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对咸宁温泉的车友来说从来都是骑了还想去永远不厌倦的骑行目的地。此前,我和我的热爱骑行的同事已经骑行了两次了。特别是去年骑过后,看到已经修好的沥青路面的登山和下山公路,就相约什么时候再骑一次。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今年骑行启动比较晚,担心仓促骑行白云山难度太大,不得不暂时把骑行计划搁浅。经过一个多月的几次拉练,终于预定五一长假期间安排一次,因而就安排在5月4日,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行除阿牛哥外,是早晨6:40左右出发的,下午4点左右各自回家,全程约92公里。路线与上次相比大致相同,但比起上次骑行,我感觉除了天气热些了外,似乎对我而言难度变小了。回来查了上次的骑行日记,原来是去年的4月7日,难怪没有今天热啊。每次都骑行,风景却不同,感觉和体会也是大不一样。今天的骑行中,在我看来最值得品味的是三个关键词:人、路、水。
人:五虎上将or老青年 上次是一行4人阿牛哥、雄起、小兵和我,这次的5位骑行者竟然有3位和上次一样,唯一例外的是小兵。本来我们是希望也以为他能参加的,结果不知他是信心不足还是另有缘故,最终选择了缺席;新加入的是去年晚些时候参加我们一起骑行的南山兄和更晚一些参加骑行的波波。经过将近一年的训练,南山兄的实力已经大有长进,如果不是春节以来骑行较少,加上天气炎热,一气骑上山也应该不是问题;而波波则是年轻气盛,一路在前领骑,也是我们中最早登顶的。早晨6:30,我和南山、雄起到了约定的集结地,却不见波波,大约10分钟后波波匆匆赶来,我们立即出发到刘香,——阿牛哥的乡村别墅与阿牛哥会合,一行5人的队伍终于组成,一路朝白云山奔去。巧的是,我们一周前参加骑行的也是5 个人,而这一次本来胡说老弟也是要参加的,因为家里的缘故没有同行。
一路骑我一路想,5个人是不是可以叫五虎上将?车队里要论实力和对骑行的热爱,除了我们5个,也只有2、3人了。到了山顶,雄起老弟提起今天正好是五四青年节,上白云山的五个人可以算五位老青年了。如果说我想到的五虎上将还有点不知高低带些玩笑的意味的话,自称五个老青年倒也真说得过去。虽然我们5人中最年轻的才40来岁,但另外4个人都在50以上了,阿牛哥更是已经60有6。正因为我们坚持骑行,我们的心态才会如此年轻乐观,我们的身体素质也算不错了。
路:上坡﹠下坡 骑行人最爱的路线莫过于一路上不停地上坡和小坡。对此骑行界有句俗话叫“上上下下的享受”。今天的路线完全符合这个要求,可谓最佳骑行路线。除了登顶白云山大约6公里的上坡和大约5公里的下坡,其间大大小小的坡也是随处都是。除此之外,一路上的风景也是各领风骚:既有田畈也有山丘,既有鸭行田畴,也有鸟鸣山涧。城市街道、乡村公路、旅游公路穿城过乡,翻山闯畈,过麻塘、石溪、黄铁、高桥、大幕、石桥,把我们带到白云山下。
上山途中,两侧或竹林或松林相对应,让我想起一个成语茂林修竹来。今天天气实在热,得益于这些松林和竹林带来的阴凉,让我们登山之路显得不那么残酷和艰辛,而竹的挺拔、松的坚韧似乎给了我莫大的力量,也激励着我战胜自然气温的炎热和自身体力的疲劳,奋勇攀登前行。要说上白云山难是因为有大约6公里的上山路,但真正的难度其实就难在登临观景台前的大约3公里。最初的2公里是缓坡带着陡坡,因为刚开始上坡体力也好所以相对比较容易;当你感觉开始有些吃力的时候,马上有1公里上坡下坡和近乎平路的组合路段,让你觉得轻松了很多;很快真正的挑战来了,到观景台前的3公里都是陡坡为主的连续弯道,绝无平缓之处可以让你松一口气。我们一路之行而上,因为一个疏忽我把龙头打多了点,搞得车头向下了,以至我不得不右脚从踏板上下来支撑住才让车子没有下去。因为坡太陡,我只好推行了几米到一个稍微缓和一点的坡道处。正准备上车继续骑行,想到反正已经下来了,不如喝点水补充下“能量”,因而导致我没有能做到一脚蹬上山,是此行中唯一的遗憾,只好留给下次来弥补了。喝过水后我很快跨上车子继续骑行,也只是稍微比波波晚了应该不到2分钟。
下山途中,骑在蜿蜒而下的铺着沥青路面的山路上,感觉如同粗犷中融入了柔情;再看看道路两侧,一枝枝人工种植的或红或粉或白的虞美人、黄色的花菱草以及白色的大滨菊和黄色的金鸡菊中夹杂着一簇簇开着黄色小花的苦荬菜花,似乎又看到妩媚中透出狂野来。想到这些,骑行旅途就不觉得那么热和累了,而是充满了力量和勇气。
水:混合水vs能量 水能成为今天的关键词,主要是炎热的天气。早在出发前一天,考虑到天气预报今天会有36度的高温,白天大部分时段都在34度以上。鉴于上周骑行因为水带得不够的教训,我头一晚就特地到商店买了2瓶运动能量,早晨又烧开了七里山桶装水,用我1公升的骑行水壶装满了一壶,再带了一瓶景田纯净水,装了一盒蒙牛纯牛奶。到阿牛哥家刘香时,又往喝了一半的水壶里灌满了茶水(用山里井水)。后面4个多小时的骑行中,我统共喝了半瓶混合茶水,喝光了一瓶纯净水和一瓶能量。到了南山兄家,给我们每人一瓶瓶装凉白开的同时,也让我们吃到了今年骑行途中第一次西瓜,此外我又往混合水里倒了半壶开水(村里的自来水)。中午到高桥镇,再次往我喝得只剩半瓶的水壶里又倒满了水。这样一来,我骑行水壶里的那壶水里竟已经装了4种不同的水了。而一路走来,包括“能量”,我一共喝了7种不同的水,共计4升左右。幸好我们如愿10点前就上了山,不然喝的水可能还要多。另外,我还在白云禅寺的泉水井里装了一瓶水带回家。不知道这佛家的山泉水是不是有神奇的功能?
也许得益于上山途中喝的“能量”给我提供了能量,让我在登顶过程中觉得似乎比上次要轻松,而下山后似乎也没有累的感觉;而正因为先后在家里携带、继而中途3次蓄水的那瓶混合水,也让我在炎热的旅途中及时补充了足够的水分,不至于因为干渴而疲劳乏力。骑行归来的最后一段路,我和雄起都有同样的感觉,似乎不如前天那么累。那么这到底是能量的作用更突出呢,还是混合水的效果好呢?这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补记:白岩泉的景—骑友间的情 骑下白云山,我们在白岩泉玩了半小时。看飞瀑,听泉流,沐冰泉,享阴凉,攀古树,走吊桥,是骑行途中最浪漫的时候。在这里,我们一行也拍了很多的照片,张张美得令人心动,发出来让微信里的朋友们心向往之。在南山兄家,我们游览了他家新建的别墅享用他弟弟热情地给我们提供的西瓜和水,让我们感受到车友和同事兄弟般的感情。最后我们绕道又把阿牛哥送回乡间别墅,再一次体现了我们之间的深情厚意。因为路线的原因和其他特殊情况,我们没有能在他们两家乡下吃饭,但是他们都邀请我们下半年凉快些再去,骑车、吃饭、打牌,把骑行和休闲融合起来。让我们充满了期待。
白岩泉的美景人人都可以去欣赏,可骑友之间的这份感情却为我们独占。美甚幸甚!
20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