果你把一个人当朋友,就应该相信他,如果你不相信他就别把他当朋友。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如果你相信你的狗的忠诚,就应该想到他不会吃你的孩子就不应该杀害它,如果你不相信他的忠诚,就不要把孩子单独交给它。结果,他舍身保护你的孩子,你却恩将仇报把它杀害,你说它有多冤啊!如果是人,你这样对待朋友,还指望谁能这样赤胆忠心为你办事呢?
    如果我们更深地追究误会发生的原因,我认为在于人类自私的本性。无论是人的不理智也好,不信任他人也好,不肯动脑筋去思考也好,根源都在于人自觉不自觉地把所有本人以外的其他人放在自己利益的对立面,只相信自己的判断,一心只在维护自己个人的利益,认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利益的维护者,而他人主观上也只是他自身利益的维护者而是你自己利益的侵犯者。所以,自私在激励自己保护与实现自己利益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损害别人的利益为前提的,而在这种损害的过程中,自己的利益也同样会受到损害。有些时候,不是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或者是完全只有自己的利益,而是适当地考虑一些、照顾一些他人的利益,反过来,同样也是有利益促使自己利益的实现的,而且能让别人帮助你实现你更大的利益!
    所以说,误会决不只是误会这么简单!

                                              2009.6.19

阅读:700次  

复制 】 【 打印 】 【 关闭
·又环大咸宁之第三天:圆满收官,揭开的谜底与留下的遗憾 2025-01-14 21:37:18
·读《大宋国士》 2023-11-24 18:19:35
·别了—— 2022-09-11 19:24:25
·读张洁《无字》有感 2022-03-27 16:34:43
·反思 2021-06-17 14:48:11
声明: 本栏目的文章均系站长原创,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谨供阅读。欢迎发表评论和提出宝贵意见。如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站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