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何其脆弱

[日期:2010-01-21 16:29:27] [字体: ]
    去年6月份,我因罗京的去世有感而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生命的无奈》,12月份,又为在湖南湘乡被踩踏而死的学生写了篇《生命何其珍贵,奈何有人如此冷漠》。今天,我再次就生命这个话题发表感慨,同样绝非无病呻吟。
    说起来,生命真的是个沉重的话题。一切生物皆有生命,因为有生命,世界不再沉寂。可是,为了生命的存在与延续,为了生命的尊严,却需要付出多么艰苦的、艰难的努力!我们且不说动植物,就说人类自身吧。虽然人类自诩是最高等的生物,可是有时候,我们甚至仅仅为了生命存活本身,连生命的尊严也不得不放弃!委曲求全、苟延残喘、贪生怕死这样的词语就是用来反映这种状态的。而且,这样的状态大多是被人鄙视、唾骂,至少是不被理解的。可是,当我们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那么容易被摧残、被践踏,而且这种被摧残、被践踏往往在人自身无法自主的无奈的情况下,尤其在被摧残和践踏的生命体处于相对弱者的一方的情况下,我们对求生者是不是多了一些同情和怜悯呢?有时候,我们是那么在意我们生命的尊严,然而,我们发现,当一个死去的生命体毫无尊严地暴露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对死者生前拼命维护生命体尊严的努力,是不是唏嘘不已?事实上,有些人为了活得有尊严同时也死得有尊严,不得不选择了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的痛苦,让自己在死前有一个体面的终点,死后有一个体面的躯体。 
    可是,在很多时候,人是无法顾及到这些的,因为有时候死是来得这么突然,让人措手不及,甚至毫无意识。你看看那些被地震的瓦砾所摧毁的血肉模糊的尸体吧,你再看看那些被恐怖炸弹炸得血肉模糊的尸体吧,然后你再看看那些被病毒侵蚀得遍体伤痕的尸体吧,他们哪有尊严可言啊!这让我想起一个关于1998年簰洲湾洪水期间的一个传说。据说洪水冲来时有些人还在睡梦中,有的甚至赤身裸体睡在床上,有的即便穿了内裤,也被汹涌的洪水冲掉。以这样的姿态展示在人们面前,如果是死者,他生前会知道自己死得如此没有尊严吗?如果是生者,会想到自己有如此丢人的表现吗?若是平时,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肯、不敢如此暴露自己的。真真羞煞人也!对此,我们只能感到生命的脆弱!
    人类尚且如此,那些不像人这样具有高智慧的动植物的生命就更脆弱了。只是我们往往是用人的眼光来观照生命的,对动植物的被毁灭没有那种如同面对人类自身生命终结的感知罢了。我们看到一棵树被齐根锯断的时候,我们不认为那是一个生命被强力摧毁;让我们在杀死一条鱼做佳肴的时候,觉得那是理所当然;当我们拍死一只蚊子的时候,认为它罪有应得;——甚至我们将一只无辜的蚂蚁踩死的时候还会觉得是一种有趣的事情!可是,如果从生命的本身和生命权的角度来讲,那些生命都是平等的啊,但比起人的生命我们更是不加怜惜,可见其生命更是多么脆弱了。
    看看海地的地震吧!在预先的估计中,死难者的数字就是一直不确定的,有一个数字是4、5万,有一个数字是可能达到10万。可是,我昨天得到的一个数据是:被掩埋的尸体就达到7万具之巨,而死者的数字也被估算成了可能达到20万。这是一个多么惊心动魄的数字啊!那么多的生命,在突如其来的地震到来时,都被掩埋了!有的是在无意识中失去了生命,有的是在惊恐中被残垣断壁压死,有的是在废墟下痛苦地一点点失去生命的能量。无一例外,他们的生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没有了生命也失去了尊严。临死前,他们哪里还能作出反应,以便在临终前维护一下生命的尊严?他们就是以这样残缺不全的姿态暴露下熟人和陌生人的面前。
    在天灾面前如此,在人祸面前,无辜的平民的生命同样是脆弱不堪的。看看发生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拉克的事情吧。也许,人们走在街上的每一时候,还没有意识到生命的珍贵,还没有去认真享受生命的可爱的时候,突然一个自杀性炸弹就爆炸了,猝不及防间生命就消逝了,变成了肢体残缺甚至各分东西的一块块碎片!
    生命消逝了,关于生命的话题却永远不会完。因为又有生命在不断消逝,而且还有那么多的生命存在着,也有可能这些灵动的生命同样在毫无意识、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消逝,而且没有尊严地失去,让我们永远感慨生命的脆弱。所以,爱惜生命、享受生活,让每一个生命过得充实,让生活的每一天过得快乐吧,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面对死亡,会了无遗憾!

                                                    2010.1.21

阅读:877次  

复制 】 【 打印 】 【 关闭
·无题 2025-02-22 23:40:30
·骑行黄冈(一) 2024-10-04 22:12:43
·再到烟台 2024-08-17 20:55:38
·深夜杂感 2024-07-16 00:33:39
·探寻之旅 2024-07-13 11:56:13
声明: 本栏目的文章均系站长原创,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谨供阅读。欢迎发表评论和提出宝贵意见。如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站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