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职业的关系,读书几乎是我每天不可或缺的一件事。但是,同样因为工作性质,只能用一些零布头的时间看一些比较短小的文章,所以,很多年已经没有看过长篇小说了,在看张洁的这部《无字》之前,我甚至认为除非我退休以后,估计也不会再与长篇小说结缘。可是,事情偏偏背离了我的设想。
记得是二月初,突然得知了作家张洁去世的消息,立即让我想起年少时看过她的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虽然年代久远,记忆模糊,但20多年前的的怦然心动似乎只要一想起就能感受到。就是由于这份情缘,我仔细地看了关于她的生平介绍,才知道她是当代中国作家中少有的获得过两次茅盾文学奖而且是第一个两次获得茅奖的作家,两部作品一部是《无字》,一部是《沉重的翅膀》。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关键是,就在这时候,我看到了姜洪写的这篇《张洁:以“无字”追寻蒲圻城里的“父母爱情”》的追忆文章,知道了1994年1月,张洁专程来到赤壁,也就是当时的蒲圻,据说是为了写一部长篇小说,若干年后,她的《无字》出版了,原来她就是为了写《无字》来来的,书中他实名记叙了在蒲圻的寻访。蒲圻正是书中叶莲子和顾秋水结婚开始婚姻生活的地方。就因为如此,我专门从网上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的《无字》,而后便每天挤点时间读了起来。
小说讲述了女作家吴为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感情经历与心路历程,展示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命运变迁与人生坎坷。和我预想的不同,这部书不是在循着事件的时间顺序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不是从开头讲到高潮和结局,娓娓道来。它其实是在写人,写人世、人生、人情和人性,写这个时代里人的遭遇,以及这种遭遇如何地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的性格和命运。所以,对于习惯于看小说主要是看故事情节的我来讲,一开始看得实在有点累。但是,渐渐地,我被作者的叙述所感染,时代的风云在我眼前变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走到我的面前。时代的洪流波涛汹涌,置身于时代大潮中,每个人都是那么渺小,那么无助。无论是你试图成为在浪潮中搏击的弄潮儿,还是被动地裹挟在其中,最终都是无法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比如顾秋水、胡秉宸,他们应该是时代的能人,由于自身家庭背景、思想观念、个人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在选择时有不同的表现,也有着不同的生活、生存状态,虽然也曾风光过,但是无一不是时代的产物,也最终被时代所驱使,论文悲剧角色。再比如墨荷、叶莲子、吴为,更是别无选择,只能随波逐流,命运的悲惨,也更是令人痛心!为了生存,叶莲子不得不寄人篱下,给人当奴仆;才一两岁的吴为,就懂得去讨好别人换来一颗糖果的赏赐。这样一种遭遇,让她们的人生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决定了她们的生命基调和人生走向。
作家吴为一家四代人的感情生活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展开。无论是叶志清之于墨荷、顾秋水之于叶莲子、胡秉宸之于吴为,无一对于自己的妻子是出于真爱。墨荷每天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受尽婆婆和小姑的虐待,叶志清却没有给予他丝毫的温存,只是把她当成借以发泄性欲和传宗接代的工具,时代根本没有给她追求爱情的机会,爱情对她而言只是一个心底遥不可及的梦。叶莲子上过几天私塾,有一定的文化,于是在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上,违背父命自己挑选了丈夫,但在叶莲子和顾秋水这桩看似自由的婚姻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天意弄人的残忍玩笑。顾秋水对叶莲子的追求似乎源于一个误会,而叶莲子之所以选择顾秋水也只是为了逃离刻薄的继母,这也就注定了这场婚姻的悲剧性。顾秋水为了自己的前程,无情地抛弃了叶莲子,也不管叶莲子与小吴为在这样的乱世中如何生存。身处这般水火煎熬下的叶莲子,生活尚且岌岌可危,更遑论那虚无缥缈的爱情了。吴为在一次一次的逃难中见证了父母的爱情和婚姻悲剧。虽然她也清楚地认识到,爱情和婚姻她都玩不起,却疯狂地爱上了与她年龄悬殊的胡秉辰,在和胡秉宸的婚恋中,吴为始终在追求与捍卫自己的爱情,哪怕她已经洞悉了这个男人的虚伪与懦弱,却几乎是用牺牲精神去爱他,甚至不惜巴结讨好他的女儿芙蓉,承受组织的压力和白帆的侮辱。爱情对吴为而言,是一场猝不及防的噩梦,毁了她的一生。和母亲吴为一样,禅月也是在父亲缺位的情况下长大成人,目睹了姥姥、妈妈为情所累的一生,于是她立志要改变家族女人的命运,不再重蹈前人覆辙。能说出“我生下来又不是为了嫁人的,将来嫁不嫁人都难说,生活如此丰富,把我的心装得那么满,留给爱情的位置怕是没有多少了”这样话来的禅月,固然不会轻易为情所伤,但是似乎也只能见到爱情的荒漠了。对女人而言,这算是悲剧呢,还是喜剧呢?在《无字》中,从墨荷到叶莲子,再到吴为,婚姻对女性的不公似乎并没有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减轻,相反因为现代社会生活的更加复杂而使得灾难更加深重,女性在倾其所有去追求属于自己爱情和婚姻的自主的时,悲剧命运并未因此得到任何改变,相反还在恶化。在第一代,虽然墨荷的婚姻是在她完全没有自主权的情况下,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完成的,在家中无权无地位,叶志清虽然也常出去逛窑子,但至少没有遗弃她,让她还是有一个家;到了第二代,叶莲子的婚姻虽然在表面上涂抹着“自主”的色彩,但与顾秋水结婚后不仅要面对身体层面的饥饿困窘,更要面对精神层面的肆意虐待,让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她带着襁褓中的吴为独自面对生活的艰难,含辛茹苦四处奔波中还对无情抛弃她们母女的他抱着永远实现不了的希望为他守候;而到了第三代,吴为虽然有着名作家的光环,依旧遭遇了不堪其辱的婚姻经历,面对胡秉宸给予她的是精神上的虐待。羞辱和无耻的背叛,最终在压力下走向疯狂。如此种种,让张洁不无绝望地感慨:本世纪初的女人和将近100年后的女人相比,那一个天地未必更窄,这一个天地未必更宽。
叶莲子是张洁花了大量笔墨、倾注了深厚情感着意刻画的一个人物,也就是在书中与蒲圻直接发生关系的一个女人。在阅读《无字》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地与她产生了心理上的共鸣,完全沉浸在她的命运中,从最初的同情继而到后来的深深敬佩。对于这样一个处于社会下层、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女人来说,她真的过得很不容易,命运似乎对她也特别苛刻,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让常人无法忍受。但她又是那么坚韧、那么善良、那么能干。她不同于她的母亲墨荷,只会听从父亲的安排、服从婆婆的驱使、承受小姑的虐待,虽然内心试图反抗,她的反抗却是那么无力无效,死了也只能被婆婆一把火烧掉;也不同于她的女儿吴为,自私而虚荣,把痛苦施加于母亲和女儿身上,把一切的责任都推给叶莲子,最后自己也被逼得发了疯。于叶莲子,她一直在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就是做人的尊严。为了生存,哪怕身体上不得不当奴仆,仍要做一个有骨气、有人格尊严的高贵的奴仆。为了外孙女,她宁愿去买餐馆的剩菜,却不愿意去向人乞讨。这一切,都源于叶莲子深沉的博大无私的爱,女性的、人类的爱。她敢于追求爱,用心爱着自己的丈夫,知道丈夫为难,更怕自己的理所当然的请求会加重丈夫的为难,选择什么也不说,一切都自己承受,在艰难中求生,想方设法把女儿带大;自己就在隔壁教室、听到女儿被势利的老师暴打的声音,自己在房间、看到女儿寒冬里却只能在室外挨冻,是何等心疼!她却无能为力,只能回家后用母亲的爱来抚慰她;因为女儿的自私,她不得不用微薄的生活费,来养活自己和女儿以及女儿的女儿,为了让外孙女尽量健康成长,活得有尊严,用自己的聪明、勤劳和能干,让荒漠也长出小草、开出小花。这种母爱的博大的胸怀,不由得不让我油然而生敬意。叶莲子身上的母爱不仅哺育着她的女儿和外孙女,也以母性的乳汁,滋养着后来的人们,以母爱的力量,震撼着教育着一代代的读者。叶莲子也注定要以一个伟大的母亲的形象屹立于中国文学的殿堂。
这里我想特别说说我看第二部第六章第三节叶莲子历尽千辛万苦,带着吴为香港寻夫见到顾秋水后作者的描述给我带来的内心强烈的撞击。这一节真是看得我难受死了。真为叶莲子心疼,如此善良与天真,再苦再受欺凌也没一句怨言,只知忍气吞声默默承受;对吴为也充满了同情,才懂得生活境遇多么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也对顾秋水是恨得牙痒痒,这人还有点人性吗?真想一刀捅死他这个禽兽不如的混蛋。
我想,张洁为什么把这部长篇冠名为《无字》呢?突然想到小说正文前第二页来。像第一页在素净的纸面上只有“献给我的母亲张珊枝”一行字一样,第二页也是在素净的页面上赫然写着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和“——老子”这样一大一小两行字。也许这就是张洁书名背后的密码吧?这部分为三部共八十余万字的小说好似一部雄浑的交响乐,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进行着灵魂的拷问,留下无尽的思索,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作者意在暗示人世间太深重的苦难难以表述,太深沉的感情无法言说,所以《无字》吧?
关于这部书的写作,好像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张洁于1989年开始创作《无字》,1994年推倒重来,1998年后又一遍遍地改、一字字地磨,这一改一磨就又是两三年。为了写《无字》,她采访、收集的各类资料有两尺多厚。为了一个小细节,她三番两次地乘火车到偏远的原型小村小镇探访,寻找独特的艺术感觉。这正好和姜洪文章说的1994年元月她来蒲圻探访的情节相吻合,而她实地看到的东西和从《蒲圻文史》中看到的资料自然也被她写进了作品。在十二年间,无数个日日夜夜,她在计算机前往往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或字斟句酌,或奋笔疾书,书稿由薄变厚,又由厚变薄,最后硬是把已然写就的四部一百余万字压缩成最后的三部八十余万字。作者对写作这种认真的态度,不正是我们许多人身上迫切需要而又十分缺乏的吗?
说明:本文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料,但都是我比较认同的,为了更完整地表述小说的意蕴,所以引进了本文中。
20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