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三天乐,环骑大咸宁(中)

[日期:2019-10-04 21:55:50] [字体: ]

    本来担心今天的行程会很无趣,但由于我的安排,加上机缘巧合,一天走下来,充实而愉快,有趣又有意义。117公里比昨天少一点,主要是路况差了些影响了速度,而且玩的时间多了些。说到玩,如果不是玩,今天的行程就无趣了!想想今天就不记流水账了,突出强调以下五个关键词吧。
    一是放歌。早晨六点出发,一出县城就是道路大维修,直到石城前方差不多长达20公里。大约9点进入通城县城,我提议在隽水镇的标志性建筑雁塔留影记念。一行下来,照相完毕,听到雁塔连廊传来嘹亮的歌声和悠扬的胡琴电子琴声,原来是一群老人在歌唱,分明一个完整而和谐的乐队,一个个那么投入,那么认真,吸引着我们,也感动了我们。雄起不禁问:我可以唱吗?我说肯定可以,你来吧。乐队有人(后来知道了她姓祝)说:要问她,并指向她说的那位老人。征得同意后,雄起点了一首《流浪歌》,那位祝姓老人与雄起来了个二重唱,其他几位乐手也认真地伴奏,其中一位弹电子琴的老太突然起身,我正惊讶,只见她端来一面小鼓。小鼓一敲起来,发现人家果然是行家,配着这首歌正合适。更有一位老人兴致勃勃地当起了指挥。除了雄起,我们其他三位队友也没闲着,拍照的拍照,录像的录像,我把整个演唱过程都录了下来。雄起唱完,赢得大家一致的赞赏,而我们终于和这群敬业而可爱的老人深情告别,依依不舍,小兵更是留下了祝姓老人的微信,答应要把视频发给她。
    第二个词是访古。从通城到沙堆只有12公里,沙堆到沙坪也只有10公里,我就给今天的行程设计了两个访古项目。一个是县城往东南经关刀镇到八燕村看八燕渡槽。我没问度娘,不知道渡槽什么时候动工、什么时候完成,也不知道它跨度有多长、最高的墩子又有多高,但那是我小时候深深的记忆,也是父亲年轻时辛苦劳作的故事。大约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每到秋收后的冬闲时间,作为壮劳动力的父亲,都要出去兴修水利,那时候好像是全县调配劳力,父亲去的地方很多,修的水利工程不少,八燕渡槽就是其中之一。小时候只是听父亲说起过,就有了去看的想法。早年去塘湖是我第一次见到,它的雄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只是在别人的车上无法停下来驻足观赏。因为无法安排旅游公路,我就改安排了参观八燕渡槽的项目。由于道路从渡槽中间两个桥墩间经过,路边更有一个山包,把渡槽生生隔成两段,在路上无法看到渡槽完整的面貌。我想:要是能上去就好了。一问当地村民,果然可以!就按照村民的指示从山包上登上去。到山顶,有两段折拐的石级可以上一个平台,从平台就可以进入渡槽。这一看,左右联通才是一个整体,果然更加壮观,简直可以用气势恢宏来形容。站在渡槽石板桥上眺望两侧,远远近近山峦田畴房舍尽收眼底,让人激动不已。更让人佩服的是,这是将近50年前,在没有任何机械装备的情况下,千千万万的农民用肩挑手提修成的,而那些桥墩也是一款款凿平的石块通过水泥的粘合堆起来的,在当时的条件下,该有多么不容易!农民们又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其中也有父亲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功劳!如今父亲已经去世6年了,看着这一幅伟大的杰作,对父亲那辈农民更是增添了敬佩之心,对父亲也是多了一份怀念之情。
    告别八燕,又经过一段12公里中差不多有10公里在颠簸的路段,在沙堆进行我们的午餐。休息后,大约两点,我们前往四庄乡大源村国爹屋,开始第二段访古行程。这里是抗日战争期间老咸宁师专前身之一的湖北省立第一高级师范学校一段时间的旧址。那时的蒲圻师范学校几经颠沛流离经麦市石坪塅终于在大源安定下来。万国钧校长厉精图治,学校逐渐走上正规,还在附近的栗坪办起了附属小学。真到抗战胜利学校才迁回蒲坼。大约23年前我为校庆访过这里,当时遇到二位老人,有一位就是一师的学生。他们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哪是教室,哪是学生宿舍,哪是教员宿舍,哪是万校长的宿舍兼办公室,让我听来仿佛他们回到当年,而我在他们的叙述中也仿佛听见当年先师的谆谆教诲和前贤的琅琅书声。可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由于无人居住、也无人保护,已经年久失修的坍塌的残垣断壁,再也看不到当年的样子了!我们留下几张影像,悻悻而别,疼和惜塞满我的内心。有多少历史遗迹就是这么湮没的?有多少历史故事就是这么让后人遗忘的?有多少优秀传统也被后人抛弃?
    第三个关键词是串门。今天先后去了好几个亲戚家,或者准确点说从亲戚门前过,因骑行的时间关系都没找他们,——就是找也可能找不到,因为他们有的根本就不在家,即使在家也不敢打扰,太耗时,只要拜访一家,今天的骑行任务就无法完成了。早上从崇阳出发,在金沙桥因修路向右走,就很接近二姨妈家,因刚开骑没能专程拜访;到通城,有不少同学,一来时间太早后面要走的路多,二来人家在休假也不敢打扰;到沙堆有小姨妈一家,在沙堆吃中饭时按说可以拜访下,怕劳烦人家要留我们吃饭也只好放弃;大源是大姑妈的家,估计不会在家也没去找;往沙坪去的路上经过外甥家,想想他本人应该不在家也没停下骑行的步伐;接下来是我老家所在的小井村,舅舅家和我老家都在这个村,但一则因为有点小远(估计都在二公里左右),前两天专门看了妈妈,自然不好浪费骑行时间专程拜访舅舅或者再去看妈妈;枫树村是大姐和二姐的家,经过大姐家门口,看门是锁的估计不在家很想拜访也只好作罢,二姐家不便路又不知道人在家不也只好不去了;再到黄茆村经过另一个外甥家,一家人都在外面打工,自然无法拜访。就是崇阳县城也是有亲戚朋友,找谁可能都是给人家添麻烦,一律不骚扰了。一路的亲戚朋友就一个也没见到,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四是探索。为了不走重复路,也因为不能走旅游公路,只好在从通城前往通山的路程上设计了一条绝大多数路段没骑行过的路线。走的时候对路况也没底,不过,除了一些路段破损严重处,多数路况都不错,也没多绕路,在下午五点左右就抵达崇阳县天城镇,再次住宿于这里。其中从沙坪经黄茆和蔡墩乡到县城的路从没走过,不仅没有出现我担心的路况不好或绕太远的情况,而且连续的不大不小的上下坡成为此行独一无二的路段,让我们尽享骑行的乐趣。
    另一个也想附带说说的关键词是修路。昨天上午临近中午将近10公里维修路段的颠簸与灰土让我们吃尽了苦头,今天上午一出城就给我们下马威,从崇阳老二桥附近直至石城都在修路,长达20公里之多,有的路段完全叫稀烂,而飞扬的灰土也让我们叫苦不迭。当然,这些与我们骑行的乐趣一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2019.10.4

阅读:392次  

复制 】 【 打印 】 【 关闭
·从崇阳到温泉,将雅俗共享延续下去,将快乐进行到底 2025-05-03 16:55:16
·从温泉到崇阳,骑行不一样的线路,体验别样的骑行感受 2025-05-02 21:34:51
·天涯任我行 2025-03-16 18:00:02
·蛇年首骑杂感 2025-02-24 15:32:00
·又环大咸宁之第三天:圆满收官,揭开的谜底与留下的遗憾 2025-01-14 21:37:18
声明: 本栏目的文章均系站长原创,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谨供阅读。欢迎发表评论和提出宝贵意见。如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站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