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撰文谈中国人的攀富心理,说到中国人中普遍存在攀附富豪与权贵的心理,而且列举了种种攀富(当然包括攀贵)的现象。这种现象估计未必外国人中不存在,但就我看来,这种现象在中国实在太普遍,简直俯拾皆是。现在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国人热衷于攀富结贵呢?
当然,除了傻子,明显没有好处的事情是没有人愿意去做的,大家竞相攀富,绝对是因为有利可图,要么是物质的,要么是精神的。
我们经常看到,当某某人说到某某领导、某某名人是自己同乡、同学或者亲友时,常常容光焕发,口若悬河,那份炫耀的语气和得意劲儿,似乎那个人就是自己,尽显其优越感与自豪感。而周围人呢,似乎也不反感,反倒也有攀附之意,羡慕她甚至讨好他,似乎和他搭上了关系就有了一道通向富商高官的桥梁。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至少有一个让自己攀富的人是一件很值得人们夸耀和自豪的事情,让他人产生优越感,觉得自己比他人更胜一筹,如同那些富豪权贵一样,令人尊敬,引来趋炎附势之徒。也就是说,攀富者得到了精神的满足。这可能是多数热衷于攀富的人最简单最朴实的想法吧?
当然,如果你以为攀富者的最终目的仅仅是为了追求精神享受,那就把他们看得太简单太单纯了。中国人往往是比较势利和现实的。虽然古训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君子之所以被尊为君子,那是因为这样的君子实在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物欲横流,人的社会地位和受尊敬程度往往是通过金钱或者官爵来衡量的时代,和富贵者结交带给人们的绝不是只有精神上的毫无实际价值的满足,很多人热衷于攀富的目的,就是为了捞取后面的物质利益。富人往往会在迷魂汤的浇灌下给予攀附者漏下一杯羹,不是他们有善心,而是他们在施舍的过程中有一种施舍者的精神满足感,有一种被承认被尊重的优越感;而那些官僚们,身边是从来不缺乏也不能没有阿谀逢迎的小人的。——很简单,有人拍有人吹,权贵可以体现其权威和受尊敬的感觉,能得到精神和物质的极大满足,而那些讨好巴结的献媚之徒,也是冲着各种好处而去,或者封官晋爵,或者得到物质利益。这就像一个市场,有买就有卖,有卖就有买,我们很难说是先有买还是先有卖,不同的只是买方卖方哪方处于优势地位而已。于攀富者和富贵者而言,富贵者绝对是处于优势地位的卖方市场,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攀富者,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攀富者才会削尖脑袋使出浑身解数去攀富结贵,捞取好处。
如果你以为只要你想攀富就一定能攀上,你就错了。一方面,正如前面所言,富贵者是少数,要求攀富者太多,那些富贵者自然是待价而沽,不会有求必应;另一方面,你要和富贵者搭上关系,也是需要有本钱的,或者是有一定的关系(同学同乡亲友等),或者可以不顾尊严低三下四去讨好,或者可以给对付输送利益。这样一来,自然就有靠通常途径无法攀上富豪权贵者无法得到想要的利益了。怎么办?他们就采取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招摇撞骗。虽然不是大款权贵,和大款权贵也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冒充就是大款,就是高官,或者是富人的铁哥们,高官的子弟。有时候他们能编得自圆其说神乎其神,自然就能吸引那些和自己一样想攀富却没有门路,试图通过攀结富人权贵身边人间接达到攀富目的者的攀附,如此,他们就可以得到预计的利益了。所以,骗子之所以能得逞,恰恰证明人们对于攀富是趋之若鹜,攀富是有利可图的,哪怕是假托并不存在的富贵者的身份,一样可以得到大大的实惠。
表面看来,攀富有时候似乎是无可厚非的。富人和权贵要通过他人的攀富结贵实现自己价值的彰显,攀富者也要通过攀富得到正常情况下无法得到的利益,两者彼此寄生,相辅相成。只是,如此一来,往往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颠覆了社会的价值观念,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灵魂,搅乱了社会运行的正常秩序。所以,这的确是社会的一颗毒瘤。
20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