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七侠五义、七星连珠、七子团圆,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你肯定知道,那就是都有个“七”字。——没错,我要说的就是这个“七”,2016年4月30日,“五一”短长假的第一天,在其他人宅在家里,或者乘坐各种耗能的交通工具去挤旅游这根独木桥,给景区添堵让祖国蒙尘的时候,湖北科技学院揽月车队的七名队员,骑上他们的自行车,倡导健康环保的理念,开展了通山黄沙铺镇的骑行。
黄沙铺,对于我和我的车队来说,已经是个很熟悉的名词了,因为这已经是我们连续3年骑行的目的地,而且是一年一次,只是今年比往年要略早。第一年是5月3日,第二年是5月23日。而关注我的骑行日记和我的网页的人,也会对这个地名并不陌生。
在我去年的日记中,最后有这么一段话;“黄沙,我们一定会再来,黄沙行,永远在我们的行程中!”于我而言,再来一次骑行就是去履约的。所以,我们早早就开始规划黄沙之行,而实际上,我们也没有爽约,就在这一天,我们实践了和黄沙的约定。不过,还是因为下雨和其他的一些原因,我们比规划的晚。而且,差一点这次也去不了黄沙,如果不是我坚持和同行的队友支持。
大概一个月前,我们就在规划黄沙之行,按我们的计划也应该在半个月前成行。我们期待能看到与以前不一样的风景,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新奇的感受,——那就是去看漫山遍野不含一根杂木的竹林,在春笋迸发的季节是怎样的风景?在杜鹃花开的季节,我们熟悉的山林又是是如何被杜鹃花映红?可惜在这个江南春雨绵绵的季节,我们的计划又一次被春雨打乱,一如我们最近每一次的骑行,而且,就在前几天,我们看天气预报这个周末依然是下雨,就是在骑行前一天,我们还不确定会不会要下雨。只有在昨天出行前看天气预报,我们才有把握不会下雨了。历史往往会重演,生命也许可以轮回。其实,对于这次骑行而言,重演的历史不仅有雨的威胁和担忧和因此推迟的骑行活动,还有我们这次骑行的人数和第一次一样都是七个人。原本计划要去的还不止七位,后来因各自的原因,有的就无法成行了。阿马队长在通知中说全程100公里,其实是有所隐瞒的,可我们知道,有些队员就是因为害怕这100公里才放弃的,而其中有的是去年参加过黄沙骑行的。去年都能骑,今年反而有所畏惧,这说明了“不进则退”的不仅仅是学习,骑行也恰如“逆水行舟”。长期不骑行,不锻炼,肯定要退步,也就达不到骑行的健身目的。如果说天气我们无法左右,自己的行动则是完全可以自己支配,发生这样的事情,多少让我有些无奈。作为一名骑行队员,不是因为客观原因而是因为自己的恐惧而不敢骑行,只能说与上一名合格的骑士的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
由于骑行的人数不如预期,原本计划去后来有事情去不了的马队甚至给阿红姐传话,建议我们不去黄沙了而是找条近路骑行算了。一直梦寐以求,计划了一个月的事情我岂能轻易放弃,质疑“为什么人少就不能骑”?坚持按照原计划执行,阿学也支持我的想法,于是我们很快达成了共识,按原计划行动。
黄沙之行,有很多固定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喜欢这条线路的根本原因。路况、风景是其中的核心因素。第一次参加黄沙骑行的阿军也深有感触。对于有过两次经历的我,一过大幕,马上如注射了吗啡般神清气爽。从大幕到黄沙的大约25公里路程,基本上在大大小小的上下坡中进行,上坡时,使劲踩踏,急速喘气,犹如黄牛耕地,同时为登顶而激动兴奋,下坡时完全放松,任春风劲吹撩起衣衫飘飘,犹如神仙下界,心旷神怡,同样其乐无穷。漫山遍野的竹林、树木制造的美丽景致和清新空气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就不用再提了!尤其其间山路两侧连绵数公里的竹林,为其他骑行路段所罕见,有些竹林其间竟无一根杂木让人惊叹不已,有的竹林是其中寥寥可数的几棵大树同样显得特立独行别有风味。所以我把这次骑行定位为竹林七勇士黄沙骑行记。骑行这样的路段,怎能不让人快意无限?
除了这重演的历史,这不变的风景和一样的快意,黄沙之行总会给我们一些意外,也许这同样是黄沙行的魅力所在。比如第一次迎接我们的逆风,第二次滋润我们的细雨,这一次光顾的则是酷热的天气。早晨出发预报的最高气温是29度,实际骑行途中达到31度,这样的气温在这个季节比较少见,所以虽然今年是我们最早的一次,却是我们三次骑行中最热最艰难的一次。下午本来体力要差些,中午二点出发到四点之间又是一天温度最高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每骑行6~10公里就休息一次,具体的间隔和休息的地点则是按是否有好的阴凉和风景而定。有一处,我们休息了大概20分钟以上,聊着天,也拍下了不少美丽的照片,将我们的骑士风采,定格在黄沙路上优美的风景里。整个行程去的时候不到4个小时,归程却足有4个半小时了,完成行程的时间也从计划中的6点推迟到了6点半。
这次黄沙之行,也出现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谈心,一个是丈母娘。先说“谈心”。车队里只有2位女队友阿红姐和阿华姐,自然也成了我们关照的对象,在一个团队中,关爱女士也是团队精神的必然要求。所以,当她们有各种理由骑行在队伍后面的时候,我们的男士也义不容辞充当她们的陪行,而我们骑在前面的队员也会适时停下来等候,然后笑话他们是在“谈心”。阿红和阿华都找过我们男队友谈心,而有幸被谈心的则是我们队伍中最会关心体贴人的两位司机队员阿学和阿斌。“丈母娘”是我们骑行途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一般我们中午哪个点吃饭,如果第一次骑行时提议的是某某,下次去的时候,有人问去哪里吃饭,我们就说是去某某的丈母娘家。这一次,我们给丈母娘赋予了新的含义。队友阿军最年轻,也是车龄最短的队员,可是他体力好身体棒,虽然经常骑的都是他没有骑行过的路线,却敢一个人冲在最前面。在大幕到梅田的路上,多数是我、阿文或阿学与他骑在前面。到南山时,我停下上厕所,本想叫他停下来,一犹豫,他就骑出去好几十米了,我也就没有再叫他。上完厕所,阿斌、阿文、阿华陆续赶到,我们就顺便休息,并等候后面一边骑行一边“谈心”的阿学和阿红,当他们抵达后我们继续休息。有人就问起阿军,我说他一个人往前去了,叫都叫不住。阿学笑言“是不是去找丈母娘了”。有人说要不要给他打电话让他停下来,马上人说如果他看不到后面有人应该会停下来给我们打电话的。可是,阿军并没有来电话。于是我们就讲起故事,说是有一个游客走散了,找不到住宿的地方,敲了一家农妇的门,农妇收留了他,他很感动,并且通过交谈喜欢上了农妇。巧的是农妇和游客都是单身,而这位游客其实是亿万富翁,后来就把农妇带了出来,让她享受了荣华富贵。阿军迟迟不来电话,我们猜测,应该是找到丈母娘了去了丈母娘家吧?等了很久,阿军的电话才打来,原来是他到了邹家山,遇到岔路不知道往哪里走,我就问他找到丈母娘没有,他回答说“没找着”。后面下一个休息点我们就笑话阿军太帅,看不中这里的女子,所以虽然试图找个丈母娘,结果并没有如愿。吃饭的时候,我们又说起这段故事,阿红也拿阿春开玩笑,说阿春这么喜欢来黄沙,是不是也有丈母娘在?
查找此前的日记,黄沙单程是52公里,这一次,自学苑小区出发单程56公里,而我到家的时候是112.6公里,我全程的骑行就应该是113公里了。这其间的差距,应该是路线有所不同,上次去杨畈走的是杨下,此次则是东外环。
愉快的骑行已经结束,美好的回味留在脑海,今后还有骑行的机会,说不定下半年我们还会去黄沙,去年就想看骑行黄沙路上的秋色,不知道今年能如愿否?
20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