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

[日期:2015-02-16 17:25:27] [字体: ]
    在这样一个除夕前2天的下午,当我的女人去上班,我的儿子已经入睡,我的母亲和姐姐在乡下,我的女儿在武汉,我的父亲埋在土下一年多的时候,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看着电影和新闻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个物件——报纸。
    真奇怪,我这个时候怎么会想起报纸来?报纸,你又能有什么让我可说的?
    也许是网络上那些杂七杂八,让我提不起兴趣的新闻?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很少认真地从头到尾看一份报纸,仔仔细细地看每一条新闻了。自从电脑越来越普及,自从从网上获取新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之必须,自从手机上网看新闻也变得平常,自从一个不入流的肮脏酒店都打着免费wifi的宣传口号,很多人都像我一样,报纸上的新闻不再是一种依赖,报纸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就是办公室也有报纸,我已经可以几个月地不看它一眼,相反,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浏览凤凰网和联合早报的新闻,然后是校园网的新闻,如果有工作马上投入工作,如果没有就看看其他网站的新闻和资讯;每天晚上临睡前也是打开手机,浏览新闻或者其他资讯,不会想到去瞥一眼一米之外同事办公桌上的报纸。报纸的新闻实在太晚了。而且,此前在合校前,送报纸都是很及时,每天下午下班前就有报纸来办公室,或者自己直接去收发室取;现在送报纸往往不及时,后来干脆没人送了,往报箱一放,而且都是同事在拿。
    也就是在四五年前,我没有哪一天离开得了报纸,因为自从二十四五年前我开始在校报上投稿,让我成为一名校报编辑,办报纸、看报纸便成了我的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很长一段时间,也许是10年或者更多一点,我一直一个人办着一份报纸,当然主是借助学生的稿子,——一部分是校报记者的新闻,一部分是全校各种学生的其他稿子,偶尔还有一部分是老师的。但是,很多新闻,特别是一些重要新闻,都是我执笔写,我甚至还编了一本新闻作品集《缤纷桂园》。后来有那么大约2、3年吧,大概是2010-2012年,一个人每20天出一份四开8版的报纸,除了新闻版和文艺版,其他版面让学生编辑找稿子,做编辑,把一份报纸办得红红火火,有口皆碑。在2013年,学校和另一所学校合并成一所新学校,我就进入了7年多在别人的领导下和其他几位同事一起办报纸的工作生涯了。不是说这以前我没有领导,部长是领导,还有先后一位副校长和党委副书记做主编,那位副书记更是每期必逐篇认真审稿、看稿,但是编务基本上是我,组稿、划版全是我一个人。合校以后,我就是这个报纸上的一个机械了。于是开始厌倦了这种工作和生活,迫切地想摆脱它,连其他的报纸也不大想看,甚至生出厌恶来了。后来终于有了一个机会,我离开了编辑工作,离开了我编了20年的报纸,也终于可以不从报纸上获取新闻和其他资讯,因为这时候电脑也普及了,手机也不断升级了,网络也发达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也更便捷了。
    除了编报纸让我离不开报纸的这段时间外,其实自小学识字开始,我就与报纸结缘了。小学的时候,村里订了湖北日报和咸宁日报,报纸放在一个堂兄家里,只要有空我就找他要报纸看,他看过了不要了的报纸就给我,我就带到学校和家里看。特别是咸宁日报,那时候还不叫咸宁日报叫咸宁报,——那时候不是每天都出的,好像是一个星期一张,还是四开小报。我最喜欢看的也不是消息,而是一些小通讯和文学作品,——当然那时候没听说过通讯,就知道是一些写生活中先进人物的故事的文章。我把喜欢的故事和文字优美的段落抄在笔记本上,对我的作文帮助很大,这也让我从此喜欢上了文学,直到今日,写文字也变成了我的一直兴趣爱好,也是我的工作特长。不是说完全依赖咸宁报,但应该是咸宁报算是我的启蒙老师,当然后来也看了很多报纸,更是在上大学后涉猎了很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
    高中有段时间,我自己订了份文汇报,看报纸更方便了,而且学校有阅报栏,想看新闻就去报栏。
    在大学四年,应该是二年级起,我做了班上的通信员,同学订报纸是我在负责,开信箱取信件和报纸的也是我。我和同学都订了报纸的,从此我就有看不完的报纸了,经常一边走路一边看,不过也不能都看,不然就无法及时给同学了。学校的读报栏报纸也更多了,一般是吃中饭的时候有人去换新报纸,然后我们就端着饭碗或者握着大包子在那里等人来换,然后就从头到尾看。
    要说与报纸更深入的接触,当然是参加工作以后,特别是我开始成为那份校报的编辑之后。刚参加工作时,我曾抱着一份感激和敬仰,给咸宁报写过散文,记得是写春雨的,就那么懵懵懂懂投稿了,后来人家向我说起,写得好细腻,像是女性的笔触。不过有没有发表,却不记得了。除了发新闻外,我的文学作品在报纸上发表,印象中就是羊城晚报和武汉晚报了。羊城晚报上发我那篇小文的时候还是开了一个小栏目的,后来这个栏目还办了段时间,以后办公室没有订这份报纸了,也就不知道这个栏目的情况怎样了;在武汉晚报发的那篇文章,为了卖弄我的日语,还写了个日语单词,可惜由于编辑和校对不懂日语,把它给搞错了,估计很多读者不懂,但是懂的读者可能会笑话了,所以觉得很没趣,就再也不想在报纸上发什么文章了,——当然除了新闻。不过这没有影响我看报纸和喜欢报纸。印象中,在合校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有那么几年,每天下午报纸到办公室后,除非是在写新闻和编报纸,只要在办公室,我就放下手头的事情,去看报纸。宣传部订的报纸多,看完所有报纸少则一个小时,多则没有定数,所以经常因为看报纸很晚下班回家。
    此外,报纸对于我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当然,也和很多人一样,看过的报纸用来垫书桌或者糊墙,这样的事情我当然做过,这不是我要表达的。我在这里说起报纸的这个含义,其实与我的父母有关。当然,这不是说我的父母爱看报纸。拿回家的报纸,早年父亲年轻的时候也会看看,我的报纸故事主要是和母亲有关。年轻时的母亲,是用报纸做鞋样。母亲心灵手巧,虽然不识字,却做得一手好女红,村里的媳妇给老公做鞋子,姑娘给未来的夫婿做鞋子,都要求助于母亲,甚至让母亲代劳,所以家里就有很多的鞋样了;后来,其实就是30年前,母亲开始做鞭炮,需要大量的报纸滚鞭炮筒,——早些年筒子不是买,而是母亲一个个滚,滚好就捆起来,然后切成一个个鞭长短。所以对纸的需求量非常大,我估计我家里那些书啊本子啊,都是母亲那个时候做成鞭炮卖掉了,给炸成碎屑了,——当然这远远不够,还需要大量买纸,废旧的书和本子,而我能做的,就是把看过的报纸拿回来,放假的时候我带回乡下,或者父母来我工作单位的时候捎回去。后来买筒子做鞭了,报纸的需求就少多了;人们对鞭的包装更在意了,包鞭炮也用买的专用的蜡光纸不要报纸,需求就更少了,而机会与此相同时,我与报纸的接触也少了,给母亲带报纸的事情也就多年没有发生了。
    报纸会不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我没有多考虑,也不关心,但是,报纸算是淡出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了,今天竟然突然怀念起来。也许是网上有了很多八卦新闻和不靠谱的所谓专家的评论分析吧?近来越来越觉得网上的新闻没看头了,一是独家的太少,往往打开每个网站都是那些新闻;二是炒作明星绯闻的太多,就像前段时间说的,张万年将军去世了,网上就个短消息,姚贝娜死了,却连篇累牍各种大块头的东西;三是舆论导向严重偏离,负面的太多了,揭露黑暗的东西,反官方的东西很吃香,很张扬,正面的阳光的东西却很少;四是舆论氛围也严重脱轨,大多数网友的评论都让我无法接受和认同,甚至无法理解,让我奇怪为什么正气被嘲讽。歪风邪气竟然被追捧,是现在绝大多数的网民思想的堕落、道德的沦丧吗?这代表了我们国民至少是年轻一代的主流吗?如果这样就太可悲了,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网上的东西让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我们网络资讯的主流怎么就这样呢?是谁在发布消息,是谁在引导舆论?网上舆论的主导者、推波助澜者和追随者到底是些什么人物?如果我接触的竟然是这样的新闻和评论,是不是把自己也降格了,与他们同流合污了呢?也许,我们真应该自己多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了。好在我们有些人是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力的,对于那些已经失去了是非观念,或者从来就没有是非观、荣辱观和廉耻之心、善良之心而被驱使的网民呢?想想都可怕。价值多元也许不可避免,但是不同的价值也应该有是非的,这个是非应该在自己心中,而不是对生活的现实视而不见,对世界的真理不屑一顾,无原则的人云亦云,无灵魂的随波逐流,更不是颠倒黑白,恶意毁谤!这样一想,当年的报纸真的让人留恋和怀念了。
    突然有了这些想法,估计也得不到很多人的认同,不过这并不是我在意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永远是我的文字的本色和追求。

                                                                         2015.2.16

阅读:499次  

复制 】 【 打印 】 【 关闭
·希望你比我幸福 2021-02-22 22:29:03
·又见杭州(上) 2019-11-26 22:12:21
·说说眼下几个热门话题 2019-06-25 12:32:09
·感谢与怀念 2015-12-31 23:20:59
·网络:很黄、很暴力! 2012-07-10 17:27:23
声明: 本栏目的文章均系站长原创,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谨供阅读。欢迎发表评论和提出宝贵意见。如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站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