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到骑友说起雨扇洞,却不知道雨扇洞在什么地方,更不曾骑行去过,所以,一直以来,对骑行雨扇洞充满了期待和向往。所以,今天骑行雨扇洞说“探寻”也是比较准确的。
为了骑行雨扇洞,我特地百度了一下,才知道雨扇洞位于咸安区汀泗桥镇大坪村,是咸安四大天然溶洞之一(太乙洞、鸣水泉洞、飞仙洞、雨扇洞)。接着,我又在地图上找寻雨扇洞的位置。在地图上,看到无论是骑行还是驾车都要从古田村的老屋张—花纹方向绕过去,却没有更近的从太乙洞附近直接过去的路程颇为不解。不过,我固执地认为肯定是有路进去,只是可能没有大路或者路更陡而已。早些年,我曾骑行到飞仙洞附近,没有能翻过花纹山前往星星竹海,一直引以为憾。前往雨扇洞,就需要翻过花纹山,只是过了花纹小学后是左转,而不同于去星星竹海是要右行。地图上显示,从我住处出发前往雨扇洞分别途经太乙洞和程益桥是29或28公里左右。
今天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三次独自骑行了。在短短的10天时间分别有3次户外骑行,套用现在一些流行的把某一年叫某某年的说法,莫非预示着对我而言今年将是个骑行年?
早晨7点,就起床为今天的骑行做准备。行前,考虑到是要探洞特地给强光手电筒充了电。8点,正式出发,取道咸宁大道、贺胜路、马柏路、南外环前往太乙洞方向向雨扇洞进发。经太乙洞到大桥方向意见是多次的骑行了,所以从住处到老屋张的大约20公里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过了老屋张,按照地图显示前方是飞仙洞入口处,直行就是一个上山的陡坡。按照车上的码表显示,此时已经骑行21.4公里。做了第一次休息后,我打开地图导航,向陡坡发起了冲击。指示到达目的地还有9.9公里。印象中这个坡是有一定难度的,可是骑行起来,感觉与自己去年暑假骑过的南岭简直是不值得一提了。行前本来还有些担心,骑到坡顶,发现竟然只有大约一公里就是下坡,感觉实在太轻松了。
下坡后就是花纹小学,按照导航提示,左转经过垅下村,前往雨扇洞而去。一路上有很多岔路,而导航似乎并不管用,往往是不需要它提示的地方在提示,该它提示的时候却没有声音了,所以不得不多次向路边的村民问道。一路问来,终于到了雨扇洞所在的大坪村了,走到了一条新修的水泥路上。往前走一段,导航提示只有30米了,到了一个陡坡下面。右侧是一面石壁,石壁下有一下棚子。我也不是没有怀疑那个石壁下是雨扇洞,但想到只有30米,而且是顺着新水泥路面,我不假思索就上坡了,以为坡顶就是雨扇洞。
上了坡,虽然我艰难骑行了不止50米,但还是没有到坡顶,导航也没有任何提醒,而且并没有看到有溶洞的迹象。前方坡道实在太陡了!我只好推行。推行到山顶就是一个同样很陡的下坡。骑行了一小段,坡实在太陡,又有弯道,我怕待不住,干脆下车停了下来。再看导航,发现已经偏离了地图上的雨扇洞。猛然想起,难道上坡处泥水路进去的石壁下才是雨扇洞?只是,并找不到问路的人,也不知道前方通向何处。想到这,我转而返回,推行到坡顶,吃了下东西补充能量。一面吃一面想,莫非这是新修的前往温泉的近道?只是不知道到底通向何方,又找不到可以问路的人,自然不敢贸然前往。
同样是推行下坡。对这样一个又极陡又有弯道的下坡,骑行毕竟过于危险。推行了一段,在一个稍微平缓的地方拍了两张照片做纪念后,翻身上车骑行到坡下,转而走近那段泥泞路。发现前方山上有位砍柴的村民,一打听,雨扇洞果然在石壁下。
推行到石壁前,果然发现一个大溶洞。这就是我心向往之的雨扇洞了!此时大约是11点钟。
关于雨扇洞,有这样两个传说。一个传说是这样的:相传,历史上某年久旱无雨,人畜无水饮用,庄稼绝收。一位神汉进雨扇洞“打龙”(即寻找龙,让它吐水),看见9条像9截树筒一样的龙伏在洞里,便用观世音菩萨赐给的宝扇边拨边骂:“此畜生,外面干得起灰尘,你还在这里睡大觉!”顿时,洪水从洞中咆哮而出。差点儿被淹死的神汉,连忙用宝扇往洞里扇一下,水退3丈;再扇一下,水又退3丈。他把宝扇插在洞门口,及时止住了汹涌澎湃的洪水。故名雨扇洞。另一个传说是:相传甲戌年(1934年)特大旱灾,王都堂拿着昔日皇上赐的御扇到雨扇洞“打龙”。进到洞里,看见1只脚盆大的老乌龟纹丝不动地躺在一汪深潭里,动情地说:“你这畜生,外面干得起灰尘,你还在这里睡大觉!”顿时,潭里的水汹涌而出,王都堂急中生智,用御扇一指,那洪水就退了3丈。为了止住洪水,他把御扇插在洞口。因此,雨扇洞还被称为御扇洞。
我轻轻推车下行,往雨扇洞走去,在进入洞内前,将车停了下来。
眼前是一个空间很大的洞穴。洞顶是倒挂的石钟乳和巨石,洞的地面是湿漉漉的泥土,间或有竖立的巨石和石笋,中间一条小溪流把洞面一分为二,左边不远处是洞壁,右边前方却暗不见底整个溶洞完全处于一种原生态的状态,看不到人工修建开凿的痕迹,也没有安设灯光,所以没有被人为破坏,因而独自走在洞里,让人感觉有些幽暗和冷寂,甚至还有些阴森,的确颇有些探险的意味,然而也因为如此还显得真实自然,比起那些经过开发失去原生态的洞穴也要显得更加生动和珍贵。
洞顶是倒挂的石钟乳和巨石,洞面是湿漉漉的泥土,间或有站立的巨石和石笋,中间一条小溪流把洞面一分为二,左边不远处是洞壁,右边前方却暗不见底。在洞口拍了几张照片后,我先是走向左边,发现路面虽然是湿的,踩上去却很坚硬,不是那种泥泞的湿地,也没有给水。跨过小溪流,我走向右边,眼前打开了一片深邃的空间。益于携带的强光手电筒,在手电亮光照射下,才能看清眼前的景象,只见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块和石笋石钟乳呈现在眼前。我忙不迭拿起手机拍了起来。我开着手电,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相机,在手电光亮的照射下,拍摄洞内奇景。奇怪的是,我拍完照片,手机马上自动关机了;再次开启手机,还有电量,还是能拍摄,拍后手机又自动关机了……如是几次,终于拍了几张照片,却也让我倍感疑惑。难道是洞内的亮度太低?还是温度太低或者湿气太重,导致手机开不了多久就会关机?可是为什么是拍照以后才自动关机呢?
看到了洞内奇观,也拍够了照片,满载着喜悦我离开了雨扇洞,走向了返回的道路。
原路返回,无需多言。虽然我也担心会走错路,但是知道垅下卫生室,都是我熟悉的地方,所以也算是顺利返程了。就在此时,我犯了个措施,也许是前面太顺利让我放松了警惕吧?我略作迟疑,便不假思索沿着大路直行,虽然我发现右侧也是一条比较宽的道路,但考虑到是右转上坡,并没有在意。走着走着,却发现有些不熟悉了。前面走到星星村,我感觉有些生疏,不记得经过这里。再前行,只见左侧是去星星竹海的路,我以为自己多疑,前方就是去花纹小学去古田村的道路,便没有任何怀疑继续前行了。遇到一个村子,感觉还是有点陌生,正好有几个人在屋场,一问,发现我还是走错了,原来前方是去赤壁的路。我想,也许这就是去随阳方向吧?村民告诉我,要回头直行才能去古田。只是,我不知道哪里有岔路啊,怎么会走错了呢?这时,旁边一小孩一句“走错好远了”让我顿时感觉有些悲哀。
好吧,我只好返回去找寻错过的路口,走着走着,再经过星星村,到了垅下卫生室附近,见到一个三岔路口,就是我望着右边的上坡大路略作迟疑却没有半点怀疑的地方。难道左转上去才是去古田的上山道路?刚骑上一个小坡,看到右侧的“花纹小学”,才想到果然这才是回到了正确的方向。
如此原路翻过花纹山,原来上山的陡坡变成了轻松的下坡,冲过飞仙洞路口,向老屋张飞奔而去。出于骑行尽量不走回头路的考虑,我没有右转去泉口水库—太乙洞方向,而是往大桥村方向而去,然后又是我们经常骑行的经大桥前往程益桥-白鹤-龙潭一线了。然后经嫦娥大道、咸宁大道,下午1:30左右,完成了此次骑行的行程,全程约67.5公里,竟然与初二的67.8公里惊人地接近!此行虽然只有短短67公里多,其间还因为走错路多行了大约5公里,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和无穷的回味。路好景美洞奇,实在不虚此行。
虽然一路上只是补充了一些茶水和干粮,也没有多休息,整个回程竟然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回到家也一点不觉得累。难道是我的体力增强了?还是骑行的快乐给我带来的精神力量战胜了身体的疲劳?总之,骑行是如此美好,加上今天的路线也是如此美妙,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意和享受!让我总是乐此不疲。每一次骑行的结束都期待着下一次的再出发。
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