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电视剧《人世间》很热,评价也很好,当然也不乏不同的观点,也有人拿电视剧和原著比较,说是有不少改编,尤其是后面的结局。似乎小说作者也参与到电视剧的制作中,感觉对小说的改编也得到了他的认可。很少看国产的流行电视剧了,这部电视剧被当成正剧,视作正能量。
我花了一周多时间忙里偷闲看完了这部电视剧。此前我没有看小说,无法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但单纯就电视剧而言,看过后有点失望。
有人说小说里周家兄弟太苦了,让人心疼,感觉好人不应该是这样一个结局,于是电视剧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满足一下善良人的心愿,但是我感觉这样一来,就和全剧的整体基调违和了,至少前面的铺垫做得很不够,不符合生活的逻辑,也显得很突兀。首先,把小说中秉义得癌症而死的结局改为让秉义活下来的处理,使故事显得平淡,缺乏震撼力,仅仅是为了让周家兄弟全活着吗?为什么要都活着呢?为什么别人能死他们兄弟就不能死一个?其次,让楠楠死的处理,也显得很仓促,感觉纯粹是为了让秉昆和骆士宾打架让骆死掉而设计的。这个好像是小说里的故事,电视剧没有修改,我倒是应该把这个改改更好。让秉昆坐牢和骆士宾死都不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方式,也让戏剧冲突变淡了,留下骆士宾后面的故事一定更有看头。可能这样一改,后面几乎就要全部重写,工程太大了吧?但是这种处理我觉得实在不算高明。还有,乔春燕后面的变化也有点突然,处理得太差,春燕为什么要相好的方向转变呢?一是没有铺垫二是没有必要,也不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此外,让冯化成出家的处理真的是太荒唐了,好像是故意给观众一个交代,实为蛇足。其他就不一而足了。
有两个处理比较喜欢,个人认为也比较到位。一是周蓉带冯玥去贵州看到她全心付出的小学成了村民的家的情节,这样一种反转对周蓉打击很大,反差很大,很感人;二是光字片的改造也是合情合理,拆迁过程中人性的刻画也很到位。当然还有一些地方处理得也不错,但印象不深刻,一时想不起来。
最喜欢剧中的两个人,一个是光明,一个是郑娟,很喜欢他们,他们身上有人性的善良,代表了人间的美与希望。乔春燕后面如果不转变,也是个很丰满很生动的人物。金老太太的刻画也很真实很丰满,实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对全剧给个总结。第一句话: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第二句话改革开放前的故事编得算比较好,后面就显得技拙了,有点肤浅。
人世间,有时候就是有点苦,也不是因为你善良就一定有好的回报。事实上,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坏人也往往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当然,吃点苦也没有什么,只要你内心有坚强的追求与坚定的信念,只要你认为值,也心甘情愿去付出,在付出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追求,得到了灵魂的安慰,了无遗憾,那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如果说好人就真的一生平安,一定会终荣华富贵、心想事成,做好人就这么容易,大家就都做好人去了,哪里还有坏人?那也体现不了好人的难得,体现不了好人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精神了!好人之所以叫好人,往往就是因为他愿意为他人为大家的利益去奉献,去牺牲,去吃苦,去忍辱负重,去任劳任怨,让自己受损失,让他人受益,从而彰显他的高尚、他的贤德,从而被他人认可和尊重,给社会带来正能量,去引导他人向上攀登向善发展向美看齐,推动社会向前行进。
苦没有什么大不了,如果苦能苦出它的意义,闪耀苦的光辉,苦点又如何?因为这就是生活的真实、人世间的真实,也是人性的真实。真实的,就是感人的,有启发和教益的。
2022.3.6初稿,3.12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