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

[日期:2009-07-22 10:53:37] [字体: ]
    一百的一半(或者叫二分之一)说多少?恐怕只要会算数的人都会立即回答:五十。对吗?从纯粹数学的角度来讲,当然对。
    然而,我若再追问:真的是五十吗?这时候有些人就要再斟酌一番了。当然,也有意志坚定者还是会断然回答:五十。此时,如我说:不对。那么估计又会有人开始动摇了。这时候,如果他想象力丰富一点,思路开阔一点,那么他可能会回答:九十!
    为什么他会回答九十呢?因为他想到了一句俗话: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百的一半是九十。
    我要说,一百的一半当然是五十,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无疑也是生活的哲理。
    为什么行百里者半九十是正确的呢?我想,这个道理其实是很明显的。就人们走路而言,开始精力很好,自然走得比较轻松,后来,走的时间长了,体力被消耗,人也逐渐会因为饥饿、干渴、旅途的枯燥,逐渐感到身体虚弱、耐心不足、意志力缺失,就会感觉越走越艰难,那么走后面的一半路程的难度自然要远远大过前面的一半路程,恐怕走了百分之九十才如同只走了一半,或者说后面百分之十的路程可能相当于前面百分之九十的路程的难度。其实,如果一个人在体力和耐力、意志力消耗殆尽的时候,后面的每一步都艰难异常,甚至哪怕他只剩下后面的几步可能坚持不下去而倒下了,整个行程就无法完成,这时候已经不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而是功亏一篑了!
    当然,我们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也好,说功亏一篑也罢,表面看来一成一败结果截然不同,但道理其实是一致的,那就是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在我们朝着工作、生活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要为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因为你还没有实现你的目标,不要以为你离目标相距不远了,或者很接近了,就以为成功只不过是探囊取物,好像成功就在眼前,是唾手可得的。实际上,只要你还没有成功,你就没有理由骄傲,没有理由放松,而是要把困难考虑得更多一些,把问题考虑得更复杂一些,要有充分的战胜困难的准备,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与警惕心,这样,你才有勇气和毅力克服眼前的和即将面临的前头的困难,甚至是越来越大的困难,才有信心与力量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时候,你才可以说你成功了,才有了自豪的资本。
    所以,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确是至理名言,阐述的是生活中朴素的真理,是勉励人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以至于取得成功实现理想的助推剂与清醒剂,对我们每个渴望成功并在为成功而努力着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精神的鼓励与激励。
    然而,如同任何其他真理一样,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话也不是绝对的,尤其是作为一种形象的比喻,如同任何比喻一样,都是不贴切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有着激励我们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其实还有着带给我们更大的压力的消极作用。想想啊,事情做了百分之九十了,才算完成了一半,我还得在付出这么大的努力才可能实现我的目标,这是不是太难了呀?于是,可能有的人到此就放弃了,或者等不到做百分之九十就早早放弃了,或者在行动刚刚开始或没有开始的时候就望而生畏了,不敢追求,不敢努力了!“看来行百里者半九十”此时已经不是勉励我们前进的劝世良言,简直是断送我们梦想,扼杀我们希望的刽子手了!所以,此言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哪!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还是让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真正的内涵吧。行百里者半九十并不是人们简单理解的九十只是一百的一半,或者说要走100步到90步的时候才走了一半。“行百里者半九十”这一现象背后其实是有许多前提条件的,要使行百里者半九十成为真理,这些条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究竟有什么条件呢?首先,得是人走,也就是是自然的凡人在步行,超人还不行。想想水浒里的戴宗,外号神行太保,走100里乃是小菜一碟子,所以走到90里自然就是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了,断然没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对于常人而言,走到90里,就走了大约9个小时,身体和精神的消耗自然很大很大了,剩下的百分之十的难度就丝毫不亚于前面已经走了的百分之九十,说行百里者半九十自然毫无疑义了。如今若用汽车走,哪怕是摩托车、电动车,不需要具有生物意义因而有生理局限性的人一步一步移动,只要添加了足够的能源,那百分之九十就是百分之九十,也是没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存在的空间的了。其次,我们要注意100里与90里这两个数字本身的含义,不要把100里与90里这两个数字与百分之百和百分之九十轻易划等号,不要因为行百里者半九十是对的,就认为凡事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就只是完成了一半。想想,就还是拿人走路来说,如果他只是去一个十里外的地方,难道他已经走了九里路了,你偏要说他只完成了一半吗?因为对于剩下的一里路来说,于他而言同样是轻而易举的呀!
    我为什么要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成立的这两个前提呢?因为现实中许多人对它的理解有误,随意引用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来教育他人,对“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分条件不讲场合做空乏的扩大化的运用。比如说,有时候,让有些人做某件事,只要他开始走了,其实就意味着他已经成功了,或者必然会成功,我们就不能用行百里者半九十来恐吓他,让本来信心满满势在必得的他无端地小心谨慎起来,犹豫起来,——可能就在这因为小心而过虑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导致了他的失败;或者在这犹豫中使他错失良机,让他“尚未出师事已败”,岂不可惜?或者,有些事情是很容易成功的,不管谁来做都可能成功,如果我们依然要用行百里者半九十来告诫世人,那么,本来会轻易成功的事情可能被看作困难重重,让人们去做过多的考虑与物质准备,不必要地耗费人们大量的精神与物质,即便成功了,成本与代价也更大了,甚至会得不偿失,这样的成功可能等同于失败了!此时,“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说法岂不是荒唐可笑而且贻患无穷吗?
    行百里者半九十并非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一脱离了客观的条件与环境,真理可能变成了谬误!变成了对人们思想和言行的误导甚至祸害!在很多情况下一百的一半就是五十而不是九十!
    其实,这样的情形又何止“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俗话呢?生活中,俯拾皆是啊!中,我们听多了“行百里者半九十”式有时有理有时却很荒谬的所谓哲理的说教,禁锢了我们的思想,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在我们通往目标的道路上为我们设置了一个个顽固的堡垒。所以,不迷信真理,不盲目崇拜权威,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判断,真的很重要!

                                 2009.7.21-22

阅读:1009次  

复制 】 【 打印 】 【 关闭
·五虎上将的探索之旅 2019-04-27 17:47:21
声明: 本栏目的文章均系站长原创,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谨供阅读。欢迎发表评论和提出宝贵意见。如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站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