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声望+3
    • 魅力34
    • 金币2856
    • 经验18560
    • 文章651
    • 注册2005-06-06
    转帖:回答“为什么考研” 要先明确“读什么样的研”
    [P]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谭影子[/P][P]  近日,2022年度中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陆续放榜。根据有关机构统计,今年“考研”报名人数创下457万的新高,比2021年增长约80万。然而,与考研火热的趋势、激烈的竞争相对照的,却是艰难的就业环境,硕士学历未必能找到称心工作。“为什么考研”不仅让旁观者疑惑不解、各执一词,在前赴后继的“考研党”心中,也难解个中缘由。[/P][P]  本科毕业之际,笔者也曾亲历工作、读研的分流抉择。回想当初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心路历程,那些选择工作的同学通常已确立了清晰而坚定的方向,而选择读研的同学,包括自己在内,则大多尚处朦胧状态,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选择什么,于是希望通过读研深造获得一个缓冲期,逐步找到自己应该奔赴的人生下一站。[/P][P]  事实也是如此,读研期间,除了少数决心深研学术的同学之外,大部分人都将主要精力花在寻找职业方向和求职准备上,例如广泛实习、考取证书、笔试面试等。从秋招到春招,硕士应届生一般会花费大半年时间找工作。已参加工作的“考研党”也有类似心态,硕士阶段更多被视为锚定职业方向、积累知识经验、锻炼实务技能的缓冲期。[/P][P]  究竟为什么考研?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考”,而在于“研”。“考”的动机可以很多,有前文提到的对未来的迷茫,有升职评级的需要,还有对某一专业的兴趣等。但是,如果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无法真正起到“缓冲”作用,难以提供将个人素质与未来发展对接起来的路径,那么“考研”就始终是悬空的。结果就是学生将读研当作任务,一些教师将研究生当作文凭过客,企业将硕士学历当作鸡肋,舆论持续疑惑“为什么考研”。[/P][P]  由于缺乏系统性的信息、渠道、平台支撑,硕士生求职时同当年本科面临的情况相差无几,求职季之前被课程、论文填满,深度了解、思考相关行业的机会很少;求职季一开始便全天候投简历、笔试、面试,系统回顾个人知识积累、职业倾向的时间不多。这也造成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既各自为战又盲目趋同,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追逐那些公认为必须但未必适合自己的资格、奖励、机会。[/P][P]  在更加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当下,“为什么考研”问题也值得引起审视反思。研究生教育就一定是更注重理论研究,不切合实务的吗?在考研年年火爆的背景下,有没有可能让研究生教育变得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要解决“为什么考研”的问题,恐怕还需从“读什么样的研”开解。[/P]
    晨风暮雨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930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