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被媒体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校长”。尽管极累,但他认为自己在做“一生中最有意思”的事情:退休后执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南方科技大学。他就是66岁高龄、曾连续10年担任中科大校长的朱清时院士。[/P][P] 在离高考不到10天时,南科大终于“去筹转正”。朱清时立即开始奔走在各个城市为招生呐喊助威,昨日在武汉、今日在济南、明日在长沙……在赶飞机前的一个小时,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P][P] [B] 关于招生 向偏才怪才打开大门[/B][/P][P] 去年,未经教育部批准,“等不及了”的朱清时“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招收学子45名,在全国掀起风波。近日,南科大终被教育部“准招”,该校全新的招生方案又引起各方热议。[/P][P] 朱清时介绍,南科大的预估分数线是高考一本线上加五六十分。除了全国统一高考,报考学子还需参加6月19日的学校复试。复试主要考察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洞察力。[/P][P] “这支钢笔的用途有哪些?可以用来写字、当回形针别纸张、度量长度、甚至可以用来捅电脑主机的开关。”朱清时拿起钢笔说,南科大的复试考的是学生的天赋,有点像测智商,与是否在重点中学、知识多少等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农村学生应更容易脱颖而出。[/P][P] 朱清时还表示,会给偏才怪才留条“绿色通道”。一般学生高考成绩需要超过一本线,但是有特殊专长学生,可把分数线降低到二本线。如有湖北考生想报考该校,可联系招生组黄立民老师:15602905198。[/P][P] [B] 关于教改 南科大正在创造历史[/B][/P][P] 朱清时说,他由衷敬佩甘当“小白鼠”的第一届实验班学子,而在南科大的每一个人都是怀抱着大学理想投入事业中的。[/P][P] “南科大是正在创造历史的地方,它要培养高度创新的人才。南科大的改革是中国高教的必由之路。”朱清时说,他一直把回答“钱学森之问”作为立校办学的使命,并拿香港科技大学做“标杆”:该校在建校之初开学之时就成为了亚洲一流,这也是南科大的目标。[/P][P] 正是有这样的目标,南科大力图自主招生、力图推行“去行政化”、力图坚持一直所推崇的“教授治校,学术至上”……但朱清时所倡导的教改阻力重重,他的“南科一梦”更被有些人认为是“南柯一梦”。[/P][P] 朱清时感慨,教改所面临的困难,大大超乎我的想象。“但只有做了才知道。”他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这是一场千载难逢的教育实验,过程本身就极具意义。[/P][P] [B] 对话[/B][/P][P][B] 目前办学最大的困难是去行政化[/B][/P][P] 南科大的高招说明会,朱清时都是“单刀赴会”,常常一个人坐镇一上午。数日来的奔波使他显得疲惫而憔悴,但面对记者,他仍思维缜密,娓娓道来。[/P][P] 问:您在学校时一天是如何安排的?[/P][P] 答:早上7点起床,约8点到校,在学校忙一天。下午4点多时开始有些脑力不支,在校园暴走出汗,晚上看书、上网……每天都得吃安眠药入睡。什么时候不操心了,估计就不用吃药了(笑起来)。 问:您与学生一般如何交流?[/P][P] 答:我每天都会上网回复学生的邮件,学生也经常会到办公室找我。目前实验班就读的45名学生我都能对上号,每个人都曾面对面单独交流。[/P][P] 问:从去年的“自主招考、自授文凭”到今年的按综合成绩录取,有人说是一种退步或妥协,您怎么看?[/P][P] 答:妥协是风趣的说法。任何理想的东西往往都不能一步到位,尤其是教育改革这种复杂的事情,每前进一步都要取得共识,要不然就会摔跤,我觉得重要的是朝着我们的目标已经前行了一大步。[/P][P] 问:您会看网上的一些评论吗?[/P][P] 答:我有一个Ipad,随时都会关注网上的动态。网络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意见的平台,我经常从网友的发言中受益。但我没有打理过微博,新浪微博上有2000多粉丝,名为“朱清时校长”的微博也并不是我本人。[/P][P] 问:您担任南科大校长两年多,觉得其发展最大的困难是什么?[/P][P] 答:去行政化。[/P][P] 问:南科大目前还没有校训,您能概括南科大精神吗?[/P][P] 答:南科大精神还需在实践中提炼。但不外乎“追求卓越,自主创新”八个字。[/P][P] 问:不当校长后会做些什么?[/P][P] 答:我有好多想做的事!想回到故宫研究最爱的陶瓷,或是看看书、修修佛学,虽然我现在每天忙得连看电视的时间都没有。 (记者陈博雷 通讯员蓝海)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