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金币4529
    • 经验6815
    • 文章884
    • 注册2020-04-14
    做个“压榨”学生的“坏”老师
    [P]  人们常说高考改革后,得语文者得高考,那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能为未来的高考做些什么呢?虽然一直很排斥唯考试论,但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下,我们谁也逃脱不了高考的命运,于是,我开始动起“坏”脑筋,总在想,在孩子们十三岁前这个黄金背诵年龄,怎么去“压榨”他们呢?
      第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秋天”,真的很喜欢这个季节,老祖宗们也围绕这个主题创造除了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如儿歌、散文、古诗等,我想在这个美丽的日子里,我们可以积累很多与秋天有关的知识。
      《识字一》是三组十二个有关秋天的成语,朗朗上口,一组成语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呵呵,那好吧,我们还可以积累其他与秋天有关的成语,于是我们的第一份积累材料就出来,十五个与秋天有关的成语: 大雁南飞 一叶知秋 秋色宜人 秋菊春兰 春花秋月 春种秋收 金风送爽 桂子飘香 秋雨绵绵 秋风瑟瑟 秋风落叶 秋高马肥 千秋万代 硕果累累 霜天红叶。当然,我也没有那么狠心哟,这十五个成语是用了三天时间背诵下来。还别说,真有用,这几天学习秋天的课文时,学生时不时冒出一个相关的成语,像我们学习《秋天的图画》时,看下面的苹果树、梨树的插图,我们学生立马冒出——硕果累累;看到插图上面一群排着人字的大雁时,就说——大雁南飞;我们躺在操场上感受秋风时,孩子们就说——秋风送爽;学习《山行》,理解“霜叶红于二月花”时,孩子们说——霜天红叶。感动,满足,就这样一直洋溢在我们的课堂里。
      一直以来我认为成语是我们中国文化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我总想找机会让孩子们进行主题成语积累,这次算是开始吧。而古诗词的背诵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做的,这个班孩子背诵的古诗量超出了我所教授的往届学生,但,我还不满足,这次我又在找与秋天相关的古诗文,我尽量找我们书上没有诗文,尽量找一些不同类型的诗文,于是,这个单元背诵的五篇诗文产生了:
      《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月》【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说了惭愧,这些诗文虽然在读书的时代自己也读过,但,看到孩子们在讲台前摇头晃脑的流利地背诵时,我心里充满了感动,为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为孩子们的努力付出,为孩子们精彩表现,我觉得自己真的是那个最幸福的人。
      除了背诵积累外,我们还做了阅读方面的一些扩充。如,我们在完成本单元的一个识字、四篇课文外,还完成选读课文两篇,课外阅读四篇。有人问,陈老师,你课外的文章来自哪里啊,其实,在网络世界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选择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而我选择的是最偷懒的方法,那就是找其他省编教材中的同类主题课文,这里文章是专家们千挑细选出来的精品文章,又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还没有什么错误,是很适合的补充阅读材料。
      哎,做个喜欢“压榨”孩子们的“坏”老师,也是蛮拼的,蛮累的。[/P][P][/P]                                 2015-9-15
    晨风暮雨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885 seconds with 4 queries.