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揽月自行车队(原名中老年自行车队)开展骑行已经12年有余了。让人有点遗憾的是,随着一批如今已经60多乃至70来岁的老队员的逐渐淡出,以及后来断断续续加入的队员有渐次退出,近年来,特别是最近这两三年,参加骑行的队员越来越少了。每到周末的活动,常常只有2、3人,或者4、5人,骑行路上,我们越来越冷清和孤单了。有时候连一个伴也没有,只好独自骑行,所以给自己取名“独行侠”。
又是一个周末。此前,根据一些队员的建议,我先就针对即将到来的“五一”五天长假做了规划,计划骑行4个单位时间。鉴于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没有安排长途的骑行,而是两个半天两个整天。在这些路线中,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次或者多次骑行,当然全部骑行就更好了。为了安排五一骑行,想到早些时候老队长阿牛兄安排的5条线路,我觉得很有参考价值,专门征求了他的意见。在综合考虑他提供的线路安排后,结合假期的情况,我规划了4条线路,其中两条在他的路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五一假期之前还有一个一天的周末,正是练兵的好时候。怎么安排呢?我想不能走五一规划的4条线路,也不能走前两次刚刚骑行过的线路。这时,我又想到了阿牛兄的五条线路。于是,在其中一条线路的基础上,提前两天确定了这个周末,也就是今天的骑行线路:
学苑小区—东外环—马桥收费站口—朱桥—131(李家泉)—高塘村—霹塘湖—大屋吴—双溪桥镇—新屋李海—黄祠村—花坪村—泉都大道一咸宁大道。全程约65公里。
与牛兄安排不同的是,他计划到了花坪村前往贺胜鸡汤小镇—梓山湖—上南庄—横沟,返程。
单看这地名,好多就不熟悉,像李家泉、高塘村、霹塘湖、大屋吴、新屋李海都是第一次听说。在百度地图上,发现如果只考虑大方向,会有很多可供选择的路线,不一定都经过这些地方,如果要严格按照路线走,只好分段导航了。只是,对这些地方的路况如何,一点底也没有。
通知发出去后,反应依旧很冷清,表示能骑行的还是只有雄起、南山、胡说(阿文),还是几个骑行比较多的队友。另外还有2个不确定的。感慨中,我写了首诗,发在微信群。后来做了些修改,大致如下:
清清冷冷静静,
不见昔日繁华情景;
凄凄惨惨戚戚,
只落得个单形只影!
我去也,
天宽地阔任我行;
我来兮,
心旷神怡立山顶!
“凄凄惨惨戚戚”是我最先想到的一句,借鉴的自然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当时确实是这么一种感觉。后来想到能参加的还是我们几个经常骑行的,就有了些悲壮感,突然地又想起鲁迅先生的一首诗的一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仿先生的诗写作:“忍看朋辈车生锈,独向山间觅小诗”。南山兄开玩笑,说把“觅小诗”改成“觅小蜜”,更吸引人,估计大家都会跟你走。虽然是句玩笑话,却激发了我的兴趣,感觉也没有必要太悲伤,乐观点是不是更好?于是,我根据先生的诗写成了这样四句:
梦里依稀车友闹,
田间恍惚队旗飘。
暗笑朋辈车生锈,
独向村头访小桥。
为了调笑,在微信群里,故意把“小桥”写成“小乔”,——三国周瑜家之小乔也。波波可能觉得山里没有小乔吧,建议“小乔”改为 “小芳”,村里的姑娘也。
今天早晨7:30,前述4人加上小兵按照预定线路出发了。建议改“小芳”的波波却没有来。
一出门,小兵就叮嘱再叮嘱走点好路。因为我也不熟悉这条路线,无法确认都是好路,但是既然定下来了,刀山火海也得上了。谁知道这是我们近年来走的最复杂的一条线路呢?一路上的风光倒是没得说的,山间也好,田间也吧,是最自然最朴实最美丽的风景,路却是从最好的到最烂的各种路况都有。
首先是咸宁大道到东外环最好的宽阔的沥青大道。自然也有新修的或者多年的水泥路面,都比较洁净平坦,走起来也很好,从麻塘到朱桥到131工程到李海泉、咸安三一八惨案丛葬坑到澄水洞村都是这样;还有碎石沙土路,虽然差了点,但也能接受,从高塘村—霹塘湖—大屋吴—双溪桥镇大都是这样的,有一段路在维修中,被扎破的路面上颠簸让我们还是吃了不少苦头,——好在不长。
如果以为这是最差的路,那就大错特错了,考验还在后头呢。到了双溪镇,按照骑行路线我设置了经新屋李海到黄祠村的导航。前方从高唐村到双溪虽然我们没有走过,一路上有不少村庄,问问村民就走过来了。有趣的是,在渡槽(霹塘湖到大屋吴的路上)下,雄起用普通话问这里叫什么地方,人家不仅没有告诉他,他反问他是哪里人干什么问这个。让我想到是不是我们“奇怪”的装扮和普通话让他生出戒备心理或者排斥心理?我们笑谈是不是把我们当成搞军事情报的日本间谍了?敌情意识还是很强嘛。而南山用咸宁话问人家立马热情地给他指路了。我们不禁感慨:骑行在咸宁的乡下,有一个懂咸宁方言的人多么重要啊!也就是说的这个途径点新屋李海,我们真是被害惨了,走过了大段好些年都不曾走过的路段,那路况不是一般的差啊,简直就是原始的山村道路,有的是被水冲刷过的凹凸不平的泥土或者沙土路,有的是积满杉树枝叶的林间路,有的是积水的黄泥路,有些路还无法骑行只能推车走。这可苦了小兵了。本来他说走点好路的,谁知道有这么差的路呢?加上他是唯一骑旅行车的,不像我们都是山地车,更不好走了。他本来是走在前面的,有两次他看见好路他往好路走,谁知道导航偏偏指引的是差路。于是他只好跟在我们后面,有一次就跟丢了,只好给我打电话问路。大家感慨,幸好没有女队员,幸好红姐没有来,不然真的只好哭,以后更加不敢和我们一起骑了。
好在过了这一段,到达黄祠村前我们走上了熟悉的水泥路面,摆脱了这段噩梦般的经历。我开玩笑说:牛兄设计这样的路线自己却不来,是不是也该他自己体验下呢?也许他没有走过这段路不知道这么烂吧?不过,也许他来走可能不是导航指的路线呢?因为在不熟悉的路线被导航所害我也不是第一次第二次了,也许它指的就是近路,也有路远一点点但是路况要好呢?就向小兵说的,按他“走错”的路走也许也能到黄祠村呢,说不定更快呢。本来我们也知道,到了双溪后走阳新到咸宁(横沟)的317省道更近,就是从我们多次走过的袁铺到黄祠村也很好啊!只是因为没有走过经过新屋李海这一段,想按照设定的路线来,也都走点路,谁知道就这么差呢?过了黄祠,一路飞奔到余花坪村,很快上了泉都大道,我们又进入了宽阔平坦的沥青路面了,10多公里后回到咸宁大道,也终于结束了今天特殊的程线路。如今的泉都大道也非常漂亮了,成为继桂乡大道后咸宁的又一条风景美丽的出城大道,只是全是人工种植的草坪和花木,多了人为的设计,少了自然的淳朴,美则美矣,但并不是我最喜欢的路线,也不是最佳的骑行线路,最美的还是从131到澄水洞村的这一段山间道路,长长的上坡,然后是长长的下坡,一路山川秀美,楠竹丛生,百鸟和鸣,乃百骑不厌的骑行者最爱线路。
果然如我在地图上的逐点累计,全程大约65公里,有一半的路程是第一次走,有一半的路段是在泥泞或砂石中越野。正所谓翻山越岭皆是路,有路就有骑行人,揽月车队“五魁首”的骑行一路高歌猛进(几位队友都有车载音乐),在历经磨难后也终于凯旋在正午(可怜我还得回家做午饭)。虽然有些累,但是很快乐,期待着五天后“五一骑行季”的到来。
20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