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山黄沙骑行回来,我最大的感慨是:为什么我骑行6年多,今天才第一次骑行黄沙呢?6你年多来,不见我们学院车队组织黄沙之行,在校外的几个骑车群里,同样也没有参加过。在上周骑行汀泗的大桥的时候,车队队长马队才发起组织一次黄沙之行,而今天的行程归来,也让我深感不虚此行,这个五一小长假,因为今天的骑行而变得更有意义。如有机会,仍然愿意排除一切障碍,尽可能再次前往。
说黄沙之行好,首先好在路况上。除了偶有破损的路况同样比较理想的水泥路面,就是路况更好的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其间从高桥的澄水洞村到大幕的乡政府所在地常收(也就是今天,我才知道一直在路上看到的咸宁到常收的班车,目的地常收就是大幕乡政府所在的集镇,全称常收集镇)除个别地方外,大都是刚铺设的沥青路。有趣的是从常收到黄沙的路面,在咸安境内全是水泥路,倒是过了石桥的通山境内全是铺设不久的沥青路。这样想来,也许此前大幕到黄沙的通山段路况可能不大好,所以温泉各车队组织骑行比较少吧?其间,从大幕到黄沙,一路上几乎都是大大小小的坡路,去的路上,有那么两三个稍微有一定强度的坡道,其中一个还有点长,堪比界水岭,回来的路上反而坡度较小,强度要小了很多。这样的路况非常适于骑行。我和阿治曾建议返程时过了大幕不走高桥了,改走金鸡山-朱桥-麻塘回来,个人感觉那段路也比较好,但阿牛等认为麻塘回来的路路况不好,结果还是选择原路返回。个人以为从高桥回来更多的是田间公路,山少而小,不如大幕到朱桥段都是从山涧穿过,风景和空气会更好。
黄沙之行的第二好,是路上空气和风景好。当然空气好其实也就是因为风景好。除了中间短暂地穿过几个小集镇的街道外,所经过的路段不是乡间田野,就是山间密林,除了个别地方偶尔飞速驶过的汽车扬起一阵尘土,我们一路观赏着美景的绿色的风景,呼吸着新鲜的带着清香的空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了大幕的石桥,尚未到邹家山直到黄沙的梅田,一路上,两侧连绵起伏的山上几乎都是高耸的茂密的清脆的竹林,偶有一些小山包有零星的小团的乔木,绵延数公里之长,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么一大片竹林,其规模远远超过花纹山的星星竹海,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也让人心潮澎湃。
黄沙之行还有一好,就是距离不远,一天骑下来比较轻松。除了前面说的坡道多而小外,适中的距离,也让一天的骑行不感到紧张。我们上午8点出发,大约11点30到了黄沙镇,单边距离是52公里。由于去的时候是逆风,加上坡道在临近中午的时候,所以过了石桥,感觉有些饿和累;返程没有逆风了,加上又是刚吃饱过后,我们只是在石桥、高桥和杨畈短暂休息,1点半出发,未到5点就返回了家。本来我们还以为要到5点后,甚至5:30呢。
今天之所以行程顺利,还得益于一个好的天气。此前的几个星期雨水多,而且往往是星期六下雨,星期日也是在下雨的威胁中,甚至在细雨蒙蒙中出发,我们只是偶尔骑下短途,最远的一次也不过80公里。这次难得有个好天气,上午是个晴天,临近中午还有些热。我们本以为下午会更热的,估计要到2点半才能出发,谁知道是阴天,我们出发时间整整提前了一个小时,因而回家也比较早。在离回家只有几公里的时候,还下起了零星小雨,不仅没有影响我们的骑行,反而增加了些许浪漫的气息。
美中不足的是,黄沙镇吃饭的地方太少了,镇子也比较破旧,只是中学和小学看起来还比较漂亮,我们马上在中学门口合了个影,而我们吃饭的地方就在小学对面。说到我们吃饭的餐馆名称,还有点意思。餐馆名为聚贤阁,这让我想起了竹林七贤,虽然我们和他们无法比肩,但我们也正好是七个人,颇合这个典故。今天骑行的7个人中,只有我和马队是上次一起骑行大桥的,阿新队长和阿路请假,另外4个是阿治、阿牛、阿全、阿远,另一个是实验中小学的车友阿秀,——都是几个实力比较强的队员,我和阿马感慨幸好阿新和阿路没有来,不然我们今天跑不出这样的速度,行程也不会如此顺利。
201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