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刚上班不久的的老师,看我埋头在课本上写着自己的上课流程,很是吃惊:“陈老师,您都上这么多年的课,这一年级的拼音,您还需要备课,还需要把您的上课流程写在自己的书本上?您也太勤快了吧!”我听后,笑了,其实,我是出了名的懒家伙,我是如果只需要走三步绝不走四步,能坐着绝不站着的人,其实,我现在的“勤快”是为了更好地“偷懒”。
比如说,我现在先认真地梳理自己所要上的课文流程,可以让我行云流水般地上完一节课,而不是磕磕碰碰地在课堂想着自己下一步该干嘛;当然更重要地是课前的思索,可以让你明确这课的重难点,你可以先想设计好教学环节去突破重难点,而不是,课堂上,老师讲得累死,没有几句话是重点,老师讲得大汗淋漓,却还是没有突破重难点,这可真吃力不讨好哟。
记得,上个星期,我们第一次学习三拼音节,我知道有些孩子会,但更多的孩子对三拼音节的拼读并不是掌握得很好,怎么办?还是和以前一样,把三拼音节写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声轻介快韵母响”,然后,读,再读,再再读么?我觉得效果并不会太好,怎么办?备课时,我看到音节旁有个“西瓜”的图片,那其实是在降低三拼音节的难度,对孩子拼读进行提醒,我想,何不我们先让孩子们整体认读一些三拼音节,然后再分解音节,最好切入到三拼音节的拼读中来呢?于是就把这个设想写了在书上。课堂上,照此方法,嘿,效果还不错!我也少用了嗓子。
今天学习声母的最后两课时,我在备课时就设计好了两课一起学,起初的目的是两课内容很容易比较着学,不仅在字形上可以区别着比较着上,还可以在读音上对比着学习,当我翻看到后面的声母时,我又调整了上课顺序,我改为先上翘舌声母,再比较着学习平舌声母,为啥呢?呵呵,这就是为了避免孩子们背诵《声母表》时老是把翘舌和平舌的位置弄错。还别说今天这一节课上得真的很轻松,不仅学习完了七个声母和七个整体认读音节,还顺带学习了声母表,好多基础好的孩子,当场就背诵完了《声母表》。
其实,备课时,除了设计教学流程,我还一定会备作业,因为只有在一个整体的感知下,作业才能体现出它最大的功用。面对拼音的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写”是最容易完成的环节,而“读”才是最难完成的。那么,我们每天布置读的作业是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呢?随便布置呢?不是这样的,每天读的作业,如果是单音节的话,我所找的音节一定是我们常用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拿来组词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快地建立音与意的联系,孩子们读起来才不会困难。所以,每次在本子上写要读的音节时,我总会一边手上写着音节,嘴里一边组着词,如果我都不会组词的音节,一般我就不会出的。同样,除了读单音节词,词组也是很有必要,我也会很有意识地找本课里的音节词,达到对新学内容的复习与巩固!
教书,就是这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虽然去年你可能教过,但当你面对不同学生时,当你重新思考课本时,一定会有新的感触和理解,而当你把自己这些新的感触和理解带进你的课堂上,你的课堂也就是新的了!
其实,对老师来说,“勤快”有好,“偷懒”也好,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就是最好的![P] 2014-9-22[/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