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阿丽邀请的崇阳之行今天终于成行,而且圆满完成。
说圆满,一是因为一路上,队友之间基本上拉得不很远,没有耽误太多的时间,事先大家担心阿丽间隔了半年后,仅在国庆节前骑了个短途,怕她体力不行,没想到她完全能赶上我们队伍的步调;二是没有一个补胎,更没有一个出一点哪怕小的问题。此前有一次去通山,有2位队友先后爆胎,而且有人连爆两次的。
上周本来计划本周来个2天行,取道赤壁到羊楼洞,住一晚上,然后去崇阳,从崇阳回来。但是星期三晚上阿马队长突然说羊楼洞到崇阳路况不详,改走崇阳。说好阿马、阿新都要去的,临时突然取消,阿祥,阿翠两口子也因故不能成行,但是今天的行程还是达到了10个人,也是个不小的队伍。出了阿红、阿治、阿牛、阿全、阿远、阿诗、阿清、阿荣,加上阿丽和我。
这是我们学院车队连续第7周的骑行,而且是最远的一次,而我也只是缺了国庆节期间的一次。然而,印象中,一天骑行100公里以上的活动我们很长时间没有搞过了。最近的一次是暑假,大约7月中旬我和阿马、阿牛、阿远骑了一次黄石。而车队参加人数较多的一次刚过100公里的骑行还是5月初到黄沙的时候。这次骑崇阳,全程122公里,最快时达到46.8公里/每小时,平均时速18公里/小时,共骑行6小时41分,晚上5:50,顺利回家。去的时候骑得更快,到达崇阳广场的时候是上午10:48,平均时速达到19.4码。
由于种种原因,我连续参加的这六次骑行只是在心无涯做简单的介绍,一直没有写日记。看看我的网站,已经半个多月没有更新了,任何借口都不能作为偷懒的理由了,哪怕现在是晚上9点多,我也要把这次骑行说说。
虽然比骑行通山少多了,但是以崇阳县城作为骑行的目的地或者经过崇阳也好些次了。所以,我给这次骑行日记的标题也突出了一个“再”字。因为崇阳县城叫天城,所以就直接叫天城行了。按计划今天的骑行是7:00出发,但因阿全、阿荣的迟到,出发时间推迟到7:10分。当我7:48从家里出发,7:54到学苑小区正门时,才发现只有我一个人。我一度担心大家记错了时间,以为是7:30,但是看群消息,昨晚阿红还特地提醒了是7点。大约过了两分钟,阿牛来了,看到答应来的人都没有到,阿牛说什么时候出发就应该什么时候,建议我以后发通知说明过时不候。其他队友也陆续赶到。我们还开玩笑,以后迟到的,5分钟之内每分钟罚款10元,5分钟以上则要请客。
一路行驶26公里抵达在翠竹岭隧道。稍事休息后,我们继续出发。就在我们将过隧道时,发现隧道里面没有灯光。无论是坐车还是骑车,经过这个隧道没有灯,我是第一次见到。我和少数几个带了车灯的人立即把等打开,我还停下开了尾灯。事后,阿红说起还心有余悸,完全懵了,在里面乱走,动不动就走到了中间,有车从对面过来才发现,马上往边上靠,但也看不到边沿,她几乎要下车推行了。阿荣也是没带灯看不清路的受害者之一。过路口,在杭瑞高速入口等后面的车友时,我们遇到了赤壁的车友。于是,有人提议合影留念,我们相互拍照,留下了一张张美好的记忆。可惜的是没有其他路人,那张照片都会至少缺了一个人。在后面的骑行途中,我告诉阿红,这是我们以后宣传板的好素材,她说,对啊,车队交流。
往前的行程中,我们没有走到白霓的106国道路线,而是选择右侧从峡山水库边上的路直达崇阳政府广场。就阿牛说峡山水库里面有个古民居群,进去大约6公里,时间也来得及,阿红等建议去看看,但是也许因为路好,走在前面的人竟然也不等候阿牛,也不问路,一股劲往前飙了。这段路大约16公里,也许比走106到广场要远一点,但路况实在是太好了,宽阔、平坦,也没有什么车,所以大家一路疯跑,连很少走在最前面的阿荣也跑到了最前头。比起从马桥到桂花的那段路(一路上,我们一休息就埋怨那段路,骑行在路上能感觉沙子打脸,虽然我们带了面罩,但是只能阻隔大一点的沙粒,小的仍然能穿过去沾在我们脸上。我们一致认为走在那段路上如同吸毒,以后再也不要安排这条线路了。),我们在这段路上感觉简直是在人间仙境。
在广场,我们再次拍照留影,看到卖甘蔗的,我买了两根,商贩给我们削好、砍断,大家一边啃,一边有人照相。这是我和阿牛阿全第二次到广场来了,上一次应该是好几年前了,也许是2009年,也许是2010年吧。在广场照了我们接着又在县委县政府门口照,奇怪的是,除了一个国徽,再也看不到代表政府大楼的标志,连牌子都没有一个,以至我们怀疑政府大楼换地方了。因为说崇阳话,“崇阳”的发音类似于“中央”,我们一边照相一边说我们从全国各地来到了中央,在中央政府留影纪念。
午饭我们在银海大酒店边上一个叫多味阁的小餐馆。餐馆不起眼,但是菜做得很可口,是地道的崇阳土菜,大家吃得非常开心。也许是菜太好吃了,大家一上桌就吃,吃到中途,我才想起阿荣忘了每次就餐前的习惯性动作,就是给桌上的菜拍个“全家福”,然后拍我们吃菜喝酒的镜头,经我提醒,阿荣马上拿出相机补拍了几张。饭前本来有车友觉得原路返回不过瘾,想从赤壁回的,但是估计有80公里左右,有点远,而且阿荣说要在6点前赶回家有事,我们只好放弃。后来想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回来的路上,不仅我感到累,其他队友也有类似的感觉。倒是阿丽的表现值得再次肯定,虽然很久没有骑了,但除了有一段因为接电话耽搁外,其他时间基本上是贴着大部队一起走,有时候还赶在前头。毕竟年轻,体质也好,应该还有平时骑车上班的基础在吧?
在和赤壁车友合影时,他们看到我们中老年车队的旗帜,问我们最大的多少岁,最年轻的多少岁,我们说最年轻的阿丽只有30多岁,主体是50岁左右的时,建议我们没有必要叫中老年车队,他们骑车的基本上也是这样。于是,我们想到现在大量40多岁的同事进来了,也可以不要突出中老年这个概念了。中午吃饭时有人再次提及队名的事情,我就提议干脆叫湖科揽月车队(我们学校有个湖叫揽月湖,在学校的一些材料中也常用揽月二字,还有学校自己设了个高层次人才“揽月学者”的人才引进计划),大家都很赞成。下一步,就可以换队旗了。作为协会的秘书长,队旗都是我在扛。想到要有新的队旗,我心里还是喜滋滋的呢。
201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